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白家沟辉绿岩出露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六盘山断裂带内,与钾长花岗斑岩呈双峰式产出。根据辉绿岩的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按照峨眉山玄武岩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白家沟辉绿岩划分为低钛型(LT)和高钛型(HT)2种次级类型,均属于拉斑系列。低钛型辉绿岩相对更富SiO2(48.81%~54.01%),富P和Al,贫Ti、Fe、Mn、Ca;高钛型辉绿岩相对贫SiO2(45.91%~51.19%),低P、Al,高Ti、Fe等。两者均富集轻稀土且重稀土平坦,低钛型表现为Eu负异常,高钛型呈轻微Eu负异常或无异常;且前者的稀土总量大于后者。两者Th/Nb分别为029~028、008~010,Th/Ta分别为583~558、133~165,与陆内裂谷和地幔柱引起的玄武岩特征相似。钾长花岗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表明,华北板块西南缘在古元古代发生陆内裂解,且裂解作用可能由地幔柱引起。  相似文献   

3.
慈口—富水一带的金异常和金矿化是受慈口—富水双冲式逆掩断裂带控制的;运用极射赤平投影法,恢复本区曾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及其构造应力场;运用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逆掩断裂带的功热转换、元素迁移富集及金富集的最佳构造部位;探讨了热液通道及迁移方向;提出了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对五河地区朱顶—石门山韧性剪切带及两盘岩石进行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自断裂带两侧围岩向内带SiO_2、TiO_2含量渐次递增,Al_2O_3、Fe_2O_3、MgO、K_2O含量渐次递减,CaO、Na_2O、灼失量呈现双峰折线状,表明主量元素受控于该剪切带的构造作用;微量元素中Au与Cu、Pb、Mo、Ag、Zn则呈良好的变化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0. 97、0. 96、0. 96、0. 81,可作为该区良好的找金标志。根据断裂带微量元素的聚类分析,表明Au、Ag、Pb、Zn、Cu、Bi为同一元素组合,暗示了金矿与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银矿为伴生矿物。而Au与Pb、Mo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属于中—高温热液成矿,充分证实断裂构造不仅对断裂带各类岩石元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制约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老挝帕克松地区采集玄武岩标本的显微镜观察、主元素分析,并与周边地区各类型玄武岩数据进行对比,结合相关判别图解分析,认为帕克松地区玄武岩应该属于霞石碱玄岩和拉斑玄武岩类。利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判断出该区玄武岩形成于非构造带,即板块内部稳定构造区。  相似文献   

6.
南秦岭竹山地区洋岛型玄武岩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竹山地区官渡一带发育碱性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枕状玄武岩—碳酸盐岩沉积组合。火山—沉积地层序列、岩石学研究表明,该套玄武岩组合具洋岛海山火山岩—碳酸盐岩双层式结构特征,形成于大洋板内洋岛或海山环境。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显示,这些岩石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特征,无明显Eu异常,且高场强元素Nb、Ta、Hf、Ti等元素明显富集(如Nb/La=1.2~2.3),类似于典型洋岛玄武岩,可能形成于板内环境。提出该套岩石组合是竹山地区混杂岩带的一部分,与陕西平利地区混杂岩、勉略带混杂岩共同构成南秦岭增生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7.
李文革  肖亮明  贺建湘 《采矿技术》2006,6(4):88-90,108
锡矿山锑矿床构造控矿明显,F75深大断裂为导矿构造,F75的分支F3、F71、F72为配矿构造复式背斜及次级断裂、层间破碎带为容矿构造.D33s及上覆页岩、Fx分别起屏层和屏蔽墙的作用,使深源矿质在锡矿山复式背斜上有屏蔽层、北西有深大断裂(F75)、东南有屏蔽墙(Fx),两端倾伏的特定地垒式褶断地块中富集成矿.因此,提出了锡矿山复式背斜地垒式褶断地块构造地球化学的成矿模式,并根据地质动力学理论对锑矿构造地球化学机制进行了解释,进而认为,地垒式褶断地块的两倾伏端及其深部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辉绿岩侵入煤系地层之中,通常以岩床复式层状为主,对煤系特别是主要煤层影响破坏较大,使岩煤层移位或使岩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岩浆顺煤层顶底板流动时,可以将全部或一部分煤层熔化,造成煤层消失或厚度异常,同时使煤的变质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9.
刘瑾 《中州煤炭》2012,(7):49-50,53
对焦作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矿井生产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表明:焦作煤田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影响,主要发育了3组不同方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将煤田切割为次一级的小断块,且由南向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带性,形成了以伸展构造变形为主的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一、四棵树矿区位于东川铜矿田西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铜资源量约24万t。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上段上—中岩性段内,有利的岩性组合为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为主,发育"马尾丝"、纹层状等典型沉积成岩型矿石构造;2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地层、岩性及构造作用控制,昆阳群地层及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落雪组地层严格控制着层状矿体的产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脉状矿体的产出;3矿床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作用阶段,属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小水井、黑树林矿段中—深部勘探成果,并综合矿区矿化特征及地层、构造特征,认为黑树林矿段东延的桃树坪—玉宝箐地段、小水井矿段西延的四棵树矿段及断层构造与落雪组地层的交汇部位成矿潜力巨大,是矿区进一步进行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隘头矿区总体构造的分析,结合该区的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赋煤规律,对今后矿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南山矿区内各类含矿矽卡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有Ti、Fe、Mn、Mg和Ca等元素的流体在黑云母花岗岩和矽卡岩中进行了交换迁移,形成了矽卡岩矿物。矽卡岩和大理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呈右倾型,富集轻稀土,Eu中等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富集微量元素 Rb、Th、Sm,贫K、Ba、P、Ti,但大理岩中亏损Rb、Ba等。说明矽卡岩成因属热液交代型,形成温度为中高温,并继承了围岩特征,矽卡岩和大理岩成岩成矿时间为158.1±1.8 M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杨家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确认了该矿区推覆断层的存在,指出了其下伏系统B煤组煤层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找煤远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箭竹坪矿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顶底板岩性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整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做了简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差异比较大,煤层中的后期小构造被视为影响煤炭开采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化学浆处理构造区片帮、冒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两顺槽深孔预注浆加固技术,理论分析探讨了最佳注浆时机。结果表明:工作面前方10~20m注浆量及防漏浆效果最好,为最佳注浆时机;在最佳注浆时机进行注浆,平均单孔注浆量5t,平均推进速度8m/d,未发生片帮、冒顶现象,显著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洞村煤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煤层的可采性,分析了找煤前景,对进一步寻找煤炭资源勘查靶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参数测定结果,分析了二道岭矿区内煤层瓦斯赋存分布特征,矿区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总体是中部高、两端低。矿区南部瓦斯含量1.9~5.6m3/t,平均4.5m3/t;矿区中部瓦斯含量7.5~20.9m3/t,平均12.6m3/t;矿区北部瓦斯含量3.0~12.4m3/t,平均8.2 m3/t。煤变质程度分布不均衡是形成矿区中部瓦斯含量高、两端低的物质基础条件,矿区中部煤层中发育的走向逆断层和二道岭向斜两端仰起是造成矿区煤层瓦斯赋存分布不均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焕霞  景明  赵桂军  宛克勇 《金属矿山》2015,44(12):107-110
湖南仙人岩金矿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北部,金矿床赋存于Ⅲ级仙人岩倒转背斜中,该类倒转背斜不仅为成岩、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首先在分析该矿床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着重对矿体特征、黑土夹角砾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相关地质勘探资料,讨论了仙人岩矿田硅化角砾岩与金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后对区内找矿方向以及仙人岩-杨家岭铅锌金银成矿远景区、仙人岩金矿深部成矿远景区进行了探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金矿及多金属矿产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空塌陷区立井井筒新型井壁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春芹 《煤炭技术》2007,26(1):89-91
为实现高定位技改,某矿需要在采空塌陷区新建进、回风井筒,针对井筒支护的技术难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适合采空塌陷区地层特性的新型井壁结构型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本文对开滦矿区唐山矿和赵各庄所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的显现特征,并探讨了开滦矿区深部发生冲击地压的诱因,认为构造应力、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深度和开采技术条件是开滦矿区深部冲击地压发生的主控因素。另外,通过对开滦矿区冲击地压的诱因分析并结合开滦矿区深部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开滦矿区深部冲击灾害的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