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转  莫海珍  郭桂义 《茶叶通讯》2021,48(2):306-310
为探讨信阳毛尖茶中氨基酸含量与茶叶品质和茶叶产地的关系,通过检测不同产地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结果发现: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与鲜叶嫩度有显著关系(相关系数0.8922),而与产地差别不大(P>0.05),不能作为茶叶产地识别的一个依据.氨基酸组分检测表明,茶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与茶叶的产地有密切联系,以甲硫氨酸(Met)为参照,建立不同产地信阳毛尖茶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可以作为茶叶产地识别的一个依据,为信阳毛尖茶的产地识别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的呈味物质.为了探索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的生产技术,采用在不同空气湿度(40%、50%、70%、90%)下,建立人工气候室室内栽培茶树,测定茶鲜叶中不同风味特征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占氨基酸总量主要成分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脯氨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茶...  相似文献   

3.
在碾茶的品质形成中,茶园管理尤其是覆盖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遮阴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游离香气的总量,并优化氨基酸和香气组分,改善碾茶感官品质。本文综述覆盖对碾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国内碾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其含量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本文就国内外有关茶氨酸的生理功能、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萎凋是影响白茶、红茶和乌龙茶风味品质的重要工序.本文选用10份茶树品种春茶新梢的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材料,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萎凋程度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茶样可按嫩度划分为两个类群,且在萎凋过程中均有按鲜叶减重率(0%、15%、30%、45%、60%)区分倾向,而使之区分的游离氨基酸特征组分主要有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随着萎凋程度(鲜叶减重率)的加重,尤其是在减重率30%以后,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茶样在二维空间的分布渐趋离散,即不同品种茶样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模式愈加多样.茶鲜叶各游离氨基酸在萎凋过程中的组分变化差异明显,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茶氨酸含量逐渐减少.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萎凋工艺的茶叶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春茶、秋茶的茶叶产量及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pH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pH土壤种植下,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土壤pH为5.32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以2018年春茶和秋茶为例,茶叶产量为5876、6102 kg/hm2,茶多酚含量为273.42、281.57 mg/g,茶氨酸含量为13.41、10.89 mg/g,氨基酸含量为34.89、35.18 mg/g,咖啡碱含量为28.16、25.23 mg/g,儿茶素组分总量为98.30、100.84 mg/g。可见,随着茶园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14-15.24mg/g。云南红碎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都呈现碎茶1号碎茶2号碎茶3号碎茶5号末茶的变化规律,且与感官品质得分间相关系数达0.9525和0.929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陈义 《茶叶》2010,36(2):93-95
本文利用标准方法对无锡毫茶和毫毛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检测,探讨无锡毫茶白毫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毫中的内含成分与茶叶中基本一致,除粗纤维外其它成分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