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变化及其与胃泌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天胶囊内镜观察小肠黏膜改变并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发病后第1,3,7,14,21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峰值时间为第7天。其中,非丘脑出血者及无小肠黏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而丘脑出血者或伴明显小肠黏膜病变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例患者中13例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或浅溃疡形成,1例合并有活动性出血,对照组1例见小肠黏膜节段性充血(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与小肠黏膜改变及胃泌素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脑出血病人发病后24小时内及恢复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所获数据用t检验.结果脑出血病人发病后24小时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升高更显著,恢复期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泌素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红 《华夏医学》2001,14(6):806-807
有关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变化国内、国外报道甚少 ,笔者对 10 0例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进行测定 ,其结果显示在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较正常人增高 ,特别是并发消化道出血时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 ,现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6年 3月到 1997年 3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既往无消化道溃疡和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0 0例 ,男 6 6例 ,女 34例 ,年龄 40~ 80岁 ,平均 6 4岁。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全部经头颅 CT检查证实。其中脑出血 40例 ,脑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38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伴消化道出血,16例无消化道出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201.0±75.1)ng/L,较正常对照组(81.0±47.2)ng/L明显升高,其中急性期伴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为(224.0±68.8)ng/L,不伴消化道出血者为(164.1±71.1)ng/L,二者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泌素水平的改变与丘脑出血有关,尤其在急性期和伴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董曼丽  张金章 《医学文选》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 38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伴消化道出血,16例无消化道出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丘脑出血患者的胃泌素水平为(201.0±75.1)ng/L,较正常对照组(81.0±47.2)ng/L明显升高,其中急性期伴消化道出血者胃泌素水平为(224.0±68.8)ng/L,不伴消化道出血者为(164.1±71.1)ng/L,二者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泌素水平的改变与丘脑出血有关,尤其在急性期和伴消化道出血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疆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意识水平,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分析脑出血术后早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我院70例脑出血术后发生早期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生情况,测定基础胃酸和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血凝功能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上消化道早期出血患者,胃酸和血清胃泌素、血浆NE明显增高,血凝功能下降。结论早期上消化道出血与胃酸分泌增加,血凝机制异常,上消化道粘膜局部血液循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时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中毒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分别于中毒后和清晨空腹时各抽取静脉血5ml,测定并比较各组胃泌素水平及与胃出血的关系.结果中毒组及各分组与正常对照组、合并消化道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血清胃泌素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急性中毒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病程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98例脑出血患者、1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1、7、14和21d血清中VEGF含量,同时测定7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患者和46名正常人血清VEGF含量作为对照。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P〈0.01),于发病第7天升高显著,第21天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VEGF参与了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VEGF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133)Xe吸入法测量20例经CT诊断一侧半球单个缺血病灶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脑局部区域血流量(rCBF),同时患者均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病例组缺血半球吸3%CO_2前及吸3%CO_2中的rCBF低于健康人组或病例组中非缺血半球的rCBF。认为病灶半球脑动脉对CO_2扩张反应能力降低,即病灶半球脑血管储备力降低,但非病灶半球及正常对照组脑血管储备力正常,而且脑动脉对CO_2反应能力与脑血栓病情程度及颈内动脉阻塞范围和程度相关。病情重的脑血栓或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示两侧颈内动脉阴塞及/或狭窄的患者rCBF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和比较其调脂治疗疗效,探讨血脂对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组108例、脑出血组84例及对照组92例(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用比色法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随机分组将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及非调脂治疗组,并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近期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塞)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脑出血组TC、LDLC低于脑梗塞组;调脂治疗组1个月后FAM评分低于非调脂治疗组,而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好于非调脂治疗组。结论高TG、TC、LDLC及低HDLC水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低TC、LDLC更易发生脑出血;调脂治疗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2 9例 )和脑梗死组 (82例 ) ,入院 48h内进行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测定。CRP浓度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 ,CRP浓度及白细胞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二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升高对急性脑卒中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初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CPK及LDH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酸(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6例脑梗死、17例脑出血及10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血清CPK和LDH进行测定。③结果 3组病人急性期血清CPK和LDH均高于对照组(F=3.16,2.96,q=3.01 ̄4.36,P〈0.05);脑梗死组中急性期CPK和LDH高于恢复期(t=2.54,2.26,P〈0.05)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时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35 例窒息新生儿和15 例正常新生儿血中胃动素( MTL) 和胃泌素(GAS) 的浓度。结果 急性期MTL 浓度增高,GAS 浓度降低( P< 0-01) ,并与Apgar 评分和病情轻重有相关性;恢复期MTL 进一步升高,而GAS 则恢复至正常。并发颅内出血者的MTL 浓度及消化道出血者的GAS 浓度与无此相应并发症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 ,P< 0-05) 。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消化系统的某些症状与血中MTL 和GAS 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清YKL-40的表达量,探讨其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的检测,然后分析其与病情程度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浓度中位数为158.47ng/ml (IR:182.40),正常对照组为50.50 ng/ml (IR:3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SP各亚型YKL-40升高幅度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YKL-40在大梗死型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病灶大小相关,在不同OCSP分型之间表达量不同,血清YKL-40可能成为指导脑梗死临床分型及评估病情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思密达对Cushing's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易发生或已发生Cushing's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在给药前后测胃液pH值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用药前后胃液pH值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思密达对Cushing's溃疡及其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80例对照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及比较;应用CT测定出血体积并于发病1个月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10天较其他时间明显下降,仍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5)。其浓度与出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且S-100B蛋白含量随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S-100B可作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脑损伤早期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将S-100B蛋白测定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和估计预后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