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薏仁米加工副产物糠中的油溶性成分;以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GC/MS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50℃、时间4.5 h和CO2流量11 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得率17.29%。薏仁米糠油鉴定19种组分,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为50.70%,亚油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超过35%,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0%。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油溶性成分,实验效果良好,油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腰果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萃取腰果仁油,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强、萃取时间、CO2 流量对腰果仁油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腰果仁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萃取腰果仁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强40 MPa、CO2 流量4.2 L/min、萃取时间1.6 h,该条件下腰果仁油得率为46.41%,与模型预测结果接近。气相色谱甲酯法对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腰果仁油含有12 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4 种脂肪酸成分分别为油酸58.42%、亚油酸18.75%、棕榈酸11.160%、硬脂酸9.89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8.21%。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取雪梨籽中的油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雪梨籽油,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雪梨籽油的萃取工艺;考察了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将提取的油脂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5℃、时间130 min、CO2流量15 kg/h,其油脂得率为23.9%。油脂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4.
核桃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核桃油萃取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4h,CO2流量25kg/h,在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52.4%。利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组成成分,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核桃油的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黑莓籽为原料,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莓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过程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黑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压力12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得率达16.10%,其脂肪酸组成为软脂酸5.38%、硬脂酸3.53%、油酸13.70%、亚油酸60.48%、亚麻酸11.16%,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5.3 4%。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地产孜然芹果实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CF)萃取孜然芹果实油优化萃取工艺。以孜然芹果实油得率为指标,运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以对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孜然芹果实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油的得率为8.79%,与水蒸气蒸馏萃取(4.50%)相比超临界萃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广藿香产物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广藿香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9kg/h,在此条件下产物得率为2.55%。  相似文献   

8.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清平  张强华  蒋长兴  石莹莹  夏飞 《食品科技》2011,(12):241-245,250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以提取率为指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以及CO2流量等5个因素影响,并将筛选工艺与目前文献的乙醇提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木犀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5MPa,分离温度为30℃,分离压力为10MPa,CO2流量为7L/h。结论:与传统乙醇提取工艺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提取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提取率提高了2.63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从小米细糠中提取小米糠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压力、温度对精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50kg/h的萃取条件下小米糠粗油的出油率可达19.69%。在精馏柱压力10MPa、4个精馏柱温度分别为40、45、50、55℃条件下,对粗油进行精馏得到小米糠精油。通过检测,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小米糠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高达67.8%的亚油酸,且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市售小米糠油。  相似文献   

10.
应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苹果籽油的萃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35MPa、萃取温度30-35℃、CO2流量20~25kg/h、原料破碎度50目、萃取时间90min: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81%,其中油酸32.27%,亚油酸59.54%。  相似文献   

11.
张艳荣  丁伟  王大为 《食品科学》2009,30(18):155-158
采用超临界流体选择性萃取技术提取功能性米糠油,对影响功能性成分亚油酸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物料粒度及夹带剂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亚油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当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min、物料粒度0.450mm、乙醇用量8% 时,米糠油提取量为17.53g/100g 米糠,亚油酸提取率为87.24%。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油酸41.52%、亚油酸40.81%。产品风味纯正、色泽橙黄、组织均匀不分层、富含亚油酸,可作为功能性油脂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总结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水分含量对米糠出油率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物料水分含量为5%~6%,出油率达14.32%;同时测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中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得出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90%以上,其中,油酸甘油酯和亚油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70%以上;通过超临界CO2法与压榨法比较,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理化指标也优于压榨法,因萃取温度低,防止提取过程中油脂氧化,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较好提取米糠油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市购米糠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米糠油,并对毛糠油的简化精炼工艺进行研究。原料经微波预处理降低解脂酶活性后,利用超临界CO2分段萃取,先后控制条件15MPa、32℃、1.0h和35MPa、40℃、4.0h获得毛糠油Ⅰ、Ⅱ。用二乙醇胺处理毛糠油Ⅱ,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二乙醇胺法精炼毛糠油的最佳条件为:二乙醇胺加入量为油重的9%,精炼温度为50℃,振荡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精炼毛糠油,油脂酸价可降至0.85mgKOH/g,酸价降低率达到94.33%。超临界流体萃取与二乙醇胺法精炼综合处理所得米糠油清澈、透明,谷维素含量为1.73%,色度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Three phase partitioning (TPP) technique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s simultaneously from rice bra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bran oil (RBO) and structure of rice bran protein (RBP) and rice bran polysaccharides (RBP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NH4)2SO4 concentration 28% (w/v), slurry to t-butanol ratio 1:1.1 (v/v), pH 5.10, extraction temperature 40 °C and extraction time 1 h, the highest extraction yields of RBO, RBP and RBPS were 17.28%, 6.81% and 2.09%, respectively.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BO was analyzed by GC, the structure of RBP was analyzed by FTIR and SDS-PAGE, and the structure of RBPS was analyzed by FTIR.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by other methods. Therefore, TPP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oil, protein and polysaccharide from rice bran.  相似文献   

15.
林蛙卵油脂肪酸组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蛙卵经石油醚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林蛙卵油。把林蛙卵油甲酯化,用石英毛细管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分。采用石油醚方法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19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38%;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林蛙卵油分离出2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5%。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式获得的林蛙卵油脂肪酸主要组分及含量基本一致,均由C12-22脂肪酸组成,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六碳烯酸、亚油酸、油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米糠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米糠中萃取米糠油,最适宜的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min。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甲酯化产物进行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共鉴定出19种成分,其中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占总脂肪酸的90.14%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对水酶法提取米糠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预处理、淀粉酶用量0.5%、蛋白酶用量0.2%、反应时间6h条件下,经正交实验得到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60℃,纤维素酶用量1.2%,pH值5.0,料液比1:5,米糠出油率达到85.76%。在上述影响因素中,纤维素酶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它依次是料液比、pH值和温度。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小米谷糠前处理方式和新鲜程度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选取最适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小米谷糠油提取工艺,并分析了小米谷糠油脂主要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选用新鲜小米谷糠,经过温度为121 ℃红外加热15 min处理;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最佳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6.5 g/mL、浸提温度为56 ℃,在此条件下小米谷糠油提取率为78.57%;各因素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的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该条件下提取的小米谷糠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米糠油的指标;小米谷糠油的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58%,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2.31%。本研究提出的超声辅助无水乙醇提取小米谷糠油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可为小米谷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