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分型治疗痛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 ,痛经以肝郁气滞型和寒凝血瘀型最为多见 ,故以疏肝理气行瘀和散寒化瘀法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1 一般资料35例痛经患者中 ,30岁以下 2 9例 ,30岁以上 6例 ;病程 5年以下 1 2例 ,6~ 1 0年 1 6例 ,1 0年以上7例 ;经前痛 1 2例 ,经期痛 1 9例 ,经后痛 4例 ;重度痛经 2 1例 ,中度痛经 1 4例 ;辨证为肝郁气滞型 1 9例 ,寒凝血瘀型 1 6例。2 治疗方法肝郁气滞型宜疏肝理气 ,活血止痛。方药组成 :柴胡 1 5g,白芍 1 5g,当归 1 5g,益母草 2 0 g,延胡索1 5g,茯苓 1 5g,白术 1 5g,五灵脂 1 0 g,乌药 1 0 g,香附 1 5g。寒凝血瘀型…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 1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5 6例患者 <30岁者 1 2 1例 ,>30岁者 35例 ;病程 <5年者 64例 ,5~ 1 0年者 69例 ,>1 0年者 2 3例 ;经前痛者 71例 ,经期痛者 5 2例 ,经后痛者 33例。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按中医辨证 ,分型辨治。寒凝血瘀型 ( 4 3例 )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 ,得热则舒 ,遇寒加重 ,经来量少色暗 ,舌质紫暗 ,苔白 ,脉紧或涩。治以温经散寒 ,祛瘀止痛。方用桂枝1 2 g,干姜 1 0 g,小茴香 1 0 g,当归 1 0 g,川芎 1 0 g,赤芍 1 0 g,红花 1 0 g,桃仁 1 0 g,乌药 6g,香附 1 2 g,延胡索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2例EM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其年龄、病变程度、流产次数,及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结果152例EMs患者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型(43.4%)、肾虚血瘀型(27.1%)、湿热血瘀型(16.4%)、寒凝血瘀型(13.1%);22岁-28岁、29岁-35岁和36岁-42岁3个年龄段均以气滞血瘀型最多(P〈0.05);病情轻度者气滞血瘀型居多,病情重度者肾虚血瘀型居多(P〈0.05);从未流产患者气滞血瘀型较多,流产3次以上者肾虚血瘀型较多(P〈0.05)。结论EMs证型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为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湿热血瘀型、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病变程度、流产次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药活血灌肠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 ,近几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临床常采用激素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但疗效不甚满意 ,且易复发。我们采用中药活血化瘀为主灌肠治疗本症 2 6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6例患者年龄 2 3~ 44岁 ;病程 3个月~ 5年。有痛经及月经不调病史者 1 8例 ,人工流产史者 1 0例 ,放环史 8例 ;兼有卵巢巧克力囊肿者 4例 ,后穹窿触痛性结节者 5例 ,子宫增大者 4例 ;有 5例并发不孕。治疗方法活血灌肠汤 :三棱、莪术各 1 0 g,红藤、皂角刺、蜂房、赤芍各 1 2 g,桃仁 6 g。加减法 :寒凝血瘀型加细辛、附子 ;气滞血瘀型加…  相似文献   

5.
中药内服合耳穴贴压治疗痛经1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雷厉 《新中医》2000,32(2):46-47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合耳穴贴压治疗痛经 1 8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科 1 990年 3月~ 1 998年 1 0月的门诊病人 ,共 1 80例 ,年龄 1 2~ 4 2岁 ,病程最长者 8年 ,最短者 1年。其中气滞血瘀型 1 0 1例 ,寒凝血瘀型 4 9例 ,气血虚弱型 1 8例 ,肝肾虚损型 1 2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治疗 四物汤加减内服。气滞者加香附、延胡索、枳壳、槟榔等 ;血瘀者加蒲黄、五灵脂、三七、乳香等 ;寒凝者加艾叶、乌药、炮姜、吴茱萸等 ;气血虚弱者加黄芪、白芍、阿胶等 ;肝肾虚损者加山茱萸、巴戟天、白芍等。2 2 耳…  相似文献   

6.
神阙穴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自2000年始运用神阙穴隔药饼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30例,疗效显著。本组病例年龄在15~45岁,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痛经5年以下者20例,5~10年83例,10年以上27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排除器质性疾病,临床确诊为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为气血虚弱13例,气滞血瘀65例,寒凝血瘀47例,湿热蕴结5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1],临床上常将痛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2].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现仅从寒凝血瘀型入手,浅谈此类痛经的临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减食性闭经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 997年~ 2 0 0 0年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因减肥而节食所致闭经病人 76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 1 2岁 ,最大者37岁 ,其中 2 0岁以下者 42例 ,2 0岁~ 30岁者 2 7例 ,30岁以上者 7例 ;超过 1 8岁月经未潮者 1 5例 ,潮后又停 3个周期以上者 61例 ;闭经 3个月~半年者 47例 ,半年以上~ 1年者 2 6例 ,1年以上者 3例。全部病人均因减肥而节食或因节食配合减肥药使体重下降而引起。2 治疗方法治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用黄芪 1 5g,党参 1 5g,茯苓 1 2 g,焦白术 1 2 g,山药 1 2 g,…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梅核气9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90例患者均为 1992年 3月~ 2 0 0 0年 5月就诊的门诊病例。其中 ,男 2 6例 ,女 6 4例 ;年龄 2 8~ 35岁 2 8例 ,36~ 4 9岁 38例 ,5 0岁以上 2 4例 ;病程 1~ 2 a者 4 6例 ,3~ 5 a者 2 6例 ,6 a以上者 18例 ;辨证为气郁痰结、痰郁化热型 37例 ;气郁痰结、气血亏虚型 39例 ;肝气郁滞、寒痰凝结型 9例 ,气郁痰结兼有血瘀型 5例。2 治疗方法2 .1 气郁痰结 ,痰郁化热型治以行气开郁 ,清热化痰。方药组成 :柴胡 12 g,半夏 10 g,瓜蒌 30 g,黄芩 10 g,黄连 10 g,大黄10 g,香附 10 g,山豆根 10 g,薄荷 10 g。2 .2 气郁痰结 ,气血亏…  相似文献   

10.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以妇女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下腹部、腰部疼痛为主要特征,主要集中于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及气血两虚证。目前针对痛经的治疗方法甚多,但效果欠佳,尤其是寒凝血瘀型痛经。自2016年以来,笔者采用腕踝针联合循经中药火疗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997年以来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 6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2 0例 ,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 0例中 ,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 16岁~ 30岁者 14例 ,31岁~ 35岁者 2 7例 ,5 0岁以上者 19例 ;初次发病者 4 1例 ,复发 19例 ;病程最长者 2年 ,最短者 7天。中医辨证分型 :痰火内扰型 10例 ,痰湿内阻型 8例 ,气滞血瘀型 2 6例 ,阳虚亏损型 16例。对照组 6 0例中 ,男 2 5例 ,女 35例 ;年龄 16岁~ 30岁者 12例 ,31岁~ 5 0岁者 2 8例 ,5 0岁以上者 2 0例 ;初次发病者 38例 …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归芍药散是首载于《金匮要略》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痛、妇人腹中诸疾痛”的名方。笔者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4月采用当归芍药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痛经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80例 ,年龄 1 7~ 2 5岁者 40例 ,2 6~ 3 0岁者 2 6例 ,>3 0岁者 1 4例 ;未婚者 3 4例 ,已婚者 46例 ;原发性痛经 5 3例 ,继发性痛经 2 7例。治疗方法基本方 :当归 2 0 g,川芎 2 0 g,炒白芍 2 0 g,白术 1 5 g,桂枝 1 2 g,桃仁 1 2 g,元胡 1 5 g,乌药 1 2 g,制香附 1 2 g,川牛膝2 0 g,丹参 2 0 g,甘草 1 2 g。寒凝重者加小茴香、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均为已婚患者 ,年龄 30~ 55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子宫内膜诊断刮宫送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报告单纯型增生1 5例 ,囊腺型增生 1 1例 ,腺瘤型增生 4例。确诊后再以 B超等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疾病。治疗方法出血期间以活血化瘀为主 ,方药 :桃仁 1 0 g,红花 1 0 g,益母草 2 0 g,泽兰 1 0 g,当归 1 0 g,川芎 1 0 g,炒五灵脂 1 0 g,生蒲黄 1 0 g。血瘀甚者加水蛭粉 2 g冲服 ;兼气虚者加黄芪 1 5g,党参 1 0 g;寒凝者加炒小茴香 1 …  相似文献   

14.
徐建勋 《内蒙古中医药》2006,25(4):71-71,78
笔者自2003年以来,治疗38例痛经患者,大致可分为五个类型。属气滞血瘀者16例,寒凝血瘀者8例;气虚血行不利者6例;瘀热互结者5例,寒热错杂瘀阻者3例。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消癖化核汤治疗乳腺增生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至今用自拟消癖化核汤治疗乳腺增生 4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46例中未婚者 7例 ,已婚者 39例 ;年龄2 0~ 30岁者 1 0例 ,31~ 40岁者 1 8例 ,41~ 5 2岁者 1 8例 ;病程 30天~ 2年 ;双侧乳房有肿块疼痛者 33例 ,单侧者 1 3例 ;辨证分型属肝郁气结型者2 6例 ,气滞血瘀型者 1 4例 ,肝郁脾虚型者 6例。治疗方法消癖化核汤方 :醋柴胡 1 2 g,郁金 1 2 g,香附1 2 g,穿山甲 1 0 g,当归 2 0 g,王不留行 1 2 g,夏枯草30 g,生牡蛎 30 g,橘核 1 5 g,鸡内金 1 5 g,甘草 6g。胀痛明显者加栀子、延胡 ;兼烦躁易怒、…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来利用中药治疗痛经 6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6例患者年龄 1 2~ 36岁 ,平均 2 4岁 ;其中 <2 0岁者 40例 ,2 1~ 2 5岁者 1 6例 ,2 6~ 36岁者 1 0例 ;原发性痛经 45例 ,继发性痛经 2 1例 ;病程 3个月~ 9年 ,<1年者 2 6例 ,1~ 3年者 30例 ,>3年者 1 0例。治疗方法茜草 1 5g、丹参 1 5g、土鳖虫 5g、红花 5g、川芎5g、赤芍 5g、当归 5g、桃仁 5g,将上药晒干或烤干共研细末 ,分为 1 0包 ,月经前 6~ 7天开始服用 ,每晚 1包 ,1 0包为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服用 1个疗程痛经痊愈者 40例 ,服用 2个疗程痛经痊…  相似文献   

17.
除湿化痰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东巧 《光明中医》2003,18(6):39-40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妇产科学》[1 ] 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 5 0例 ,全部已婚 ,年龄 2 2岁~ 5 0岁 ,平均 35 5岁 ,病程 6个月~ 1年者 78例 ,1年~ 5年者 4 6例 ,5年以上者 2 6例。对照组 1 0 0例 ,全部已婚 ,年龄 2 4~ 4 9岁 ,平均 36 5岁 ,病程 1~ 5年。两组年龄、病情、病程相仿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2 治疗及方法方药 :山药 30g ,半夏 1 2g ,茯苓 30g,陈皮 1 2g ,丹参 30g ,赤芍 1 2g ,鸡血藤 30g,白花蛇舌草 30g ,败酱草 30g ,香附 1 2g,元胡 1 2g。湿偏胜者…  相似文献   

18.
1 一般资料 笔者自1988年~1991年用自拟盆腔化瘀汤治疗盆腔炎80例获效满意。80例中急性发病14例,慢性发病66例;年龄在20岁~29岁者20例,29岁以上~39岁者45例,39岁以上者15例;病程在1个月~6个月者30例,6个月以上~1年者28例,1年以上~3年者14例,3年以上~10年者5例,10年以上者3例;80例中有炎性肿块者11例,卵巢囊肿者2例,输卵管炎者5例;临床表现有腹痛者80例,腰痛者38例,白带增多者55例,痛经者22例,月经失调者20例;均为已婚妇女,80%有孕产史,以生育期发病率高。2 治疗方法 用自拟盆腔化瘀汤加减治之。基本方:当归20g,赤芍15g,桃仁10g,…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论治:肝肾虚损型治则为和络止痛、补气养血;寒凝血瘀型治则为化瘀止痛、温经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则为行瘀止痛、理气活血。结果:经治疗,痛经患者治愈59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0%;其中肝肾虚损型12例,经治疗治愈6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寒凝血瘀型68例,治愈40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气滞血瘀型20例,经治疗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经前期用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即治疗3~5个疗程。结果:痊愈126例,显效24例,有效3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用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