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兰溪历史洪涝个例库收集了自1960年以来兰江紧急水位以上26次个例的资料,资料包括了各次洪涝过程流域内各县市雨量、兰江水位变化、灾情、地面及高空3层天气形式图;各级水位下防御洪水操作预案、大型水库(乌溪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情况及洪水调度方案、兰溪市主要水利设施(防洪堤、防洪闸、方涵、道口、排涝站、中小型水库等)情况等。利用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结合,提供了方便的检索功能,为决策服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兰江流域气候与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守荣  康丽莉  石英 《气象学报》2008,66(3):320-328
该文建立了气候-水文嵌套模式,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气候、水文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资源评估.首先应用20km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嵌套全球环流模式FvGCM的大气部分,在中国东部地区进行了两组30a积分的模拟试验,即控制试验和未来预测试验.控制试验(1961-1990年)结果表明,RegCM3能较细致地刻画浙江省的地形分布,模拟的浙江省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形特征,与实况较为符合.兰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模拟较好,但夏季降水模拟量明显偏低.在未来预测试验中,构建了SRES A2排放情景下兰江流域2071-210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然后,用兰江流域的历史观测资料对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该模型较好地再现了兰江流域的历史径流过程,具有较好的模拟特性.最后,将RegCM3的两组试验结果输入到DHSVM中,驱动模型进行水文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1961-1990年,兰江流域2071-2100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达2.84 ℃;年降水量也将增加,主要发生在4-7月的汛期,可能会导致汛期洪涝灾害发生频率上升;年径流深变化与年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汛期径流将明显增加.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兰江流域未来高温热浪和洪涝等气候、水文极端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兰江流域近43年气候变化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丽莉  顾骏强  樊高峰 《气象》2007,33(2):70-75
利用累积距平法对兰江流域近43年(1961-2003年)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兰江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兰江流域近43年来气温、降水量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90年代是兰江流域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最显著的时段,主要表现在冬春气温明显上升,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加:兰江流域年径流深与年降水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兰江流域过去43年的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水资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兰江流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致使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的金华地区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出现供水紧张。  相似文献   

4.
流域洪涝定量描述及江西省48a流域洪涝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对单站洪涝强度、流域集中期洪涝强度和流域汛期洪涝强度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1951~1998年江西省5大流域的洪涝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大流域近半世纪10大洪涝集中期、10大洪涝汛期和南北分片10大洪涝年。  相似文献   

5.
气象洪级的划分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开平  孙崇智  于玉斌 《气象》2004,30(12):74-77
气象洪级的划分方案与以往的洪涝等级划分不同,既要考虑流域洪涝的水文参量,又要考虑流域的面雨量等气象参量,因此气象洪级的等级大小既反映了流域中主要江河的洪涝程度,又反映了流域中大范围的强降水所引发的流域内小河流的洪涝和内涝程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有关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利用流域的实况面雨量和预报面雨量计算出未来流域某日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对其值与已确定的各级洪涝指数的有效综合面雨量大小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判断未来流域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级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单站洪涝强度、流域集中期洪涝强度和流域汛期洪涝强度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1951~1998年江西省5大流城的洪涝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通过对洪涝强度的定量描述,可以方便、定量地比较历史上各汛期、各集中期流域洪涝强度,从而为地方党政领导开展情报服务,也可以以流域洪涝指数为预报对象开展对流域洪涝强度的预测研究;影响洪涝的因素很多,单从降水的时空分布看,集中期开始前的降水、集中期长度、集中期降水强度(最大5 d降水)及降水总量均会影响洪涝强度;文中对洪涝的客现描述方案与实际洪涝和灾害比较吻合,比用月季总降水量更能反映实际的洪涝情况;集中期洪涝指数比汛期洪涝指数更能反映洪涝程度;江西省洪涝多发时段是5月25日~7月11日,较严重的洪涝主要出在6月下旬~7月上中旬,绝大多数集中期在10 d左右;90年代南片和北片分别有3 a和5 a列为10大洪涝年,且1998年被列入集中期洪涝、汛期洪涝和10大洪涝年第1位,是解放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1 a,表明进入90年代后江西省步入多洪涝期.  相似文献   

8.
信江流域洪涝指数及其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叔鸣  熊蜀斐  张超美  王欢 《气象》1998,24(11):7-11
采用逐日资料,把定性的降雨集中期在时间上和雨量上进行了量化,形成普遍适用的算式,并提出了雨量集中期的集中度的算式,进而建立了把雨量集中期、集中度与洪涝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单站洪涝指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流域雨量集中期、集中度及信江流域洪涝指数。最后,对信江流域洪涝指数作了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9.
在对1959~1990年的资料进行大量普查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形势特征在江西致洪暴雨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各个天气系统对形成致洪暴雨的作用,并根据中低层天气形势特征来分型建立致洪暴雨的预报模式。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提出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思路是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确定洪涝等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淹没模型的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求取漳河流域雨洪曲线,分析流域历史暴雨洪涝风险个例基础上,确定流域致灾临界面雨量和洪涝风险水位段.采用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法求取流域不同重现期面雨量,基于GIS的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利用D8及曼宁公式计算不同重现期面雨量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灾害风险原理,制作漳河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同时,对湖北省钟祥市行政区域制作了风险区划图,并与实际灾情进行了比较,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区与高风险区对应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也反映了流域及研究区域内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有较清楚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2.
Z指数方法在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敏  黄艳  朱宵峰  夏晓丰 《气象科技》2010,38(4):418-422
Z指数方法在洪涝统计方法中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小流域洪涝灾害的时空特点,采用任意连续10天法计算的洪涝Z指数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通过对流域内单站洪涝指数的确定,并与常规月洪涝Z指数的对比,新方法能较好弥补常规方法的缺陷,较好描述洪涝灾害的强度和起止时间,由其计算而得的流域综合洪涝指数,对历史洪涝个例有较高拟合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湄江河流域上游重点地域的防汛工作而开展,利用流域面雨量预报技术,结合水文关于流量、水位的洪涝预报模式,开发研制了湄江河流域洪涝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定性和定量的集成方法原理,探讨洪水流量、水位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随时向湄江河防汛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客观的、可靠的洪涝预警信息以及防汛决策所需的水文、气象服务信息,这对湄江河乃至全市相关县市提高气象预报决策服务效益、增强流域洪涝监测预警能力和更好地配合党政决策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系统利用集合预报和流域面雨量预报技术,根据水文部门水位的洪涝预报模式,开发铜仁地区锦江流域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原理,探讨降水、洪涝水位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随时向流域内各级地方防汛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洪涝预警信息以及防汛决策所需的水文、气象服务信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安排部署抗洪抢险,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勇  李登文 《贵州气象》2007,31(1):31-34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湄江河流域上游重点地域的防汛工作而展开,利用最新的集合(集成)预报和流域面雨量预报技术,结合水文关于流量、水位的洪涝预报模式,开发研制了湄江河流域洪涝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定性和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原理,探讨洪水流量、水位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随时向湄江河防汛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客观、可靠的洪涝预警信息以及防汛决策所需的水文、气象服务信息,这对湄江河乃至全市相关县市提高气象预报决策服务效益、增强流域洪涝监测预警能力和更好地配合党政决策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项目主要针对湄江河流域上游重点地域的防汛工作而开展,利用流域面雨量预报技术,结合水文关于流量、水位的洪涝预报模式,开发研制了湄江河流域洪涝监测预警系统,基于定性和定量的集成方法原理,探讨洪水流量、水位预测的综合分析方法,随时向湄江河防汛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客观的、可靠的洪涝预警信息以及防汛决策所需的水文、气象服务信息,这对湄江河乃至全市相关县市提高气象预报决策服务效益、增强流域洪涝监测预警能力和更好地配合党政决策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嫩江、松花江流域洪涝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经验正交分析等方法,讨论了该流域洪涝发生的规律及其与流域内降水分布的关系。结论指出,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水位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目前正处在80年代以来洪涝较严重的阶段;嫩江、松花江流域汛期水位变化与全流域降水的相关远远通过0.001的信度检验;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对松花江流域洪涝的影响比第二松花江的作用要大得多,更应引起警惕;1998年夏季,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的关键原因是,嫩江流域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为63.2%,远超过历史出现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两类江淮大水的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淑秋  林学椿 《气象学报》2006,64(5):605-613
文中研究了江淮流域特大洪涝的环流特征。江淮流域洪涝年全国降水有两类分布型:即江淮流域大水年中国降水偏多型和江淮流域大水其南北降水偏少型。研究了这两类降水分布型的环流特征,结果指出: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场有着显著的差异。东亚大西洋相关链的建立(南海高压、梅雨槽和鄂霍茨克海高压)是江淮流域多雨的重要条件,而欧洲阻塞高压的建立在全国降水分布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研究了东亚大西洋相关链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系统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降雨量为基础,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资阳区域内及其以上沱江流域的面雨量,根据统计得出的面雨量总量与洪涝的关系,实现了区域洪涝情况的监测和趋势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降雨量为基础,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资阳区域内及其以上沱江流域的面雨量,根据统计得出的面雨量总量与洪涝的关系,实现了区域洪涝情况的监测和趋势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