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是复合土钉支护中常用而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对该支护方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不多,对其进行现场测试研究的也较少.首先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作用时土钉锚索的内力和基坑的位移进行研究,揭示了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的内力和变形特征.测试和模拟结果表明:(1) 实测值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较为吻合;(2) 在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作用下,被支护土体弹性模量和黏聚力等力学参数将得到较大提高;(3) 土钉的内力和变形具有开挖效应;(4) 采用预应力锚索可以分担更大的土压力,并可减缓土钉内力的增长速度;(5) 使用该方法时作用于面层的土压力并不显著;(6) 基坑水平位移呈上下小、中间大的鼓状分布,垂直位移的分布规律和使用传统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得到较好的控制;(7) 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可以逐步增加支护结构的支护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基坑受不确定因素和施工过程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方法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双排毛竹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性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影响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侧向变形和体系内力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场双排桩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土钉中的内力与其位置有较大的相关性,中上部的土钉受力较大,底部的土钉受力较小;各层土钉轴力是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时引起的,并且随着开挖进行,土钉的轴力逐渐增大;双排桩的刚度对基坑的侧向位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深圳假日广场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全过程内力和变形的观测与分析,探讨地下水和土压力变化对土–土钉耦合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爆破振动荷载下土的特性及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力学性能变化对基坑安全的作用规律,揭示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具有渐进性,每层开挖完成后,应尽快构筑支护结构以减小被支护边坡的总体水平位移,同时该支护结构还具有空间效应,靠近边坡上部布置的锚索对减小坡顶水平位移更有实际意义;(2)在桩锚式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体沉降呈“勺”状分布,最大沉降值发生在最佳优势滑裂面附近,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不断增加,最后稳定在基坑边坡中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4.
复合土钉墙大型现场测试及变形性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圳假日广场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全过程内力和变形的观测与分析,探讨地下水和土压力变化对土–土钉耦合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爆破振动荷载下土的特性及复合土钉支护体系力学性能变化对基坑安全的作用规律,揭示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 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具有渐进性,每层开挖完成后,应尽快构筑支护结构以减小被支护边坡的总体水平位移,同时该支护结构还具有空间效应,靠近边坡上部布置的锚索对减小坡顶水平位移更有实际意义;(2) 在桩锚式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土体沉降呈“勺”状分布,最大沉降值发生在最佳优势滑裂面附近,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不断增加,最后稳定在基坑边坡中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5.
梁琼 《中外建筑》2006,(4):118-120
本文应用FLAC3D对某基坑开挖和土钉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土钉支护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场、应力场和土钉的受力变化进行分析,对土钉支护工作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得到基坑边坡变形和受力以及土钉受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基坑支护设计中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和取值、等值梁法内力计算、H·Blum法计算悬臂式板桩墙的内力和位移、加固被动区土体、土钉墙m法的手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评价 ,并对基坑支护设计电算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受力性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复合土钉支护基坑侧向变形和体系内力的因素。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场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土钉中的内力与其位置有较大的相关性,顶部和底部的土钉受力较小。各层土钉轴力是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时引起的,并且随着开挖进行,土钉的轴力逐渐增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土钉设计参数如钉的刚度、水平间距,搅拌桩的刚度等对基坑的侧向位移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支护工作性能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坑复合土钉支护的坑壁水平位移和土钉应力现场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发生于基坑顶部;基坑深度范围内中部土钉受力最大;土钉布置宜上长下短,下部土钉适当加密,以抵抗基坑底部存在的剪应力集中;重要区段基坑采用复合土钉支护,可提高基坑支护整体刚度,减小基坑变形,提高基坑安全度。  相似文献   

9.
土钉支护及其FLAC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钉支护结构以其施工便捷、经济和支护效果好等诸多优点 ,在当前的基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应用FLAC程序对新北京故事 4号住宅楼的基坑开挖和土钉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 ,通过和无支护基坑边坡比较 ,着重对基坑开挖和土钉支护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场、应力场和土钉的受力变化进行分析 ,对土钉支护工作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得到基坑边坡变形和受力以及土钉受力的规律。最后结果表明应用FLAC程序对基坑土钉支护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从分析得到的基坑边坡位移场、应力场和土钉的应力分布规律 ,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疏排桩–土钉墙基坑支护中土钉墙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济大学中型岩土离心机进行了5组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基坑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支护结构中土钉能够显著提高桩间土体稳定性。土钉长度对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基坑稳定性、破坏模式以及桩间土拱效应影响显著。在本文研究的土性和基坑条件下,当土钉长度和基坑高度之比(L/H)为0.33时,桩间土拱效应明显,桩间土体滑裂面形态与疏排桩支护结构形似,当L/H为0.67时,桩间土拱效应不明显,滑裂面形态与土钉墙支护结构相似。随着土钉长度的增加,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基坑中的排桩内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及支撑内力是控制基坑安全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预埋的测斜管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中得出了基坑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而发展,随着土体开挖停止而基本停止,呈台阶式发展的变化规律,并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来验证围护桩的长度;另外,通过埋设在支撑梁中的钢筋应力计,分析了支撑梁内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呈波浪形的变化规律,并将监测内力与理论计算内力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天津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天津铜锣湾广场深基坑工程开挖实例。通过对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内力、坑周土体水平位移等的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的特点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基坑周边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为考虑施工因素的深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分析表明:土方开挖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约为两倍的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土体及围护桩最大位移位置基本上都处于基坑开挖面附近;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加快底板浇注,防止因土体流变而产生过大的位移;对于环梁支撑体系,如果支撑布置不规则,会造成受力不均,容易产生较大的弯矩值,会对环梁支护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堆载下软土地基中桩的侧移及内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军义 《工业建筑》2002,32(8):29-31
应用堆载作用下计算天然地基侧向位移的“拟合曲线法”及基于温克尔假定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所导出的均质地基中轴力与侧向土压力作用下桩身侧向位移计算公式 ,分析了桩身内力与边界条件的关系 ,并推测由桩侧向位移引起的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将土体视为非线性弹塑性介质,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分析了静止土压力系数的不同取值对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及内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伴随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增大,挡墙的内力也随之增大,但挡墙位移却相应减小.适当范围内对静止土压力系数进行的不同取值,对挡墙的水平位移的影响可达2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刘军勇  吴德军  毛媛 《山西建筑》2005,31(20):83-84
分析了桩在桩端弯矩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时,用幂级数法求解“m”法的微分方程,推导出了桩的内力与位移的具体计算式,从而求得桩身各截面的水平位移、转角、弯矩、剪力,以及桩侧土抗力.  相似文献   

16.
静压桩挤土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及施工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桩与接触土体之间设置法向和切向的接触单元,建立静压沉桩全过程的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沉桩挤土引起既有隧道产生位移和附加内力的规律,随着隧道与桩距离的增加,隧道结构位移和内力呈指数衰减。以静压桩挤土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的比值为指标,量化表示沉桩挤土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提出在桩与既有隧道之间设置隔墙以减小静压沉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的具体施工措施。给出隔墙施工参数与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渗流情况下开挖面支护力变化规律及失稳破坏模式,开发一整套离心模型渗流试验装置。通过开展不同内摩擦角干土和不同水头压力饱和土的试验,研究了不同土质开挖面支护力变化规律和前方土体渐进破坏机理,分析了同一种土渗流力对开挖面支护力及失稳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开挖面后撤位移S的增大,开挖面支护力P分为迅速下降(S < 1.5D %)、到达极限支护力Plim后缓慢回弹(1.5D %≤ S ≤ 3D %)、逐渐趋于稳定值(3D % < S) 3个阶段;开挖面支护力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较小,随着水头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土体失稳模式与土体内摩擦角有关,是一个由局部破坏到整体破坏的渐进过程,不同内摩擦角土体在土拱迭代过程中响应时间不同,渗流力加剧了土拱迭代速度和破坏力度,验证了渗流力具有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8.
以寒区某河谷场地地震响应作为一座5跨刚构桥的输入激励,研究了地表融土厚度、局部场地效应及桩-土相互作用对桥墩顶底相对位移、墩底及梁身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上三影响因素中,融土厚度对桥梁各响应峰值影响最小;局部地形效应影响下,各响应峰值较与仅考虑行波效应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墩底内力及桥墩相对位移响应峰值受桩-土相互作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应用FLAC-3D建立了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模拟模型。该模型可对预应力锚索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分析。然后,通过大型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工程现场原位的测试,得到了深基坑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土钉与锚索的内力、土体应力应变等现场原位测试数据,进行了模拟模型与现场原位测试数据的拟合及对比分析,说明建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能够反映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这也为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并对深入了解复合土钉墙支护作用的机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预制桩挤土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泽海  陈仁朋 《建筑技术》2006,37(3):196-197
在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已建建构筑物的周边布置位移与孔压监测点,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与孔压变化,可了解建筑物下的基桩内力与变形受挤土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