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2006年收治的34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以青壮年居多,老年患者渐有增多的趋势。(2)85.3%在出现临床症状后〉1月确诊。(3)全身症状明显(发热67.6%),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咳痰居多。(4)痰涂片找核酸杆菌阳性率23.5%,50%PPD试验阴性,35.3%末梢血白细胞不正常,5.8%肝功障碍。(5)52.9%并发肺外结核,20.6%合并非结核性疾病。(6)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抗结核治疗,对并发症及合并病治疗,97.1%的病例临床治愈。结论血行散播型肺结核是重症肺结核之一,症状重,并发症、合并症多。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不同并发症及合并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8年至2002年ll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艾滋病感染途径:输血感染者8例,其他途径各1例。(2)合并肺结核病6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3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合并肺外结核5例,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结核性脑膜炎各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多重感染者5例。(3)11例1:2000PPD试验均为阴性。(4)治疗:7例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临床表现明显改善;3例仅抗结核治疗者中1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未经任何治疗,6月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多重感染多见,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概述肺外结核病(Extra-pulmonary)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了肺部以外的脏器而引起的临床结核病,约占全部结核病人总数的10~30%。我国结核病分类卫生行业标准(WS196-2001)将结核病分为五种类型,即原发性肺结核(含胸内淋巴结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以及其他肺外结核病。“其他肺外结核病”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8年至2002年1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艾滋病感染途径:输血感染者8例,其他途径各1例。(2)合并肺结核病6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3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合并肺外结核5例,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结核性脑膜炎各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多重感染者5例。(3)11例1:2000PPD试验均为阴性。(4)治疗:7例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临床表现明显改善;3例仅抗结核治疗者中1例有效、2例死亡;1例未经任何治疗,6月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多样,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多重感染多见,抗病毒与抗结核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阎卓  塔娜  贾莅莉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85-1085
目的提高对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确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3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规则抗结核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0例,好转10例,放弃治疗3例,7例丢失随访。结论老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合理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收集整理了1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DTB)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该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的分析讨论,希望增强临床医生对于DTB的重视与认识,提高诊断与治疗能力。该患者以发热、咳嗽3个月,活动后气促、头痛、双耳听力下降、双下肢水肿5d、双肺弥漫粟粒状结节影待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可能性大)入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中心,人院后综合患者实验室检查,行腰椎穿刺术、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颅内病灶,考虑诊断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球型)、肝功能异常,白细胞(WBC)减少症,血小板(PLT)减少症,胰腺肿大原因待查,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血液系统改变情况,给予抗结核、抗感染、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自行出院后于多家医院就诊治疗(停用全部抗结核药物,仅给予激素治疗),肺部病变、血液系统改变较前好转,但颅内病灶较前加重,经颅内病变组织活检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病。综合患者前期实验室检查,考虑肝脏、胰腺、脾脏改变不除外播散性结核病可能,最终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给予积极抗结核、激素及支持对症治疗,但患者病情重,症状未见好转,经检查证实患者并发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经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无效后,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95~2000年期间在本院诊断的1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临床分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3例,淋巴结结核4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纵隔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2例),原发型肺结核3例,同时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2)免疫功能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CD+4(2~87)×106/L,其中7例CD+4<50×106/L,平均CD-4(33±13)×106/L.10例结核菌素(PPD)试验均阴性.(3)治疗5例联合抗结核+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LAART),5例单用抗结核治疗,其中HAART组CD+4细胞上升明显,与单独抗结核治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D+4细胞下降可能是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主要原因.结核菌素试验对诊断无帮助.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合并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时间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AIDS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2002年在本院就诊的50例AIDS合并结核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分型:原发性肺结核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例,继发性肺结核20例,结核性胸膜炎12例,其他肺外结核10例(其中淋巴结结核8例);②T细胞亚群:50例结核病发病时CD4 细胞计数为5~370/μl,平均CD4 为107±106/μl,其中22例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平均CD4 155±127/μl.28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和肺外结核平均CD4 为64±60/μl,与单纯的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③治疗:22例同时接受联合抗病毒治疗和抗痨治疗,胸片完全吸收为3~9个月,时间为4.5±3.5个月.CD4 T淋巴细胞由基线水平上升到200/μl约需要4~26个月,时间为12.5±8.6个月.结论AIDS合并结核病以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见,CD4 T淋巴细胞越低,结核病临床表现越不典型.联合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病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需多联合,长疗程.  相似文献   

9.
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收治的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反应。结果①中青年患者占80.2%,近年来老年患者有增加趋势占19.8%。②痰涂片查抗酸杆菌(AFB)阳性率为20.7%;31例AFB阴性患者中35.5%纤维支气管镜检抗酸杆菌阳性。③12.9%X线胸片早期表现为肺间质磨玻璃样改变,51.5%表现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栗粒结节。④胸部高分辨CT显示55.0%急性血行播散型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大小、密度均匀的粟粒结节;另48例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以上中肺野为主的3~7mm大小、密度及分布不均匀的结节。46.8%的肺野内可见斑片、结节、纤维条索状影;43.1%伴纵膈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⑤20例活组织检查60%病理阳性。⑥44.6%合并肺外结核,常见于脑膜、浆膜腔、淋巴结、脑、肝、脾、骨等。⑦42.1%入院前被误诊为其它疾病。⑧除8例外其余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体温在3d到12周内降至正常。⑨79.7%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胸片显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结论痰涂片、HRCT、纤维支气管镜及器官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关键词结核,肺/诊断放射摄影术,胸部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1~2000年我院收治的尸检证实的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呼吸道症状隐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皮疹,血三系减低。胸部影像学以浸润性改变为主,空洞少见,粟粒性结节影出现较晚。结核菌素试验多阴性。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低。尸检证实,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病22例(包括无反应性结核3例),慢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病5例。均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肺外病变主要累及肝、脾、肾、淋巴结等部位。生前误诊12例,误诊率为44.4%。12例中有11例(92%)因伴发或疑为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而误诊。27例患者中17例(63%)长期应用激素或反复化疗导致结核病播散。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结核病的警惕性,特别是有结核病史、免疫缺陷(包括长期使用激素或化疗)病史或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出现长期发热和(或)有多系统损害、原发病经正规治疗无缓解时,应警惕耐多药结核的可能。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的适应证,未确诊前不能盲目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诱发结核复发或血行播散。  相似文献   

11.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均无高热、盗汗、咯血临床症状,而以不规则发热、消瘦、乏力、咳嗽、咯痰等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6例双肺呈弥漫性粟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其中1例伴有胸膜炎;另外3例双肺肺纹理增粗呈网织样改变,经随访胸片观察,逐渐表现为弥漫性粟粒样改变。结论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而X线检查双肺呈弥漫性粟粒样改变或双肺肺纹理呈网织样改变患者,均应考虑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可能,必须短期复查X线胸片。本病确诊有赖于痰检发现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12.
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收治的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误诊情况及治疗反应。结果(1)中青年患者占80.2%, 老年患者占19.8%。(2)痰涂片查抗酸杆菌(AFB)阳性率为20.7%;31例AFB阴性患者中35.5%纤维支气管镜检抗酸杆菌阳性。(3)12.9%X线胸片早期表现为肺间质磨玻璃样改变,51.5%表现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4)胸部高分辨CT显示55.0%急性血行播散型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大小、密度均匀的粟粒结节;另48例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以上中肺野为主的3~7mm大小、密度及分布不均匀的结节。46.8%的肺野内可见斑片、结节、纤维条索状影;43.1%伴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20例活组织检查60%病理阳性。 (6)44.6%合并肺外结核,常见于脑膜、浆膜腔、淋巴结、脑、肝、脾、骨等。(7)42.1%入院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8)除8例外其余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体温在3d到12周内降至正常。(9)79.7%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胸片显示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结论痰涂片、HRCT、纤维支气管镜及器官组织活检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89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胸片和肺部CT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型肺结核5例(5.62%),以儿童原发综合征为主,表现为肺内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肿大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双极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9例(21.35%),其中12例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全肺野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特点,7例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继发型肺结核65例(73.03%),病变累及单叶多见,两叶受累次之,三叶以上受累较少;右上肺叶为最易发部位,≥3个肺叶受累患者多伴空洞形成和播散病灶;病变形态多样复杂,但以典型浸润病灶常见(43/65)。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主要为继发型肺结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建立的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技术对1 154例结核病患者,52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对照,384例新发痰菌阳性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422例健康对照进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检测。对健康对照和密切接触者同时还进行平行的PPD皮试。结果结核患者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及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其中,血行播散性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患者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91.3%,81.7%,86.5%,66.2%,89.8%。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对照、健康对照和新发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13.5%,15.4%和35.4%。在密切接触者筛查中,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17例,其中Elispot阳性14例(82.4%),PPD强阳性5人(29.4%);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合结核病史、结核病接触史以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核菌特异性IFN-γ的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诊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通过检测结核高危人群结核菌特异性IFN-γ的水平,对早期发现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病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注意肺结核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28例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中男2例,女26例;40岁以上女性21例。临床上干咳、眼干、口干、发热多见。有6例首次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均行自身抗体及腮腺X线增强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下唇腺活检,结果阳性;余22例既往均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史,病史最短1年,最长14年,平均(2.7±1.6)年。经细菌学阳性确诊结核病1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结核病8例,经临床诊断结核病10例。28例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1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淋巴结结核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淋巴结结核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2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炎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及附件结核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至今28例患者中有5例仍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余23例结核病患者均临床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例肺结核误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 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结核病重点需注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呼吸系统损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结核鉴别,减少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成人急性栗粒性肺结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CMPT)临床特点。方法 我科1995-2001年住院78例CMPT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CMPT以青壮年居多,近年老年患者渐有增多趋势。2.58.97%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30天内确诊,少数病人至6个月时确诊。3.全身症状明显(发热88.6%),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咳痰、气促居多。4.末梢血白细胞正常或增高居多,少数病人可出现白细胞减少,42.25%患者肝功能障碍(转氨酶增高及/或胆红素增高),21.8%患者血浆白蛋白减低。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24.36%,73.1%PPD皮试为阴性。5.57.7%患者并发肺外结核,20.51%合并非结核病。6.以联合抗结核治疗,不同并发症及合并病相应治疗,除1例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死于脑疝外,余皆好转。结论 CMPT是重症肺结核之一,症状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多,强化抗结核治疗,辅以不同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治疗,皆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是一种重症结核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影像学诊断报告也常常滞后,早期诊断困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早期临床症状和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一般不具有特异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常导致病情互相掩盖,易漏诊、误诊。笔者报道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头晕、乏力3个月,发热2个月” 收治入院的1例患者,初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全血细胞严重减少,早期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及血液系统表现均一度好转,但后期在肺部病变进一步好转的同时,血液系统异常却再次加重,最终经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笔者希望通过对诊治过程的分析讨论,提高临床医生对两病并存的诊断认识,分享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8.
健康检查发现新发肺结核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健康检查发现新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单位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健康检查发现的新登肺结核,并已完成疗程的200例患者的症状、胸片特点、痰菌检查结果、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健康检查新发肺结核以20~40岁为主(占72%)。男性多见(男女比3.3:1)。临床症状轻微,77%无任何症状,菌阳检出率29.5%。抗结核治疗满疗程后,痰菌阴转率100%,病灶X线表现吸收好转以上者84.5%。结论健康检查新发现肺部结核病男性多见,症状轻微,治疗转归好。体检机构要重视对结核病的筛查和转诊。  相似文献   

19.
26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两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263例(研究组)及单纯肺结核患者260例(对照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痰菌、合并空洞、合并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咯血上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合并空洞、痰菌阳性和合并感染等临床表现上差异显著。两组病例短期住院抗结核治疗近期病灶吸收效果、痰菌阴转差异显著。结论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要重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近期胸片病灶吸收较差,痰菌阴转率低,抗结核治疗时间应比单纯肺结核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