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处理黄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臭氧氧化降解和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3 mg·L-1时,CODMn的去除率由8%升高到20%,之后其变化不明显;UV254的去除率由9%升高到30%,此时臭氧即可以将不饱和有机物大量去除.臭氧投加量为1~2 mg·L-1时,短时、大强度曝气,其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高臭氧投加量时,增加曝气接触时间可以提高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出水效果较好.在活性炭投量为10 mg· L-1,pH为8.3,水温为45℃,臭氧投加量为3 mg·L-1时,活性炭对黄河水的吸附效果较理想.臭氧氧化对黄河水中TOC的去除效果低于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8 mg·L-1时,TOC去除率才为10%.但是臭氧投加量为5mg· L-1,BDOC提高了80%.因此臭氧氧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有机营养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采取"后置臭氧-下向流活性炭"工艺的金泽水厂中臭氧投加量的优化,依托中试装置研究了臭氧投加量对各构筑物处理效率的影响,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CCD)响应面模型优化了臭氧投加,同时,简析了该工艺对金泽原水中常见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中UV254的去除主要发生在臭氧接触、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总有机碳(TOC)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可提高臭氧接触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但过高的臭氧投加量不利于混凝沉淀及活性炭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通过响应面模型预测了活性炭滤池出水中CODMn去除率最优值为65.4%,此时预臭氧及后臭氧投加量分别为1.02、1.36 mg/L.该工艺对金泽原水中常见抗生素及除去1,4-二氯苯、乙苯外的致嗅物质有较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南方亚热带地区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下的砂滤出水,应用臭氧一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中试试验,经过一个水文年(12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后臭氧投加量(1.0~3.0mg/L)下,随着后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后臭氧接触塔及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率总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后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后水浊度、炭滤池对锰的去除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后臭氧投加量为1.8~2.0mg/L时,各项水质指标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已无需增大投药量;系统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运行对可以生物降解的CODMn与氨氮的去除率未出现下降趋势,表明本工艺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氧化单元中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31%和78%,BDOC增长了33%;砂滤单元四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25%、52%、42%和44%,而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6%、83%、52%和20%,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整个工艺对三种微量有机物(1,2,4三氯苯、DMP和DEH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60%、68.6%和68.8%。与未投加臭氧相比,臭氧的投加有效促进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长江原水,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5.
沈拥军  苏平  欧昌进 《广东化工》2011,38(11):81-83
文章采用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印染废水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甲基红废水的pH、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和臭氧流量等参数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降解甲基红印染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3.5,温度为25℃,活性炭投加量为120 mg/L,臭氧流量为0.83 L/min,初始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降解10 min,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7.4%,CODCr去除率达到85.2%。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Cr,使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6.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饮用水时各阶段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臭氧发生系统、臭氧尾气处理系统、臭氧预氧化及后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各阶段的应用现状及特点。指出:臭氧发生系统采用氧气为原料来提高臭氧浓度,臭氧质量分数可达6%左右;由于电加热分解臭氧尾气反应速度快,可在1.5~2s内完全分解,应是今后自来水厂臭氧尾气处理技术应用的重点;臭氧预氧化一般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水射器单点投加,投加量为1~2mg/L,接触时间为1~4min;臭氧后氧化一般采用微孔曝气盘以微气泡的形式多点投加,水中臭氧余量控制在0.2~0.4mg/L,接触时间大于10min;生物活性炭滤池对苯类化合物和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范围内的腐殖质去除率达70%~86.7%。  相似文献   

7.
夏哲韬  史惠祥  殷璐 《工业水处理》2012,32(5):32-34,38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臭氧进气流量、活性炭投加量、pH对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活性炭-臭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苯乙酮被筛选为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苯乙酮的去除率随臭氧进气流量、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臭氧进气流量50 mg/L、活性炭投加量200 mg/L、pH=10为最优工艺条件,反应20 min苯乙酮去除率即可达92.3%。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臭氧氧化前投加微量高锰酸盐氧化的处理方法,并与臭氧活性炭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盐有利于臭氧活性炭技术的运行,提高了对颗粒物的去除;总有机炭的去除率可以提高10%以上,而UV254的去除率可以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投加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是降低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关键净化工艺。为确定臭氧的合理投加量,利用小试装置开展了臭氧氧化对砂滤池出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ODMn、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但幅度弱于UV254;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0 mg/L时,臭氧氧化后的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增加30%以上,UV254与TOC的比值趋于稳定;砂滤出水的溴离子浓度为100~300μg/L的情况下,当臭氧的投加量达到3.5 mg/L时仍未检测到溴酸盐。综上所述黄浦江原水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运行时,臭氧的投加剂量控制在2.5~3.5 mg/L是安全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2 mg/L、臭氧停留时间为10 min时,臭氧氧化单元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8.8%和47.5%,DOC和BDOC分别增长了30.3%和128.2%,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7.7%、88.7%、60.7%和37.7%。各单元在适宜工况下运行时,整个工艺对1,2,4-三氯苯、氯代苯、DMP、DBP和PAHs的总去除率分别为46.7%、100%、70.5%、52.5%和69.2%,高于常规处理工艺和生物强化滤池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