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补肾健脾祛瘀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王书臣教授认为对此类疾病应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以减少急性发作.并结合临床认为,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交阻为多.故在床辨治中,着重于"痰"、"虚"、"瘀"的治疗,以补肾健脾、祛瘀化痰为治疗大法,采用自拟的补肾健脾祛瘀化痰方随证加减,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疾病(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而邪实方面的湿、浊、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且贯穿疾病的始终。文章从慢性肾脏疾病湿瘀的形成机制、主要临床及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湿瘀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对湿瘀的防治。利湿化浊、活血化瘀法应该贯穿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疾病中医属"水肿"、"腰痛"、"虚劳"等不同范畴,证候总不外以虚为主,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关键为"虚、瘀、湿".然临床无症状者又不可拘泥于"症",此时应辨病与辨证相合、重视中药药理的作用,以弥补中医辨证之不足,导师舒惠荃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疾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病变早期多以气虚为主,中晚期多瘀、多湿;根据肾脏疾病易反复、易加重的特点,同时提出补肺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注重未病先防,饮食调摄,而中医治疗中优势所在为加减随证、灵活方便、内外兼治,故中药内服与灌肠相结合治疗慢性肾功不全病人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4.
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致病因素甚多.根据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辨证求因,揭示"肺卫气虚,腠理不固"是此类疾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治疗取效的关键在于"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故临床常用主方"玉屏风散"化裁,并取得较好疗效.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有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为益气固表的代表方,主治肺卫气虚证,临床以恶风自汗、易感外邪,舌淡脉虚为使用依据,现通过病案体会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刘光珍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其中邪实方面是导致疾病发展的转折点和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可因虚、因实、因久病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从"瘀"...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胃病临床可见胃脘胀满疼痛、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嗳气呃逆、泛酸烧心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相当于西医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认为,慢性胃病是一个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其证多为脾胃虚寒、气阴两虚,或脾胃湿热、虚中夹实、寒热错杂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顺",慢性胃病的治法以恢复脾胃通降功能为大纲,兼辨脏腑、气血、寒热、虚实"小八纲"理论为指导把握病机,进行施治。兹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直至终末期肾损害的发生。DN当属中医"消渴"、"水肿"等范畴,病机多为气阴两虚兼瘀滞,治疗上多以补虚、化瘀、去浊为主,在临床上得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本院王京奇主任医师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带教老师,善治肝胆疾病、脾胃疾病、内伤杂病。王师谙熟经典,精于医理,勤于临床,擅用虫类药物治疗杂病,每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获益匪浅,现将王师运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如下。1脑血管病王师认为,中风、头疼、眩晕等脑血管病的中医辨证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属脾肾两虚,标实为气滞、痰浊、血瘀。此类病大多久病多痰多瘀,又因头为诸阳之会,风邪易袭阳位,肝风上扰巅顶,故单纯草木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临床运用方药中教授的经验方参苓六黄汤治疗尿毒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多种疾病均属气阴两虚又兼湿热内蕴的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王书臣教授认为对此类疾病应重视缓解期的治疗,以减少急性发作。并结合临床认为,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交阻为多。故在床辨治中,着重于“痰”、“虚”、“瘀”的治疗,以补肾健脾、祛瘀化痰为治疗大法,采用自拟的补肾健脾祛瘀化痰方随证加减,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证、异病同治等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底蕴深厚、临床运用广泛。哮喘、COPD、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疾病或状态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机理及现代医学治疗等方面的共性明显,而现代医学干预能力有限。前述疾病或状态中医辨证往往同属肾虚、气虚证型,异病同证同治采用补肾益气理法方药干预,疗效较为明显,其初步机理可能是补肾益气药能够作用于这些炎症性疾病或状态的共性化病理环节,主要是HPA轴和炎性反应网络中心疗效靶位群,其中补肾药主要作用于HPA轴靶位群,而益气药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靶位群,并能调节HPA轴功能和炎症反应之间的异常关系,且补肾药与益气药相互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机基本取得共识,主要责之于"脾、肾",脾肾亏虚为本,瘀毒阻络为标。根据常见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阴阳两虚证、瘀毒内阻证等5种证候;中医治疗可与疾病分期相结合,疾病早期以扶助正气为主,在后期加强解毒祛瘀。针对MDS的慢性发病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推广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延缓白血病转化速度与降低白血病转化率的中药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等。其病程缠绵,症状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黯,唇甲青紫,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状。是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通过学习四大经典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胀临床表现每多虚实互见,寒热夹杂,主脏在肺,并与脾、肾、心密切相关,脾虚贯穿肺胀整个病程。临床常见外寒内饮、外寒内热、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心气阴两虚、阳虚水泛、痰蒙神窍7个证型。治疗主张祛邪顾脾胃、固本健脾胃、健脾以安肺、脾、肾、心。即从脾胃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4.
李萍萍教授认为恶性淋巴瘤临床以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累及相应组织器官的损害为特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痰核"、"石疽"、"失荣"等范畴;以"痰湿、血瘀、气滞"为主,虚实夹杂较为多见,主要影响肝脾肾三脏,注意扶正,兼顾治疗的不同时期,结合治疗病史及症状体征,配合西医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中药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化疗期间中药主要作用是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缓解临床症状,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化疗间歇期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缓解,多见疲乏、自汗盗汗、腹胀胃酸等正气损伤,以健脾扶正为主;康复期放化疗、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结束,李老师认为这一阶段无明显症状以调节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为主,有临床症状的应分清痰湿、血瘀、气滞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益阴阳。因各种治疗手段对机体攻伐太过,无论何种治法均勿忘健脾扶正,顾护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5.
许丽娜  王耀光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59-1362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肾系疾病,是由多种肾脏病发展而来,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腰痛等症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感染风险是正常人的3~4倍,其中尤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多见。列举了呼吸系统与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合并症,分别从上、中、下3个不同的病位,总结王耀光教授临证治疗的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法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大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功能失调性疾病,其致死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稳定期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但又易被医患双方所忽视。本文从中医气血理论出发,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提出肺、脾、肾三脏气虚及血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是COPD稳定期确定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益气活血法为COPD稳定期最根本治疗大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四圣心源》从天人合一角度,归纳"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切中人体生理本质,理论与临床结合,执简驭繁,举纲张目;"一气"乃人体内浑然一体之土气,即脾胃之气,人体与天地一样"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亦分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即脾胃之气。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证候复杂多样,病机变化多端,大致归为水寒、土湿、木郁,尤以水寒土湿为根本;一气不能正常周流出现各种不同症状表现,脾肾阳虚日久,必然阳损及阴,肝郁而生热,灼湿成痰化瘀,使一气周流更加郁滞,临证诊治应重中气脾土,根据四维升降辨治,使水暖、土干、木达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修复源头加处理显现情况,帮助一气运转起来,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清浊复位、阴阳既济,从而达到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目的。从"一气周流"入手,探析慢性肾衰病机,可有效指导临床辨治,为临床辨治慢性肾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易反复发作,整个病程多徘徊于气、营之间,鲜有动血耗血之血分证征象。卫气营血理论根据邪气侵袭人体部位的深浅,将病程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治疗成人斯蒂尔病,可根据其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辨证论治,常用疏风散热、宣肺透邪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法及养阴清热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提升,抑郁、焦虑等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此类疾病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广义郁证范围较广,包括五脏之郁与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等,狭义郁证主要指由于情志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症状。王新志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对狭义郁证有较深刻的认识,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本病“六化、九的、十二状”的症状规律,认为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涉及脾、心、肾三脏,并将疾病过程分为肝期、肝脾期、心肝期、肝肾期4期,概括了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中医"胃脘痛""吐酸""痞满""呕吐"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刺激、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有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慢性胃炎病位在脾胃,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上述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临床上肝胃不和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精神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