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寐是消渴常见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脾胃的生理功能与消渴不寐发病机制的关系,认为其病机与脾虚不运、胃失和降失司关系密切,治疗应以运脾化津、和中消导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睡;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临床常伴有心悸、多梦、健忘、记忆力下降、遗精、月经不调等证候群。近年来,对失眠的报道较多,但大多数各自为政,所用的治疗方法和用药是个人经验。现将近年来所报道的进行综述,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的中医辨病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肪肝是各种病因使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甘油三脂(TG)的合成速度大于将其泌入血液的速度,脂质大量堆积于肝脏而致的一种病理改变,脂肪肝即是各种病因的结果,同时也作为病因使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发展,脂肪肝还是一个独立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此早期治疗对于防止继发症的出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轻度、中度脂肪肝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也多正常,大多数患者是在体检及相关疾病的检查时被发现,这就造成无症可辨,施治困难的局面,根据导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专家苏涟教授多年治疗脂肪肝的经验,结合近年关于脂肪肝研究的进展,我们认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宜以辨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杨维益(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09)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证的实验研究中,人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当前条件下,迄今未能获得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的某个证的特异性实验指标。在证的实验研究进展有限的同时,证的临床研究似乎也不太乐观...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9.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12):946-946
答: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无容置疑。但单讲西医辨病是不全面的,因为中医不仅强调辨证论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讲辨病论治,  相似文献   

11.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一样 ,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特点 ,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和规范性的指导作用。中医外科学和临床其他学科一样 ,历来重视辨病论治 ,而且由于研究对象不同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需要通过不断地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去完善、规范和发展 ,建立一个新的辨病论治体系 ,并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中医外科的临床疗效。1 中医外科辨病论治源远流长中医外科对疾病的认识由来已久 ,商代开始有外科病名的记载 …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两个主要疾病,其发病之多,危害之大,治疗之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医学攻关项目之一。中医认为,此两病均属痹证范围,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近几年来,全国中医同道们用对本病有特殊作用的单方、验方、草药进行治疗,取得卓越疗效,兹简要介绍如下: 一、雷公藤制剂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f),原为民间草药。味微苦微辛,性温,有大毒,历来作为外用杀虫药。用于治疗风湿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取得出色疗效,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与它同科属的植物还有昆明山海棠和黑蔓,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雷公藤(又称黄藤)和昆明山海棠片(又称白背雷公藤)。有关本品研究的文章已逾百篇,为此,1987年11月在湖北洪湖市专门召  相似文献   

13.
从辨证论治、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3个方面探讨不寐的中医辨治,认为不寐可从五脏、精神情志、昼夜节律、心肾相交及肝脾论治,其辨证要点不外乎辨病之轻重、证之虚实与受病之脏腑,治宜注重调整脏腑阴阳气血、注重安神定志法的运用以及加强精神疗法。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研究表明,消渴病患者易出现不寐,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寐或彻夜不寐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治疗,更会影响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加重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等,加重病情。西医治疗以苯二氮卓类为主,起效较快,但缺乏疗效理想的、针对不寐病因如心理因素等的药物治疗,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长久地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15.
消渴不寐对应现在糖尿病伴失眠,失眠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张慧贤老师运用中医学理论,结合30余载临床实践经验,将消渴伴不寐之病机主要归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治疗上老师注重从肝脾调制,引阳入阴,因人制宜,灵活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兼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始于《难经》,《内经》称失眠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卧”,睡眠和觉醒是阴阳转化的结果,即“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机体只要能维持这种正常的转化功能,就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辨治不寐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寐患者4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酒石酸唑吡坦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治能够根据患者病因、病情予以分类、分级,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现代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辨证论治是具有中医学术特色的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而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辨病论治则长期被人们忽视或曲解。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和普及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的思维方式以其解决部分临床诊疗问题的有效性 ,为当今临床者所接受。逐渐地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 ,认为有必要深入地探讨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1 祖国医学辨病论治思想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 ,中医病的概念先于证而出现。据河南殷商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记载 ,我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 ,已有关于疾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六腑是人体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功能单元,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消渴是常见的津液代谢失常性疾病,与六腑的关系密切。故从腑病的角度对消渴病机进行探讨,认为腑气损伤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消渴病程的病机演变可概括为六腑损伤为先,腑病及脏为继,脏腑同病,变证丛生为终,从而为消渴从腑病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苏萍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瘀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温化,致使体内变生痰浊,痰阻络脉,血行不畅,内生瘀血,痰瘀互结,胶着难化,阻滞脏腑经络,心失所养,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致消渴不寐。黄苏萍教授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方化裁,采用化痰行瘀合并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定志之法,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