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杂音对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颈动脉听诊结果,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有杂音组(100例)和无杂音组(100例).排除心脏杂音、静脉杂音及甲状腺杂音的患者.200例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必要时行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率、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并对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有杂音组颈动脉狭窄率[67%(67/100)]高于无杂音组[29%(29/100)](P<0.01).两组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分叉部狭窄及重度狭窄者易于听到颈动脉血管杂音(P<0.05).颈动脉杂音分级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颈动脉杂音级别越高,重度狭窄的几率越大.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有关,临床上可作为判断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的一个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血清高敏 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稳定性的相关性 ,探讨 hs- CR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 82例患者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3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4 8例 ,对冠脉造影结果采用 Gens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 ,以冠脉造影正常者 (32例 )为正常对照组 ,均采血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 hs-CRP。分析血清 hs- 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以及临床冠心病稳定情况的关系。 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与 hs- CRP呈正相关 (γ=0 .4 72 ,P<0 .0 5 ) ;而且冠心病临床分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 CRP有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hs- 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门诊和住院患者352例,其中142例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21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组。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情况及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210例研究组患者中轻度狭窄59例、中度狭窄53例、重度狭窄38例、再血管化6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比例、年龄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并症比例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cy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异常患者HDL-C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异常患者IMT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LVE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TC、LDL-C、Hcy、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明显相关,可作为冠心病一般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胸痛待查入院且绝经后妇女9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造影前后1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所测得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其中25例患者亦进行了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2组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基本一致。CT冠状动脉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左右主支及分支的全貌图像,能直观地观察到冠状动脉血管壁有无狭窄、钙化等情况。结论: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的狭窄、钙化病变及支架管腔显示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相对简单,时间短、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常规冠心病的筛查体检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夜间发作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心绞痛发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04例,按是否有夜间发作性心绞痛分为两组.A组:51例,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至少有一次夜间心绞痛发作;B组:53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无夜间心绞痛发作.结果:A组患者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Ⅲ、Ⅳ级狭窄及完全闭塞),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夜间发作性心绞痛患者有更为严重的血管病变,宜积极行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2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诊断冠心病的优劣性。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呈阴性的有84例(35.59%),可疑阳性者78例(33.05%),呈阳性者74例(31.36%)。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组与可疑阳性组患者在冠脉病变性质、病变程度、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非钙化斑块有26例,可疑阳性组有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可能性,应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水平来观察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sFk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6例及对照组27例.测定各组血清sFk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Gensinj冠状动脉造影积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 血清sFkn、hs-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而后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之间无相关性(r=0.08,P=0.58).结论 血清sFkn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张璐 《医疗设备信息》2011,(12):133-13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组(CPR)及容积再现等技术(VRT)重组图像,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其中,有18例患者同时行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MIP、CPR、VRT重组图像都能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干、左冠脉前降支、左冠脉回旋支及右冠脉),在同时行两者检查的18例中,常规血管造影显示36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38支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18支冠脉内见软斑块。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1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对其中两例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21例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59例,软斑块形成27例,其中64例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清可溶性ST2(sST2)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46例,入院后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完善320排CT冠脉造影和sST2检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46例患者中30例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116例320排CT冠脉造影结果和sST2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值,并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sST2检测结果的关系: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1,r=0.641,r=0.638;P<0.05)。结论:320排CT冠脉造影结果和sST2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9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7.6%,准确度为92.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与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心房颤动与冠心病关系.方法分析846例冠状动脉造影中,58例中老年人心房颤动伴或不伴有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患者(A组和B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同时随机选择70例与房颤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显著差异,非心房颤动同时伴有心绞痛及(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患者(C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和C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66.7%、25.8%和74.2%,A组、C组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在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以单支、双支及中、重度狭窄为主.B组为冠状动脉单支、轻度病变.结论中老年房颤伴有心绞痛或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者提示有冠心病可能.而单纯性心房颤动中老年人诊断冠心病时,应全面分析,必要时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5例拟诊 CHD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各组分别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形态、大小,管腔有无狭窄阻塞等,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间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的病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初步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冠心病后,统计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进而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73例患者确定诊断为冠心病,即诊断准确率为91.25%。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因此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冠心病,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及其指导下的介入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9月20日~2013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70%)、术中同时行FFR检查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54例64支病变血管,与同时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临界病变病例进行1:3匹配,FFR0.80时行药物治疗,FFR≤0.80时行介入治疗,分析术前FFR数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入院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全球性注册研究(GRACE)评分和出院时GRACE评分以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无缓解、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结果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临界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前FFR数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P=0.108,相关系数=-0.158),行FFR检查的患者较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对照组随访期间总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降低(P=0.000),主要是心绞痛无缓解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2和0.026),行FFR检查的两组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25),FFR≤0.80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较FFR0.80的患者出院时,GRACE评分降低(P=0.029)。结论术前FFR数值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无相关性,FFR检查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院时GRACE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并与20例虽有类似心绞痛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病变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10.39±8.09)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65±4.46)μgL]及对照组[(3.93±2.66)μg/L](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TIMI分级越低,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但TIMI分级同一水平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4、0.542,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瘦素水平与Gensini积分及TIMI分级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6、0.518,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范围、病变支数、冠状动脉末稍血流情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