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研究丹参素等8 种中药单体对耐药菌的抑菌活性,为中药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纸片筛选法和酶抑制剂增强纸片确认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菌株,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RSA,各株细菌由VITEK2-COM-PACT 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8 种中药单体对耐药菌株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对标准菌株和敏感菌株的MIC 作为对照.结果 8 种中药单体中抑菌活性最强的是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对大肠埃希菌MIC 0.040~0.197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0.010 ~0.023 mg/ml),其次是重楼皂苷、大黄蒽醌、黄芩黄酮和败酱草皂苷(对大肠埃希菌MIC 2.500 ~10.918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1.250 ~5.888 mg/ml),相对较弱的是白头翁皂苷、大血藤鞣质(对大肠埃希菌MIC 30.000 ~217.79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10.000 ~18.329 mg/ml).8 种中药单体对ATCC25922、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和不产ESBLs 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ATCC25923、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 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菌株及耐药菌株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重楼皂苷、大黄蒽醌、黄芩黄酮和败酱草皂苷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白头翁皂苷、大血藤鞣质的抑菌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化学消毒剂抗力,为实际消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常用消毒剂对8株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同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平行比较。结果三氯异氰尿酸对8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有效氯250~1000mg/L,最小杀菌浓度范围为500~2000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的MIC为500mg/L,MBC为1000mg/L。碘伏对8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株的MIC和MBC分别为25mg/L和50mg/L。戊二醛对8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株MIC和MBC分别为31mg/L和62mg/L。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三氯异氰尿酸的抗力与标准株比较有所不同,但碘伏和戊二醛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力与标准株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连等8种中草药对临床常见耐药与非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选择8种常用抗菌中草药(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鱼腥草、芦根和穿心莲),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药物浓度为1 g/mL。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8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和临床分离的ESBL(-)大肠埃希菌、ESBL(+)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和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的MIC值为7.81~125 mg/mL。黄连和金银花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的MIC值为62.50~250.00 mg/mL。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的MBC值为15.62~62.50 mg/mL,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的MBC值为250.00~500.00 mg/mL。同一种中草药对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连、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和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MSSA和MRSA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黄连和金银花对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产ESBL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ESBL(-)大肠埃希菌和ESBL(+)大肠埃希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致病菌MRSA消毒抗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消毒剂的抗力,对医院现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作出评估。方法采用基因扩增试验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基因qacA/B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 9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测到qacA/B基因。醋酸氯己定、对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溴铵、聚维酮碘和聚醇醚碘对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或等于其标准菌株。结论 9株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测到qacA/B基因,且对5种常用消毒剂的抗力与标准菌株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和调节基因mecR中的抑制基因mecI在葡萄球菌中的分布,探讨mecA、mecI和β-内酰胺酶对甲氧西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58株葡萄球菌苯唑西林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ecA和mecI;用内切酶TrulⅠ进行mecI酶切分型。结果 158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6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92株,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总耐药率达44.3%(70/158)。158株葡萄球菌中,检出mecA阳性70株,其中SA 8株,CNS 62株。70株mecA阳性葡萄球菌中,检出mecI阳性12株,其中SA7株,CNS 5株;88株mecA阴性葡萄球菌中未检出mecI。对mecA阴性、苯唑西林MIC≥4μg/mL的菌株进行抑制实验后,再测定苯唑西林MIC,抑制后MIC下降8倍以上。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以mecA为其主要的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子;β-内酰胺酶和mecI基因对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革兰阳性球菌对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泰地唑胺的敏感性,并探讨泰地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1 069株革兰阳性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9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15株、粪肠球菌206株、屎肠球菌55株、无乳链球菌159株和咽峡炎链球菌群菌株38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所有菌株对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MIC值的差异,比较2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的耐药基因。结果所有葡萄球菌(MIC≤0.5μg/mL)、屎肠球菌(MIC≤0.5μg/mL)和链球菌(MIC≤0.25μg/mL)均对泰地唑胺敏感,粪肠球菌对泰地唑胺的敏感率为94.7%,检测出11株泰地唑胺和利奈唑胺均不敏感粪肠球菌(泰地唑胺MIC=1μg/mL,利奈唑胺MIC=8μg/mL)。泰地唑胺的抗菌活性是利奈唑胺的4~8倍。泰地唑胺/利奈唑胺不敏感菌株只携带optrA基因。结论泰地唑胺作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但携带optrA基因的泰地唑胺不敏感肠球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ATB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用K-B法.结果 在各临床科室中,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ICU的比例最高,下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5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以ICU病人最多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因此,临床医生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使用苯唑西林MIC(最低抑菌浓度)≥0.5ug/ml的折点判断部份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此类葡萄球菌耐药性高估的情况。方法:对73株苯唑西林MIC法耐药的凝固酶阴性非表皮葡萄球菌同时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扩散法(K-B法)检测,分析结果。结果:9株表现为敏感(抑菌圈≥25mm),占12%,其中6株苯唑西林MIC介于0.5-2ug/ml之间,3株苯唑西林MIC≥2ug/ml。头孢西丁敏感与耐药的两组菌对常用抗阳性球菌药物敏感性有明显差别。结论:对于苯唑西林MIC介于0.5-2ug/ml的凝固酶阴性的非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实验室应遵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指南,用头孢西丁K-B法或其它方法复核验证其耐药性,苯唑西林MIC≥2ug/ml的菌株,可直接报告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体外的抑菌活性。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6年1—4月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71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13)为质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1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黄连对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3.91~31.25 mg/mL,对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于脓/分泌物样本52株(73.24%),分离于其他样本19株(26.76%),黄连对不同样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于外科住院患者40株(56.34%),分离于其他病区住院患者25株(35.21%),分离于门诊患者6株(8.45%),黄连对不同病区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尤其是对MRSA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MRSA对6种消毒剂耐药性及相关抗性基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院分离的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6538)对6种消毒剂的抗性与耐药基因变化。方法选择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耐消毒剂基因PCR检测。结果 MIC检测,医院分离的2株MRSA,对6种消毒剂的MIC,明显高于标准菌株。只有醋酸氯己定对MRSA-1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PCR检测,2株MRSA均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A/B。定量杀菌实验,苯扎氯铵、过氧乙酸、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对MRSA-1菌株的杀灭对数值低于标准菌株;苯扎氯铵、过氧乙酸、有效氯对MRSA-2菌株的杀灭对数值低于标准株。结论医院分离的2株MRSA对消毒剂的抗性普遍高于标准菌株,PCR检测未发现qacA/B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头孢西丁对1株苯唑西林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头孢西丁诱导1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测定诱导前后苯唑西林的药敏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出现PBP2a阳性时的菌液浓度。结果在低浓度头孢西丁诱导前后苯唑西林的药敏直径和MIC变化不大,高浓度则出现较大变化,在诱导前后出现PBP2a凝集试验阳性的菌液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头孢西丁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PBP2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头孢西丁对1株苯唑西林敏感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诱导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头孢西丁诱导1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测定诱导前后苯唑西林的药敏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出现PBP2a阳性时的菌液浓度。结果在低浓度头孢西丁诱导前后苯唑西林的药敏直径和MIC变化不大,高浓度则出现较大变化,在诱导前后出现PBP2a凝集试验阳性的菌液浓度有明显变化。结论头孢西丁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PBP2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选药依据。方法用苯唑西林检测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属对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福平、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结果。结果203株葡萄球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3株(72.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株(61.8%)。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结论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重症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加强对MRSA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各类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析。结果:5 a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30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80株,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是重要的感染菌,必须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的斑点杂交技术。方法设计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甲氧西林耐药mecA基因、葡萄球菌tuf基因的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合成其特异DNA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分别与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株模板DNA杂交,观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270bp、310bp、370bp3种DNA探针,均具有高度特异性。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tuf、nuc基因均为阳性:mecA基因阳性者22株。30株表皮葡萄球菌tuf基因均为阳性,nuc基因均为阴性,mecA基因阳性者9株。而其他非葡萄球菌与3种DNA探针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可检测出1 ng细菌DNA。结论斑点杂交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快速、有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和P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木的甲醇、氯仿和水提取物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活性,分离苏木抗菌活性成分。方法提取和制备甲醇、氯仿和水提取物,以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比较不同提取液抗MRSA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苏木醇提物组分,M-H平皿法筛选测定各组分抑菌圈直径,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MIC值,选择最小MIC值组分鉴定,以NIH小鼠考察该组分安全性。结果苏木甲醇提液对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MIC分比为200、400μg/mL(P<0.05);苏木醇提取物分离出16种组分,M-H平皿筛选组分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4.85mm,该组分MIC为12.5μg/mL(P<0.05),鉴定为巴西苏木素,安全实验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苏木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MRSA活性;巴西苏木素抗菌活性强且无不良反应,为研发新型抗MRSA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62.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结论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控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头孢地尼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头孢地尼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比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651株细菌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MSSA、MSSE)抗菌作用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相似,较头孢他啶强;对 MSSA、MSSE的 MIC90分别为 1、0.5 mg/L,细菌敏感率分别为 97%、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MRSA、MRSE)、肠球菌对本药耐药,MIC90分别为>128mg/L、8mg/L、>128mg/L。头孢地尼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似,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奇异变形杆菌MIC90分别为 2、4、1、0.25与 2 mg/L,敏感率分别为 85%、88%、100%、100%、88%,对部分细菌抗菌活性较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强。聚团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本药耐药,MIC90均>128 mg/L。结论: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具强大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燕  王仙园  周红  周娟 《护理研究》2008,22(10):863-865
[目的]研究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株的抑菌作用,探讨MRSA感染的治疗措施.[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OCLS)推荐的标准.采用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两种方法.鉴定MRSA临床株;将9种中草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二倍微孔稀释法测定对MRSA临床株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果]经鉴定所用的临床分离株为MRSA菌株,且对苯唑西林高度耐药;9种中草药水煎液对MRSA临床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中黄芩、黄连、夏枯草、连翘4种中草药的抗茵效果较好.[结论]清热解毒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