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辅助治疗,观察通气治疗24 h时pH、心率、呼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并与通气治疗前比较.结果:好转28例(93.3%).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上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2例无效改行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覃芳红  韦柳青  覃纲 《护理研究》2009,23(28):2586-2587
[目的]评价肺复张法(RM)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病人行RM治疗2周,观察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变化显著(均P<0.05),CT和胸部X线片证实肺复张.[结论]RM使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做功减少,促进肺复张,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放气道式卧位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3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次序交替分为常规组(57例)和实验组(5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无创通气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无创通气护理的基础上予肩颈下置弧型小枕的开放气道式卧位;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通气效果(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吸入潮气量、呼出潮气量、漏气量、气道峰压)、耐受及不良反应情况(平均睡眠时间、插管率、压疮及压痕发生率、胃肠胀气发生率、主观舒适度)、责任护士的工作量。结果干预后,两组通气效果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一定程度改善,并且除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之外,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平均睡眠时间高于常规组,且有创通气率及胃肠胀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责任护士工作量较常规组少(P<0.05)。结论应用弧型小枕置患者肩颈下的开放气道式卧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效果,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覃芳红  韦柳青  覃纲 《护理研究》2009,(10):2586-2587
[目的]评价肺复张法(RM)对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的影响。[方法]对21例机械通气相关肺不张病人行RM治疗2周,观察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RM前后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均P〉0.05),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变化显著(均P〈0.05),CT和胸部X线片证实肺复张。[结论]RM使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做功减少,促进肺复张,且血流动力学未受到明显影响,对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开胸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对58例拟行开胸手术的低肺功能患者,指导进行呼吸、有效咳嗽锻炼,观察锻炼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锻炼后患者肺活量、潮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顶峰呼气流速较锻炼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锻炼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锻炼前明显提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LTV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LTVV治疗,观察组采用LTVV联合PS治疗,于治疗前后行临床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呼吸功、潮气量增加,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态顺应性、呼吸频率(RR)、呼气末压力(PEEP)、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吸入氧体积分数(FiO_2)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SaO_2、PaO_2、OI、呼吸功、潮气量、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aCO_2、肺动态顺应性、RR、PEEP、MAP、PIP、FiO_2、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并改善肺功能,具有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开胸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对58例拟行开胸手术的低肺功能患者,指导进行呼吸、有效咳嗽锻炼,观察锻炼前后患者肺功能改善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锻炼后患者肺活量、潮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顶峰呼气流速较锻炼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锻炼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较锻炼前明显提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现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祛痰、平喘、控制感染等。治疗组30例给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可拉明治疗,评定其疗效以及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01。结论: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有明显的疗效,且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情况下置入气道支架解除恶性肿瘤引起中心气道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机械通气下,将纤维支气管镜和气管插管并行进入气道,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经气管插管置入金属气道支架。结果 11例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心气道狭窄在机械通气下置入金属气道支架11枚,狭窄解除、呼吸机撤离、操作顺利,缺氧症状缓解。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气道压和气道狭窄均改善明显,与支架置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与支架置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将支架推送器经气管插管置入气道支架治疗中心气道狭窄是可行的、安全的,且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者均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上机及撤机前后共4次进行动脉血气分析,29例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结果:30例治疗获得成功,患者存活出院,抢救成功率93.8%(30/32)。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多导睡眠图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低通气指数及最低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吸痰,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膨肺吸痰,并于每次吸痰后30min观察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阻力等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治疗前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病人呼吸功能参数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用膨肺吸痰法能够彻底有效排除COPD病人肺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4.
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与否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操作者必须掌握有效的吸痰技术.笔者通过对近百例病人吸痰的护埋,体会如下.1选择合适的吸痰时机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昕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再进行吸引[1].不视病情的常规吸痰.不但易损伤呼吸道粘膜,还会因呼吸道受到刺激使分泌物增多.  相似文献   

15.
胸腔外科     
941517预防性机械通气的监侧及护理/马志新…//黑龙江医学一1993,(8)一15 观察指标:呼吸颇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记录出入量、中心静脉压。机器监测指标:呼出气量、工作压、给氧浓度、气道阻力,呼气/吸气时间比例。化验指标:血气分析、血清K十、Na CI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 209素氮。须专人护理,严密监测呼吸和循环指标、观察呼吸机是否同步。定时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尿量、尿比重,维持血氧饱和度、氧分压、_二氧化碳分压、及时查电解质。保持呼吸道通盯湿化给氧,超声雾化吸入,局部药物治疗。处理呼吸机报警信号:气道低压报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伴有呼吸暂停5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26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及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观察两组呼吸暂停发作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以及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平均每天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优于采用氨茶碱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NICU治疗的ARDS新生儿90例,均采用相同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通气30min、60min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气30min和60min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对ARDS新生儿有良好疗效,可以提高患儿的氧合状态和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肺结核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单双号将2016年1月—12月100例肺结核机械通气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取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比较实施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值、排痰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治疗7 d排痰效果等指标。[结果]经治疗24 h后,观察组PaCO_2下降至(43.88±4.98)mmHg、气道峰压下降至(26.30±3.23)cmH_2O、VAP发生率下降至6%,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3.21±3.21)%,PaO_2上升至(134.32±12.36)mmHg,氧合指数上升至(306.68±22.09)%,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日排痰量及治疗7 d后排痰效果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病人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复张,改善病人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能诱使脑血管收缩,导致脑低灌流和氧供需失衡.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严重颅脑伤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7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16例进行观察.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调节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30 mm Hg并维持15 min,然后提高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5 mm Hg亦维持15 min,再降低呼吸频率以使二氧化碳分压恢复至30 mm Hg同样维持15 min,改变吸入氧浓度以使血氧分压稳定在100~150 mm Hg,并于上述二氧化碳分压改变并维持15 min后,分别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球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调高吸入氧浓度将血氧分压增至200~250 mm Hg,再重复上述通气调节依此将二氧化碳分压改变为30→25→30mm Hg,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及脑静动脉血乳酸差.主要观察指标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符合标准并完成数据采集.当动脉血氧分压为100~150 mm Hg及200~25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从30 mm Hg降至25 mm Hg时,可使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升高,但血氧分压200~250mm Hg与血氧分压100~150mm Hg相比,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绝对值均明显较高,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绝对值明显较低.与基础值相比,血氧分压100~1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0 m Hg及25mmHg和血氧分压200~2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25 mm Hg时,脑静动脉血乳酸差均明显升高.结论较高动脉血氧水平(血氧分压200~250 mm Hg)和中度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30mm Hg)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能诱使脑血管收缩,导致脑低灌流和氧供需失衡。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严重颅脑伤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7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16例进行观察。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调节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30mmHg并维持15min,然后提高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5mmHg亦维持15min,再降低呼吸频率以使二氧化碳分压恢复至30mmHg同样维持15min,改变吸人氧浓度以使血氧分压稳定在100~150mmHg,并于上述二氧化碳分压改变并维持15min后,分别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球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调高吸人氧浓度将血氧分压增至200-250mmHg,再重复上述通气调节依此将二氧化碳分压改变为30→25→30mmHg,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及脑静动脉血乳酸差。主要观察指标: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符合标准并完成数据采集。当动脉血氧分压为100~150mmHg及200-25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从30mmHg降至25mmHg时,可使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升高,但血氧分压200-250mmHg与血氧分压100~150mmHg相比,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绝对值均明显较高,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绝对值明显较低。与基础值相比,血氧分压100~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30mmHg及25mmHg和血氧分压200~250mmHg、二氧化碳分压25mmHg时,脑静动脉血乳酸差均明显升高。结论:较高动脉血氧水平(血氧分压200-250mmHg)和中度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30mmHg)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