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撞了白撞”未被采纳 “撞了白撞”的说法未被刚刚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采纳,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敝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法律还规定,有汪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法律还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惟一的免责条件:交通事故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在适用这部法律时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二)项时出现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对此很多人的理解不一,在这样的事故发生后,是叫机动车驾驶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呢还是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民事赔偿责任。笔者经调查,有的在事故处理中就一刀切,一有这样的事故发生,均认定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4.
“撞了白 撞”似乎已成了时下交通生活的流行语。当然,这是老百姓的通俗演绎。其法律语汇源于1999年秋东北重镇沈阳市出台一地方交通法规中一条规定:行人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机动车无违章,行人负全部责任。该规定实施后,陆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有上升的趋势,体现在行人横穿道路时不守规定,行人把责任推给司机的同时,却把悲伤留给自己。 应该说,法律对作为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是呵护有加的,只要不是行人的过错.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如果机动车与行人都能严格遵守交规,就不容易发生磕磕碰碰的事,这正是法律所寄望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新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通行规范中,重点规定了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保护行人的通行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提出了快速处理、自行协商解决、重点保护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权益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6,(6):55-55,39
1、……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 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 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 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_通行。 A、右侧B、以外C、两侧 2、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 确保安全、_的原则下通行。 A、畅通B、方便C、快捷 3、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 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 —让行。 A、注意B、减速C、停车 4、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 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_。 A、避让B、注意C、减速 5、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 当按规定使用安全_。摩托车驾驶人及 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机动车骤增,榕城机动车道不断拓宽,将不少人行道改道作非机动车道,致使非机动车全部上人行道通行,非机动车驶上人行道,行人走路安全存在隐患。很多老人和孕妇都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无声无息的电动车猛地撞到后腰上!市区几乎没  相似文献   

9.
年初以来,福州警方首次开展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专项交通安全整治,并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众所周知,以往警方管理与处罚的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及其驾驶人,非机动车和行人受到处罚的情形极是少有。那么,福州警方整治的法律之剑何以挥向“弱者”?  相似文献   

10.
年初以来,福州警方首次开展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专项交通安全整治,井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众所周知,以往警方管理与处罚的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及其驾驶人。非机动车和行人受到处罚的情形极是少有。那么,福州警方整治的法律之剑何以挥向“弱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机动车骤增,榕城机动车道不断拓宽,将不少人行道改道作非机动车道,致使非机动车全部上人行道通行,非机动车驶上人行道,行人走路安全存在隐患。很多老人和孕妇都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无声无息的电动车猛地撞到后腰上!市区几乎没有一条街道可以让残疾人畅通无阻,广告牌、标志牌、电线杆使行人通行的空间所剩无几。这引起了人们的再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违章占的比例较大,而受伤害最大的也往往是骑车人自己。在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骑车人或行人需要承担责任的占70%,更有30%的死亡事故要由骑车人或行人负主要责任。在城区繁华道路和路口,交通拥堵令人头疼,而自行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争道抢行、乱穿马路等等违章行为,是造成路口拥堵的一个很  相似文献   

13.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14.
对“撞了白撞”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布前后有关“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对交通安全不利。“撞了白撞”的演绎存在片面性 ,“撞了白撞”被否决的宣传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 ,存在理论上的误区。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获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并非获得了交通安全保障 ;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弱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交通“强者”。对法律、法规的宣传 ,既要讲究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准则 ,也要讲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公安部日前发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新内容,新《规定》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亮点一:扩大简易程序范围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效率。新《规定》增设了“自行协商”程序.即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亮点二:外国人在中国“肇事”公安机关可禁其出境。  相似文献   

16.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交法》)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在适用这部新法时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其中最为争议的是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重大改革,即新设了保险人无过错归责原则及机动车与非机动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无过错归责原则。正确认识《交法》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对  相似文献   

18.
正平面交叉路口是车辆、行人的汇聚点和离散点,因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严重,既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来说,必须将防范平面交叉路口行车事故,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平面交叉路口行车事故的原因和防范对策做分析探讨。原因分析一是交叉路口造型多样。平面交叉路口的设计大多因地制宜,有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环形路口、环形路多支岔路口、高等级公路匝道路口等多  相似文献   

19.
许某系江苏省新沂市某合金厂农民工。2011年1月17日,许某在上班途中驾驶电动自行车与一机动车相撞,当场被撞为重度颅脑外伤,经抢救无效于2011年2月18日死亡。事故发生后,新沂市交巡警大队作出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为机动车负全部责任,许某无责任。机动车驾驶人逃逸,人员及车辆信息不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非机动车驾驶人主要的风险驾驶行为,通过对北京市近10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导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简称机非)发生交通事故的微观致因,特别分析了动态视线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作用;借助事故树分析方法,得出了各致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机非事故发生机理图。按照交通出行主体或交通设施的不同,进一步对机理图中所反映的风险(A至F)进行再分解,并由此建立了基于关键度系数、对应相关行为的风险估算模型。考虑到仅需比较风险大小,一方面将主要风险行为导致事故的占比、各类与基本事件相关违法行为被处罚的占比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执法倾向性的修正作为估算依据,另一方面保留无法估算的交通设施因子仅比较其系数大小,最终实现了对非机动车驾驶人风险行为的量化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