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癌组织PCNA、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PCNA、C-erbB-2表达与腋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4例乳腺癌标本PCNA和C-erbB-2基因表达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CNA阳性39例,阴性5例;C-erbB-2阳性29例,阴性15例.PCNA过度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2.6).C-erbB-2过表达与腋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RR=6.1).结论乳腺癌组织PCNA与C-erbB-2呈高表达,并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结果(1)8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7.5%和63.75%。(2)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与PR阴性组均明显高于乳腺癌ER与PR阳性组(P〈0.01),且均呈负相关(P〈0.01),即ER与PR阴性则PCNA阳性表达率高。结论PCNA阳性表达率与ER、PR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关,PCNA与ER、PR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探讨hTRT与脑膜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预后意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 3例脑膜瘤中hTR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对脑膜瘤不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的hTRT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 ,并比较hTRT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PCNA的标记指数。结果  4 3例脑膜瘤中 ,hTRT阳性 19例 ,阳性率为 4 4%。其中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hTRT阳性率分别为 11 5 %、90 %和 10 0 % (P <0 0 1) ;复发组和初发组的hTRT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32 % (P <0 0 1) ;hTRT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 (38 4± 13 3) %和 (11 8± 3 3) % (P <0 0 1)。结论 hTRT不仅存在于非典型性、恶性型脑膜瘤中 ,而且还存在于部分形态学上良性的脑膜瘤中 ;hTRT的表达与脑膜瘤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 ,预示肿瘤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 ,是一个预后不良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及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0例慢性肝病(7例CPH、8例CAH、5例LC)和39例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34例,胆管细胞性肝癌5例)组织中PCNA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小于3%.在慢性肝病中,CAH(7/8)和LC(5/5)组织中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CPH(3/7)(P<0.05),肝癌组织中PCNA阳性强级表达明显增高,且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CNA检测可作为慢性肝病发展或向恶性转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对预测肝癌的发生及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意义,并有且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卵巢上皮癌nm23基因表达和PC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8):23-2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卵巢上皮瘤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1例卵巢上皮瘤(其中39例为卵巢上皮癌,12例为卵巢上皮瘤)应用肿瘤侵袭抑制基因nm23和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杭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nm23的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组明显低于卵巢上皮瘤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nm23阴性表达组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表明nm23的表达与PCN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好标志物,与PCNA互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癌复发,转移的客观指标.用于指导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基酚和三羟异黄酮对大鼠乳腺癌激活因子(AIB1)、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二甲苯恩(DMBA)诱导乳腺癌模型组(Mod)、三羟异黄酮组(GEN)、辛基酚组(OP)和联合作用组(GP),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AIB1、ER和PCNA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乳腺癌组织中AIB1和ER mRNA表达水平上调,PCNA、ER表达量增加。与Mod组比较,GEN组乳腺癌组织中AIB1、ER mRNA及ER表达量明显降低,而OP组AIB1、ER mRNA和ER、PCNA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与OP组比较,GP组能部分降低乳腺癌组织中AIB1、ER mRNA和ER、PCNA的表达量。结论:OP上调乳腺癌组织中AIB1、ER、PCNA的表达使二甲苯蒽诱导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而GEN及其与OP联合作用可下调AIB1、ER和PCNA的表达量,降低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卵巢上皮瘤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1例卵巢上皮瘤(其中39例为卵巢上皮癌,12例为卵巢上皮瘤)应用肿瘤侵袭抑制基因nm23和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增殖细胞核杭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nm23的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组明显低于卵巢上皮瘤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nm23阴性表达组中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nm23阳性表达组(P<0.01)。表明nm23的表达与PCN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nm23是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好标志物,与PCNA互补作为预测卵巢上皮癌复发,转移的客观指标。用于指导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MC)组织中ASPP2和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2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5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ASPP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PP2 mRNA和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ASPP2 mRNA和PCNA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PP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复发明显相关,可用来评估肿瘤恶性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中nm2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研究 ,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6 5例胃肠道间质瘤nm2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良性 90 .9%(2 0 / 2 2 )、潜在恶性 89.3% (2 5 / 2 8)、恶性 80 .0 % (12 / 15 ) ;三者两两相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恶性组nm2 3阳性率 :有转移的为 85 .7% (6 / 7) ,无转移的为 75 .0 % (6 / 8)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 5例PCNA平均标记指数分别为 :良性 34.5 %、潜在恶性 6 2 .3%、恶性 88.7% ;三者两两相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转移组PCNA指数为 95 .4 % ,无转移组PCNA指数为 73.6 % ,二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m2 3蛋白检测无助于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及预测预后 ;检测PCNA有助于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2 7蛋白 (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取 32例骨肉瘤、2 0例骨软骨瘤标本的p2 7、PCNA表达值 ,以SPSS 10 .0软件系统行数据处理 ,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相关性。结果 p2 7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4 0 .6 3% (13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75 .0 0 % (15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84 .38% (2 7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10 .0 0 %(2 2 0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在骨肉瘤中 ,p2 7与PCNA呈负相关 (γs=- 0 .5 71,P <0 .0 5 )。结论 p2 7表达下降可能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纪静  赵鹏  黄葆华 《卫生研究》2008,37(4):479-482
目的探讨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met蛋白表达以及c-met基因异常扩增在胃癌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技术分别检测58例胃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c-met及PCNA蛋白的表达;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c-met基因的扩增。结果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检测到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为100%,两组间c-met基因的扩增水平差异有显著性(t=9.455,P<0.01)。胃癌组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24%(39/58),癌旁组织组c-met蛋白均为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8.75,P<0.001)。58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别为49.3768±12.1823和14.8390±7.184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8.805,P<0.01)。胃癌组织中c-met基因的表达和扩增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显著相关性。39例c-met阳性胃癌组织和19例c-met阳性胃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LI分别为48.321±7.296和30.109±5.728,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PCNAL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c-met基因的异常扩增和c-met及PCNA蛋白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浸润转移等ER、PR、CerbB-2、Ki-67各项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而Ⅱ期和Ⅲ~Ⅳ期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3、5.35、6.92、6.02、7.23、7.83、6.85、7.03,均P<0.05)。组织学分化G3级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者,而G2、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1级者,且G3级者CerbB-2、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G2级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3、6.68、7.90、7.24、9.22、12.64、6.82、7.53,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者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而肌层浸润深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深度≤1/2者和无肌层浸润者,且肌层浸润≤1/2者CerbB-2、Ki-67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7.54、7.16、5.86、7.02、6.06、7.4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4、7.63,均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Ki-67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2、2.05,均P>0.05)。结论 ER、PR、CerbB-2、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联合应用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诊断肺癌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p53、p21waf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4例肺癌和89例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p53、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计算三项指标及其组合诊断肺癌的各项参数。结果 (1)肺癌p53、p21waf1及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37%、75.44%和80.70%,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P<0.001)。其OR值分别为39.15,5.75和6.76。(2)p53、p21waf1及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TNM分期无关。不同病理类型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也无差异,但鳞癌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3)p53诊断肺癌的阳性似然比为21.08,高于p21waf1和PCNA,但灵敏度较低。(4)PCNA诊断鳞癌的Youden指数为0.5146,显著高于小细胞癌。但其阳性似然比为2.29,仍低于p53。(5)p53和PCNA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0.67%,其综合评价参数最高。结论 (1)肺癌p53、p21waf1和PCNA表达均上调,三者与肺癌均有很强联系。(2)p53是一项很好的肺癌诊断单项指标。p53和PCNA平行试验诊断肺癌的综合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7例NSCLC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137名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扫描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脆性组胺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在宫颈涂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宫颈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测涂片(computer—assisted cytology test,CCT)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74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0例)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组织中脆性组胺三联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缺失,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3.3%,30.0%,60.0%和71.4%。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60.0%.80.0%,85.7%,而且其染色强度明显升高。各组间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1)。结论脆性组胺三联体蛋白表达缺失,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其表达缺失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分级有关,高级别的癌前病变缺失率明显增高;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逐级增高,可用于评估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  相似文献   

17.
FHIT蛋白和PCNA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Ⅰ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均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癌组中FHIT表达的阴性率和PCNA表达的阳性率均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FHIT表达的缺失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CN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宫颈癌中FHIT表达的缺失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193)。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m2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8例乳腺癌PCNA和nm2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37.4%(104/278),nm23阳性率59.7%(166/278).PCNA和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PCNA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nm23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PCNA表达和nm23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CNA和nm23表达可成为乳腺癌患者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顺铂作用于A2 780及AD6 0细胞株。在MTT法测定耐药倍数基础上 ,用ABC检测PCNA表达。结果 :MTT测定AD6 0的耐药倍数为 2 .4。A2 780PCNA的表达低于AD6 0 ,且随药物浓度的递增染色较耐药组明显变浅。A2 780、AD6 0相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一细胞株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PC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细胞毒性药物的化学敏感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