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结果。结果测定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者占69%,增快者占31%,75%以上患者伴有脑动脉硬化TCD频谱图谱。结论TCD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住院门诊晕眩发作患者,结合经颅彩色多谱勒(TCD)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52~81岁,平均64.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7例患者中女性 63例,男性 34例.年龄 34~ 79岁,平均 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 MRA及 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 97例患者中椎动脉 MRA异常 61例 (占 62.88% ), TCD异常 83例 (占 85.56% ).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共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56.2±6.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9例(87.88%),DSA显示椎基底动脉异常12例(36.7%),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4例(42.4%),无血管异常7例(21.2%)。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前循环缺血的表现或功能性因素,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所致。临床上主观症状多,客观诊断依据不足,本文对40例临床确诊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同时做经颅多普勒(TCD)和脑电图(EEG)检查,以比较两者在VBI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2例临床诊断为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检查,并与彩超做了比较性分析,旨在探 讨TCD诊断此病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3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1月~1998年10月住院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6.9岁;其中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7例,椎—基底动脉系梗塞6例(其中,枕叶梗塞2例,左丘脑梗塞2例,桥脑、中脑腔梗2例,双基底节梗塞1例),椎—基底动脉呈TIA2例。 诊断标准:经临床和X线片、CT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脑AVM的患进行了TCD检测。结果:检测出脑AVM供血动脉的TCD血流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正常1~2倍,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24例;频谱及音频异常24例;出现颅内“盗血”9例。检测出供血动脉TCD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CD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脑AV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D技术对82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各项参数。结果:TCD检测对脑动脉硬化及狭窄、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与扩张的诊断确切,对头痛、头晕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类有较高价值,对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脑动脉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对脑血栓形成、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仅可作为筛选性检测。结果:TCD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年龄在20~45岁之间,临床诊断为神经症的41例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结果表明:TCD表现为单支、多支脑动脉痉挛或供血不足为主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8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1g,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TCD测定和血液流变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改善脑缺氧,恢复脑功能。  相似文献   

12.
TCD在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5例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利用深圳德力凯公司NTS-9型TCD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检测均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占73.3%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 TCD检查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充氧自血回输疗法(VBIO)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物理疗法[1]。临床上多方面的疗效报道不少,但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方面未见报道,本文就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用VBIO疗法前后观察TCD的变化,以了解其疗效对TCD的影响。且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推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O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sl.8岁。全部符合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倩等经l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①治疗组在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脑腔隙性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CT、MRI证实为脑腔隙性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并对TCD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腔隙性梗死患者大部分以头痛头昏、肢体麻木就诊,TCD表现为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的血流速度改变。结论TCD检查可以明确以不同临床症状就诊的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导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作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给予导痰汤治疗(治疗组),52例给予培他啶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痰热症状。结果:导痰汤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TCD的流速异常及患者的痰热症状。结论:导痰汤对痰热型眩晕症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凯时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凯时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诊断为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住院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除治疗其原发病的药物外均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加用凯时10μg经莫非氏管静脉给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2wk。并且,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脑供血情况,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TCD检查脑供血改善率分别为94.4%和88.9%,对照组分别为66.7%及60.0%,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脑供血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0.01)。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局部皮肤刺激征1例。结论 凯时用于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组)55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组)51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观察两侧椎(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TCD血流速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120例,经TCD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对照组60例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反射仪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均为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灯盏细辛联合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疗效好,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流量和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在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价值.方法 将107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三组:重度VBI组、轻一中度VBI组和非VBI组.分别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二维图像和血流频谱,比较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脑血流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差异.结果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在重度VBI组患者中明显低于轻-中度V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中度VBI组患者中低于非VB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流量在判定患者是否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程度上有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超声诊断VBI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查.并观察时间积分平均流速(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治疗前TCD异常率为84.81%(134/158),其中血管流速减慢113例(占71.52%),血管流速增快44例(占27.85%),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54例(占34.18%);治疗后TCD异常率为20.89%(33/158),与治疗前比较,低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增加(P<0.05),高流速的血管血流速度下降(P<0.05),血管博动指数(PI)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D检查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利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