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是以生物生产为基础的产业 ,对资源具有高度依靠性。面对短缺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植保科技界提出“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植保方针 ,推广农作物病虫综防技术防治主要病虫害。农业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针对农业对资源的浪费 ,及农产品对消费者安全放在首位的观念 ,提出生态农业建设任务。生态农业建设将有力推动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本文就福建省连城县综防技术浅析两者间的同一性。1 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目标1 .1 综合防治的主体技术综防的主体技术主要有农业生态防治、生物技术防…  相似文献   

2.
减少稻田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水稻的自然补偿力在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系统中,在分析农民行为、杂交稻的病虫发展趋势、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变化格局的同时,分析和研究水稻本身被有害生物伤害后的补偿效应子系统,是发掘和应用自然控制因素的重要方面。生长补偿作用是植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生态对策。研究水稻植株对害虫取食后通过植株本身的生长代谢等生理过程进行调节,从而补偿所受的损伤,这是研究害虫为害的经济阈值,制定防治指标的基本依据之一。我们选择了易受干部和农民注目的食叶性害虫——稻纵卷叶螟为例,研究取食稻叶后稻株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减少稻田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0至1994年间,在调查农民的综防知识、行为和分析主要稻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和时间、空间格局,表明中性昆虫在水稻生长前期害虫一天敌营养链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测定水稻公蘖期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这为减少稻田用药寻求到一定的依据。提出了“栽后30天不用或少用农药”的害虫治理的简化实用模式,经三年在不同稻区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具有种类多、危害重、发生规律复杂、防控难度大等特点,相关理论和技术创新、防控体系构建与应用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植物保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就,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从单一的人为干预起步,经历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再到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的发展阶段,其中较为突出的成就包括:掌握了农作物重大病虫流行灾变规律;揭示了重要农业有害生物的致害机理;研发了一批防控产品;建立了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体系.随着产业变革与科技进步,我国植保科技领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未来的植保理论和技术研究应围绕下列3方面展开:新型生产模式及气候变化下的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全球化趋势下的有害生物检测预警技术,绿色可持续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新模式.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组织与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思宁  魏炜  郑逸芳 《生态学报》2019,39(2):460-47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药滥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因素,我国农业病虫害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而以广大农户家庭、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为单元的社会灾害管理系统是生物灾害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存在着规模分散、管理混乱等问题。有害生物是公共品,具有外部性的特征,而我国分散化的管理组织形式,不利于对有害生物的统一治理。现阶段我国关于农业组织化对有害生物防控影响的文献较少,为此,通过分别梳理农业组织风险管理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农业组织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农业组织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有害生物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不同农业组织对有害生物"统防统治"参与行为的研究,通过农业组织化防控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以更好的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外壳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国家八五项目要求,以水稻病虫害管理知识为背景,笔者构建了水稻主要病虫综防专家系统外壳(ESRIPM).并初步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稻区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中提出一种知识的组织方法,成功地把模型引入专家系统中.本系统具有知识编辑、咨询、专家系统;系统维护、4个一级子系统,系统中已装入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综防管理的知识,并通过调试.本系统采用下拉式菜单,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此专家系统外壳也适用建立其它各种害虫管理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7.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未来发展(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1998年6月作者在广州召开的国际有害生物学术讨论会上的大会发言稿。撰写本文的主旨就在于促进有关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的思想探索与评议。当今在世界各国,甚至在一国之内,对IPM的看法和认识颇不一致。本文内容首先评论这些看法和认识。接着,对IPM实施得好而有成绩的地方,探索它们具有哪些共同性。最后,对理想的IPM所展示的能发挥最佳作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农民参予的IPM研究和怎样把IPM技术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未来IPM在很多地区和在很多作物能成功的要素,特别对农业户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药滥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因素,我国农业病虫害逐年呈快速增长之势。而以广大农户家庭、合作组织、农业企业为单元的社会灾害管理系统是生物灾害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存在着规模分散、管理混乱等问题。有害生物是公共品,具有外部性的特征,而我国分散化的管理组织形式,不利于对有害生物的统一治理。现阶段我国关于农业组织化对有害生物防控影响的文献较少,为此,本综述通过分别梳理农业组织风险管理和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农业组织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有害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不同农业组织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有害生物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不同农业组织对有害生物“统防统治”参与行为的研究,通过农业组织化防控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以更好的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复宁 《昆虫知识》1998,35(6):353-354
害虫灭敌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农业生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害虫的发生与危害可以起到~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作物病虫综防工作的广泛开展,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摸清我场害虫无敌优势种类,为今后综合治理害虫提供依据,1988~1989年对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害虫灭敌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正调查方法以田间调查为主,黑光灯诱获和网捕为辅,与室内饲养相结合。各种作物均选择不同类型田3~5块,每块田五点取样,每样点小麦查lin‘,水稻查20丛,棉花查10株,查完后…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共同主办的全国粮棉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12~16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20篇。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109名。李光博研究员致开幕词,并介绍了“七五”期间粮棉作物病虫综防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的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季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综防田的蜘蛛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化防田。两类稻田蜘蛛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差异性均达显著水平,而两类稻田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以上。综防田的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化防田。综防田蛛虱数量存在正相关,说明稻田蜘蛛具有重要的生态调控作用。综防田农药用量、农药费用和农药残留均低于化防田。综防田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利税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均高于化防田。以综防田为代表的稻田生物灾害生态调控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负二项分布与昆虫种群空间格局分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业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种群密度的正确估计是实施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案的先决条件,因此,抽样方法一直被列为昆虫学,生态学和植物保护科学中最重要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不同稻作区286块水稻主栽品种稻田有害生物种类组成及其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了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3种稻作区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发生动态及其复合为害特点差异显著,粳稻区叶鞘腐败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叶蝉类、粘虫类、蛀茎类发生严重,籼粳交错区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籼稻区叶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高于水稻冠层杂草发生严重;而稻曲病、稻飞虱和低于水稻冠层杂草在3种稻作区普遍存在且发生严重.杂草在水稻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且种类较多,其中稗草、慈姑、眼子菜、紫背浮萍等在3种稻作区发生均较严重.粳稻区和籼稻区有害生物复合为害整体水平高于籼粳交错区.就云南水稻有害生物群落的演化而言,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在各稻作区发生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杂草优势种类正在由以一年生杂草为主朝着以多年生恶性杂草为主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4.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董坤  董艳  王海龙  陈斌  张立敏  昝庆安  李正跃 《生态学报》2014,34(21):6124-6136
收集了云南粳稻主产区沾益、寻甸两县106块稻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和产量等信息,并用两种方法对其分析。第一种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描述水稻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估计各为害的产量损失。聚类分析确定了7种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其中IN1、IN2和IN3为害水平较低,而IN5、IN6和IN7为害水平较高。有害生物为害类型和水稻产量水平之间的对应分析,在前两个轴构成的因子空间内绘出了各为害类型和产量水平的位置,并给出了一条与为害类型紧密联系的产量水平增加路线。该分析暗示与位于该因子平面右边的有害生物为害类型(IN1、IN2和IN3)相比,位于左边的为害类型(IN5、IN6和IN7)将引起水稻更大的产量损失。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评估了水稻各种病、虫、草害所造成的减产量及其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于水稻冠层杂草、蛀茎害虫(白穗)、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粘虫、叶瘟病和稻飞虱是该稻作区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的为害因子。  相似文献   

16.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董坤  王海龙  陈斌  李正跃 《生态学报》2009,29(3):1140-1152
调查了云南省水稻主产区沾益、寻甸两县(两试验点)106块稻田水稻种植管理、有害生物为害(病虫草害)和产量等信息,并利用非参数多变量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主要结果:(1)确定了6种种植管理模式(PR),其中PR1和PR4跨区域存在,其它模式是各试验点特有的;PR1、PR2和PR4对应高产水平;从化肥、农药、水分供应、劳动力投入方面看,PR1农业投入最高,PR2农业投入较高,PR4农业投入水平中等.(2)确定了5种有害生物为害模式(IN),其中IN2在两县同时存在,其它模式是各自特有的;IN3整体为害水平最高,对应低产,IN1整体为害水平最低,对应高产.(3)在区域水平上,种植管理模式和有害生物为害模式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χ2,P<0.0001),二者能很好地解释水稻产量的变化诱因,多维列联表对应分析图提供了合成的观点,不仅反映了三者在区域之间的差异,同时说明了不同区域种植管理和有害生物为害模式的多样性,从产量增加路线可以看出寻甸县具有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的潜力,为制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高区域稻作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使用引诱剂为主,坚持在杨桃园挂引诱笼2-3年后,大量降低田间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雄虫数量和卵的受精率,配合其它的综防措施,防效逐年提高.三个综防点试验实践表明:杨桃每果虫口数,卵孵化率及受害果率大大降低,防效达92.5%.对桔小实蝇的防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全球百种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列为我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入侵我国初期,发生区域数量少、面积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防控和根除策略。随着该蚁在我国呈现扩散加快、多区域多生境发生、多途径扩散等新态势新特点,其防控策略转向“老疫区常态治理、新疫区力争根除”。为了更好地防控红火蚁,未来工作应从部门协作、队伍建设、综合治理、检疫监管和宣传培训等多个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8-2000年对美洲斑潜蝇在古田县的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结合药剂防治的美洲斑潜蝇综防技术措施,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