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报道了新疆天山南北8个地州人工栽培紫花苜蓿上的19种病害,其中一种病害,类似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retBerth.)引起的苜蓿黄萎病,而由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sacini-iforum(Cav.)Witsh.)引起的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为新疆首次指导。不同地区苜蓿地的病原群体结构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含水量苜蓿干草捆在贮藏初期所含真菌的种类,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比较,试验对初花期刈割的苜蓿进行田间适度晾晒后调制成两种不同含水量苜蓿草捆,打捆时水分含量分别为35.03%(高水分)、17.43%(低水分),于干草打捆后10天取草捆内草样制成菌液并培养、纯化,鉴定其内真菌种类。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7.4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4属10种真菌,含水量为35.03%的紫花苜蓿干草捆内共检测出5属24种真菌,高水分干草捆内真菌种类及各菌种数量均明显多于低水分干草捆。两类草捆中所含相同菌种共8种,其中青霉属3种、曲霉属2种、镰孢霉属2种、根霉属1种。说明在苜蓿干草贮藏期间青霉属、曲霉属和镰孢霉属为草捆内主要优势菌属,高水分打捆更有利于各种真菌微生物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3.
合肥市草坪主要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植物园、市府广场、琥珀山庄、黄山路及高校校园等绿化草坪病害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标本室内鉴定,明确了合肥市草坪以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锈病Pucciniaspp.、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p、黑粉病Sphacelothecaspp.、丝核菌综合症Rhizoctonia solani为主要病害,尤其以锈病和丝核菌综合症发生范围广,危害重。同时针对这些草坪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几种冷季型草坪草病害及病原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了黑麦草属、剪股颖属、早熟禾属和羊茅属第4种冷季型草坪草属的病害及病原种类,其中黑麦草属病害40种、病原菌约39属92种,早熟禾属病害47种、病原菌约51属92种,剪股颖属病害41种、病原菌约42属85种,羊茅属病害44种、病原菌约50属88种。旨在完善冷季型草坪草的病害记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不同季节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以31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春、夏、秋3个季节均有的建群菌种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3个季节各具有其优势菌种;不同苜蓿品种在3个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及其分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带菌率最低,夏、秋季带菌率相对较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WL 525HQ、赛特、四季旺和敖汉;较低的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阿尔冈金、佛拿尔、金皇后、飞马和THG 1。  相似文献   

6.
肇东苜蓿田病害种类及发生流行规律调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研究主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几种暖季型草坪草病害及病原种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归纳了狗牙根、结缕草、假俭草和钝叶草等4种暖季型草坪草的病害及病原种类,其中草坪型狗牙根病害30余种,病原菌约35属近70余种,结缕草病害17种、病原菌约22属29种,假俭草主要病害13种、病原菌约16属20种,钝叶草病害15种,病原菌约23属30种。旨在完善暖季型草坪草的病害记录。  相似文献   

8.
苜蓿种带真菌及其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宁夏,山东,黑龙江,山西,河北和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苜蓿产区的30个审定登记品种的38个苜蓿种子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种带真菌检测研究;测定了21种25个真菌分离物对苜蓿幼苗根组织的入侵性及19种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勒泰地区苜蓿病害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1992,1993年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苜缩病害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主要病害对苜缩生长的影响。共发现11种病害,其重要性浓次为菟丝子,丛枝病,霜霉病,丝核菌茎枯及根腐病,根颈和根腐综合症,褐斑病,春季黑茎和叶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病毒病和缺硼症,与相比,霜老病使每株苜蓿的鲜重降低48.3%,生殖枝数降低57.8%。丛枝病的发病率随草地年龄孤增加而增加,病株比健侏的每株枝条数增加6.74倍,鲜重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苜蓿的主要病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苜蓿主要产区的病害调查和室内、田间分析鉴定,查明甘肃省苜蓿的10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和病害公布情况,指出苜蓿的褐班病、黄斑病、锈病、霜霉病和白粉病是影响甘肃省苜蓿生产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1.
张梨梨  罗庭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20,(10):2057-2068
2019年对黑龙江省2龄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病害调查,发现部分苜蓿茎秆表面出现大量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小病斑,病斑发展后期相互融合,严重破坏韧皮组织。本研究鉴定了其病原,并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形态学鉴定、多基因联合测序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将该病病原鉴定为北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mericae-boreali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1.02 cm·d–1和1.3×106个·mL–1,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P <0.05);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0.91 cm·d–1和1.8×105个·mL–1,显著高于其他氮源(P <0.05)。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碳源(P <0.05),为3.6×106个·mL–1;以可溶性淀粉和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为0.82 cm·d–1,显著高于其他碳源(P <0.05)。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非黑钙土地带,由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苜蓿根腐病传播的很快,导致苜蓿幼苗和根大量死亡。因此,使其草地草层稀疏,而降低了饲料的产量。从有病植株中可分离出真菌、细菌和病毒。关于苜蓿死亡的原因,目前学者们的意见还不一致。(1982)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苜蓿大田经常引起作物发病的病原菌,不是细菌和病毒,而是真菌——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oporum)。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7月 ,在对新疆草莓病害调查中 ,发现一种草莓叶片病害 ,引起草莓叶片成块枯焦 ,其势如火燎 ,使草莓在营养期遭到严重的伤害 ,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目前仅见在乌鲁木齐市和奇台县发生 ,以乌鲁木齐为害较重。1 症状叶片上初期为紫黑色浸润状小点 ,叶脉先坏死 ,呈黑紫色 ,然后引起被害叶脉间的叶组织病变 ,呈深紫色。病斑迅速扩大 ,形成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状深紫色斑块。病斑外缘放射状 ,常与相邻的斑块合并。有时病斑外围叶组织形成黄晕。数日后病斑中部变革质呈茶褐带灰色干枯 ;叶背面病斑相应部位茶褐色。叶柄上的病斑长形至长梭形 ;…  相似文献   

14.
根腐病是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中的重要限制性病害,应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防治对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不同地区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95株真菌中筛选出了2株对根腐病病原菌抑菌率较高的菌株,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ZY56和GY37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对2株菌株的拮抗能力及盆栽防效的测定结果表明:2株菌株对4种镰刀菌(Fusarium spp.)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7 d抑菌率在54.9%~75.3%之间,其中ZY56对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的抑菌率较高,而GY37对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的抑菌效果更好;ZY56对盆栽苜蓿根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多菌灵,达到66.4%,且促进生根效果明显,GY37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55.1%。  相似文献   

15.
对黑龙江省苜蓿病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病害率为35.92%~82.51%,整体呈现西北部低于东南部,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的格局。其中,苜蓿小光壳病发病率42.82%~80.41%,病情指数为5.84~10.60;苜蓿锈病发病率2.58%~19.25%,病情指数为0.88~6.58。而苜蓿褐斑病发病率为3.33%~16.67%,病情指数为1.38~8.88。苜蓿霜霉病发病率为0.84%~1.14%,病情指数为0.14~0.69。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钼蓝比色法、乙炔还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分离自5种植物根际的19株细菌溶磷、固氮和分泌生长素特性;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19株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其中8株优良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4-3固氮酶活性较高[244.88 nmol C2H4/(mL·h)];菌株B. subtilis LHS11-1溶磷能力较强(205.77 mg/L);菌株PGRS-3分泌IAA能力较好(40.78 μg/mL)。5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黄瓜枯萎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69.07%,发酵液抑制率51.73%)。7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小麦根腐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 78.17%),B. subtilis LHS11-1发酵液抑制率高达81.52%。其他具有较好促生或拮抗上述两种病原真菌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菌株XX1)、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菌株F1-4和LX22)、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菌株XX6)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X5)。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对家蚕有病原性的真菌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挂片法、埋片法、平板培养法和生测法等方法对空气、桑园表土层和农村蚕室地面表土中的家蚕真菌病病原初步调查,收集到9个种群,留存分布及传播面广.为提高预防家蚕真菌病的效果,除了蚕期前认真消毒外,蚕期中采用熏烟剂进行蚕室空气消毒与蚕座撒防僵粉消毒相结合的方法,比只使用防僵粉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振粉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4,23(4):330-342
综述了国内外在苜蓿细菌性病害方面的研究概况。全世界现已报道9种苜蓿细菌性病害,它们是由8种细菌病原引起的,这些细菌分属于6个属。其中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1种,即苜蓿细菌性萎蔫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i subsp. insidiosus);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病害有8种,即细菌性芽萎蔫病(Erwinia persicina),细菌性芽腐烂病(Erwinia chrysanthemi),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冠腐和根腐综合病(Pseudomonas viridiflava),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猝倒病为同一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alfalfae),细菌性茎疫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和矮化病(Xylella fastidiosa)。我国已报道危害较轻的细菌性叶斑病(X. campestris pv. alfalfae)和细菌性茎疫病(P. syringae pv. syringae)以及2012年新报道的细菌性芽萎蔫病(E. persicina)。本文归纳了苜蓿细菌性病害的种类及其特征;列举了病害的分布及其寄主范围;详述了它们的症状识别与病原表型特征;介绍了当前常见的苜蓿细菌病原鉴定方法,即形态、生理和生化表型特征鉴定,系统发育如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自动化数值分析如Biolog自动鉴定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害虫种类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奔  周敏强  王娟  蒲毅  张丽  袁明龙 《草业科学》2016,33(4):785-812
苜蓿是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重要优质牧草,虫害是限制苜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全面调查了CNKI数据库中自1980年以来我国苜蓿害虫的研究论文,整理出了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苜蓿害虫名录,并对所有文献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报道的苜蓿害虫共计297种,隶属于8个目48个科,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苜蓿夜蛾(Heliothis olipsacea)和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5种害虫。自1980年以来,CNKI中收录的苜蓿害虫相关文献共计226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40篇,期刊论文184篇。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治、种类和多样性调查、种群动态与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方面,其中前两者的研究较多,而后者较少。笔者建议今后苜蓿害虫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开展苜蓿害虫种类调查,明确各大苜蓿种植区的关键害虫;2)加强苜蓿害虫基础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3)推进苜蓿害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建立苜蓿害虫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英国苜蓿黄萎病菌进行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分生孢子透明无色,孢子梗基部为黑褐色,后期有黑色休眠菌丝产生,未发现微菌核和厚垣孢子,证实为黑白轮枝菌,其生长适温为20 ̄25℃,最适PH值为6.5 ̄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