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施行射频消融术的19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例的电生理特性、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19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隐性旁道7例,显性旁道3例;左侧旁道8例,右侧旁道2例;双旁道1例;房速1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为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2年6月~1993年12月对快速心律失常25例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4%以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情况25例患者中预激房室旁道(AP)19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20~73岁。17例反复发作呈上性心动过速3~ZO年,2例反复发作旁道下传快速心房纤颤3~6年。体检均未发现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曾多年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但不能控制心动过速发作。19例共有房室旁道对条(2例存在双分路),左侧旁路11条,其中显性游离壁6条,后间隔1条,隐匿性游离壁4条。右侧房室旁道IO条,其中显性游离壁5条,后间隔2条,中间隔1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 174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70例(单条旁道中,左侧旁道590例,右侧旁道52例;多条旁道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62例,AVRT合并AVNRT 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26例,房速5例,典型房扑7例。结果:第一次消融成功率为96.5%,未成功者或复发者在第二次消融后总成功率为98.9%,其中AVRT总成功率为99.4%,AVNRT总成功率为99.2%,IVT总成功率为96.2%,房速总成功率为60.0%,典型房扑总成功率为71.4%;总复发率为1.2%。未出现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RF-CA是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于 1998年 5月~ 1999年 12月对 10例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了经心导管射频电流消融术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资料及方法一、基本资料10例均系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速病人 ,经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其中男性 3例 ,女性 7例。年龄 4 9~ 72岁 ,平均 58岁 ,病程平均(14.1± 12 .7)年 (2~ 2 0年 )。体表心电图显性A型预激 1例 ,其余 9例体表心电图正常。二、定位方法(一 )房室旁路标测法 经颈内静脉插入Jach man导管至冠状静脉窦后 ,再经左右股静脉插入 2~ 4根电极导管至高位右房、右心室及…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成功地阻断了3 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右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导管标测和消融在体外循环前进行,3 条旁道均一次消融成功,旁道阻断时间1~2 s,总操作时间10~20 m in,消融能量10~15 W,未发生心房穿孔或损伤右冠状动脉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 个月旁道无复发。讨论了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术的特点以及对透视下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右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导管定位心内科黄从春,卢才义,刘宣力,郄小红,田赦华,王文清,毛树森主题词:导管消融术;心动过速;室上性目前,与左侧旁道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相比[1~3],右侧旁道的消融有如下困难:①不易准确定位旁道,②操作和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术患儿,术前禁食6h,麻醉前30~45min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咪唑安定0.1mg/kg。入室后面罩给氧,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压、ECG、SpO2等;静注杜冷丁、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并辅以充分局麻下完成手术。结果2例患儿因无法诱导出心动过速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全部患儿在局麻复合非气管内插管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使用杜冷丁、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等药为基础麻醉,在加用局麻的情况下用于小儿射频消融术,具有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麻醉管理方便、病人苏醒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无C臂X光机条件下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方法  2 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常规电生理检查方法和射频消融术方法进行操作 ,冠状窦电极经颈内静脉放置。结果  2 7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 ,随访 2~11月无 1例复发。结论 基层医院无C臂X光机条件下 ,只要熟练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内电生理和靶点图特征 ,以及X线心脏影像 ,根据体表心电图选择适当的病人 ,也可成功地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9.
上腔静脉由左、右无名静脉汇合而成 ,如果左、右无名静脉并不汇合 ,而是分别注入右心房 ,则分别称为左、右上腔静脉。患者女 ,2 7岁。阵发性胸闷、心悸 4年。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右侧游离壁旁道 ) ,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穿刺患者左锁骨下静脉 ,置放冠状窦电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10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6例行射频消融术,其中术后出现新的心律失常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使用导管射频消融法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1993年2月至7月间运用此项技术,成功地治疗35例快速心律失常。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35例患者均有3年以上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病史,且发作时均需1种至1种以上的抗心律失常药方可控制。除2例合并冠心病心脏扩大外,其余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19例为显性旁道(有前传及逆传者)。12例为隐匿性旁道(仅有逆传功能),其中1例合并房室  相似文献   

12.
对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我院自1992年2月至1995年2月使用国产八道生理仪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8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08例均为常规口服抗心律兴常药物不能预防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7例合并左心室扩大,1例合并明显胸椎后凸。房室旁路组(APS)男女分别为58例及34例,年龄19~71岁;房室结双径路组(AVNDP)男女分别为5例及11例,年龄25~54岁。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在儿科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在儿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中的应用特点,明确儿科PSVT心内电生理机制及其检查的特殊性。方法筛选1995年~2003年住院的25例18岁以下的PSVT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术,根据年龄与合作程度采用局麻或全身麻醉。结果25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2例属房性心动过速,10例有房室结双径路,16例有旁道,其中3例同时具有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所有患者均行RFCA术治疗。结论RFCA作为一项治疗儿科心律失常的新技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青少年患者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断完善诊治技术、麻醉方式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建军 《兵团医学》2016,50(4):14-17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5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9例(69.6%)、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30.4%),其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6.4%(54 /56),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20.5) min,术后复发率1.8%(1 /56).56例患者中出现手术并发症2例(3.6%),其中1例出现短暂性可逆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痘.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快速心律失常是常见、多发病 ,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可以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便 ,以及免受外科治疗的痛苦。本研究报道 6例部队老年人行RFCA治疗的结果及随访。资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我院及外院 1992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6例快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 ,年龄 >75岁 ,其中 5例男性 ,1例女性 ,平均年龄 (77± 5 ) 75~ 83岁 ,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明确的心动过速病史 ,发病时间半年至 5 0年不等 ,心律失常种类包括房室结双径路(AVNRT)、房室旁路 (AVRT)、房扑 (AF)。并发高血压 4例 ,高脂血症 3例 ,2型糖尿病 1…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RFCA)是1991年国内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技术。我院自1993年来在 X 线胃肠机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4例,均获成功。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共计14例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7~48岁,平均32.5岁。心动过速病史1~10年,均经两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无一例器质性心脏病,术前均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或心内电生理确诊。手术标测方法,消融操作步骤及成功标志按胡大一等所推行的要点进行。应用设备,日本日立公司制造的750mAX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6年始开展射频消融术 (RF)以来 ,累计病例已逾 15 0例 ,共随访 10 8例 ,包括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10 8例 ,男 6 5例 ,女 4 3例 ,平均年龄 (4 6±13)岁 ,经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诊断为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AVRT) 5 9例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4 4例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5例 ;合并高血压病 11例 ,糖尿病 3例 ,冠心病 1例。二、方法对旁道采用文献 [1]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标测和消融。房室结双径路采用慢径路后位法及下位法标测和…  相似文献   

18.
邓学科  杨满光 《人民军医》1998,41(9):528-529
我们自1996年11月,应用射频消融(RFCA)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5例,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临床症状及体表心电图提示快速心律失常15例。年龄31~62岁,平均40.2岁。病程1~20年。合并高血压病(期)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其余11例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经电生理检查(EPS)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1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心房扑动(AF)1例。左室特发性心动过速(ILVT)1例。1.2 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旁道定位的准确性 ,缩短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方法 对 5 0例右侧显性旁道在射频消融术前采集了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右胸导联体表心电图 ,结合射频消融术的靶点进行分析 ,比较其两两的符合率。结果 右前间隔、右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后间隔的符合率分别为 10 0 %、10 0 %、95 45 %和 90 91% ,常规导联的符合率为 5 8 3 3 % ,68 75 % ,61 90 % ,81 81%。头胸导联对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与常规Wilson导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右侧游离壁及右前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明显优于常规Wilson导联 (P <0 .0 1)。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右侧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隐匿性多旁道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后拔管反应1例100017北京解放军305医院林玉珍张清华王晓冬宋承运郭继鸿①许原①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导管消融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77病例患者,女,30岁,阵发性心悸6年,逢情绪激动而诱发,发作时心率260/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