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渊  王军 《风景园林》2019,26(8):121-125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西方再生设计理论,明确景观再生研究对象是不同尺度的城乡景观,指出再生的内涵是景观保持动态平衡的机能,结合中国"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从生态理论智慧和生态实践智慧两方面对西方再生设计理论进行整合与提炼,构建了景观再生的理论与实践整体性框架,阐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子系统耦合发展的再生途径,同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方法、公众参与以及集体智慧的涌现是景观再生生态实践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团寨景观蕴含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智慧结晶。本文通过研究团寨景观规划特质、演变,总结团寨景观的生态智慧,为传承民族聚落特色,优化生态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再生设计理论在西方国家萌生发展,它的理论核心与东方哲学的生态智慧不谋而合。该文以葫芦岛药王庙镇养老社区概念规划为例,结合景观再生的生态智慧,从景观再生模式、策略和技术方法三个层面对规划实践进行论述,讨论景观再生策略在生态规划实践中的应用,探求养老社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人生经历和实践历程出发,阐述了其生态智慧的来源,并通过对其设计作品过程的解读,梳理、总结出其景观实践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从结合自然的生态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生态哲学两方面详述了哈普林在景观实践中体现出的超前的场地意识、科学的调套分析和将自然引八城市的理念;并介绍了生态谱记概念、面向过程和集体创作的RSVP方法.最后讨论了哈普林生态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体现在对场地的敏锐观察、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自勺统一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群体智慧。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如何认知乡村景观空间,如何揭示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是开展乡村空间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命题。景观单元的识别与划分是生态智慧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空间解构与重组的科学途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U-Net与BDCN模型对南京市牌坊社区村域范围内的景观要素与景观单元边界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乡村社区尺度下的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选取乡村景观特征相关指标,使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完成由基本空间单元到复合空间单元的聚合与重组。通过评价复合空间单元的景观绩效认知牌坊社区的空间生态智慧,以此作为乡村景观塑造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7.
生态知识与生态科研已经很多,但尚未能有效用于景观实践应用(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本文着眼于生态科研与景观生态实践在"解构"与"整体"上的根本差别,重点探讨基于生态实践智慧视角的"可实践生态知识"。本文将"可实践生态知识"界定为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特定场所永续发展问题的相关知识,它涵盖问题、动机以及方法三个层面,既可以来源于场地研究的实证知识,也有赖于过往实践的经验以及基于生态理论与科研的归类知识。以可实践生态知识为基础,生态实践智慧可以被认为是在场地问题、利益相关者动机以及相关方法之间寻求平衡,巧妙结合可实践生态知识实现永续发展的决策能力。容错和灵感是生态实践智慧的核心特征,生态智慧实践就是凭借灵感以及临场应对能力利用可实践生态知识不断容错的渐进过程。生态实践智慧开始于直面不完美,很多生态问题与伦理无关,与欲望有关;与知识无关,与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8.
生态智慧是一种实践哲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美国芝加哥的卢瑞花园(Lurie Garden)、谢德花园(Shedd Garden)、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作为优秀的公共绿地,不仅具有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景观,而且已成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场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根据3处绿地的植物种类特征,总结了植物群落构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塑造场地空间、植物景观的自然野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景观营造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关联等方面探讨植物群落对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芝加哥城市公共绿地的植物群落构建及景观营造进行了生态智慧解读。  相似文献   

9.
多角度解析了闽西古村落与水系的复杂共生景观,深入揭示其中蕴含的传统生态智慧和乡土文化价值,并展望这笔景观遗产在当代村落改造过程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智慧是一种实践哲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美国芝加哥的卢瑞花园(Lurie Garden)、谢德花园(Shedd Garden)、斯特恩矿坑公园(Stearns Quarry Park)作为优秀的公共绿地,不仅具有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景观,而且已成为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场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生态智慧。根据3处绿地的植物种类特征,总结了植物群落构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塑造场地空间、植物景观的自然野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景观营造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关联等方面探讨植物群落对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对芝加哥城市公共绿地的植物群落构建及景观营造进行了生态智慧解读。  相似文献   

12.
康复景观因其可将园林的环境与人的健康恢复、压力缓解、降低痛苦等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而在近年来备受青睐。"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利用,多侧重从文化、医学、教学等角度展开,从景观学的角度对于二十四节气研究则较少。文章探讨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与康复景观之间的关联,研究如何通过利用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搭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列举其在康复景观中的转译与表达,列举其在康复景观设计要素的指导性,并利用设计手段在生态实践中构建、培育、优化康复景观的健康效益,以期为康复花园的空间营造、花木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代表,其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两屏三带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格局。自上世纪 40 年代起,国家就对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活动,但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陕北米脂县高西沟村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的成功典型,其领先于国家政策的景观营建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基于“T-P-C”途径,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源 - 汇”、“群落演替”、“物质循环再生”、“村镇人类生态系统”理论,对高西沟村农田景观营建、林草景观营建及用地格局优化实践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解析,验证其生态性和科学性,为陕北乃至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下的景观营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1)
景观是地理文化圈和人类文化圈共同形成的集合体,是环境美的存在方式和主体。笔者以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视角对中国景观的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进行审美解读,分析中国景观实例中敏锐的生态信息,挖掘其中隐形的中国生态智慧,希望能丰富景观学科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侗族是以水稻种植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稻鱼鸭系统是侗族传统文化与稻作文化结合的产物。稻鱼鸭系统其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智慧既保证了稻作农业产值,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发展。文章以景观生态学视角,从侗族文化入手,探讨基于稻鱼鸭系统的、以稻作农业为主导的生态保护模式在侗族传统村落环境保护中的有效应用。并在最后提出了适当的农业景观生态保护策略,以期对侗族聚居区的农业景观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该文从风景园林视角,研究桂林城市历史发展中山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其景观空间建设特征及智慧启示。桂林历史城市建设通过对其中心、节点、轴线及景观视角控制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体现出一种"山—水—城—人"融为一体的协同共生的规律特征。从桂林城风景建设的人居环境智慧经验着手,总结出自然山水空间环境具有引导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生长、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形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作用。对历史城市风景空间营建智慧"古为今用"的研究,对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亮  何依 《华中建筑》2022,40(4):155-160
杭州西湖与宁波月湖是2个典型的海侵地区历史湖泊,都经历了一个从水利湖泊到文化湖泊的发展建设历程.该文从水利工程、园林景观、人文教化3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2个湖泊在景观营建过程中呈现的古典智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思维、工程景观文化交融的系统思维.挖掘并传承这一古典智慧,对当代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景观对于公众的价值也有所改变。为了使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更好地满足人类景观需求,需要通过量化及实证研究对乡村景观进行景观价值认知与评估。作为文化景观范畴内的乡村景观,具有多维度价值,从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价值3个维度探讨了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根据乡村景观的价值内涵提出以风景园林学科思想、生态规划思想为主导的多学科介入的研究方法,即景观生态学、景观感知与景观评价研究方法的介入。最后提出了在正确客观价值评估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发展多功能综合农业景观、传统智慧基础上发展可持续高效农业、加强产业升级与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以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景观价值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围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态智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田区是珠三角地区的农业景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众多传统聚落分布其中,从选址布局、场所构建、空间营造等各个方面都显现了人们营造聚落的生态智慧。以围田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对聚落的景观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 个层次进行分析,揭示传统聚落的宏观环境体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因地制宜的聚落择址和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体系;中观环境体现的是“安身立命”的生态智慧,包括满足使用功能的功能性场所和承载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性场所;微观环境则体现“心安理得”的生态智慧,表现为安心舒适的庭院空间和顺应气候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