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兴鹏  王静  薛冰  张子龙 《甘肃农业》2011,(8):16-17,22
本文在“有机甘肃”及有机农业概念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原则,立足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及条件,研究了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推动模式,以期为甘肃发挥后发优势,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体现环境价值的有机农业,推动甘肃省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安徽省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与全省循环经济的实践具有不适应性。结合安徽省省情着手进行地方循环经济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可以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创新的制度进行规范,促进我省循环经济沿着法制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内在循环特性角度,构建循环型农业的理论模型;强调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甘肃河西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之一;并提出河西地区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关键环节和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生态管理指标5个方面,建立甘肃中部干旱型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甘肃中部干旱型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能力总趋势良好,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5.
杨敬宇  聂华林 《甘肃农业》2011,(12):52-55,57
甘肃生态区位的重要性与现实农业增长方式的粗放性是甘肃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转型性矛盾。为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寻求适应区情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甘肃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问题。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探索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形态理应成为甘...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破解传统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的重要途径,而标准化则是指导和规划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较快,但标准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以浙江蓝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实践作为案例,通过梳理农业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分析总结了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存在标准针对性不强、标准化系统性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立法入手,通过构建包含基础标准、产业链标准、方法标准等的多层次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正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针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资源状况,在提出了甘肃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意义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8.
从农民参与农业地方立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农民参与农业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民参与农业地方立法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投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坤  孙养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88-17889
采用模型分析法,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投资博奕行为进行分析,即地方政府与企业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如向通过博奕获得双方联合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遭受最大挑战的是农业,而农民增收又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已经将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各地发展农业的指导方针,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甘肃如何顺利完成这一调整,保持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呢?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和宏观调控.使奶业迅速实现跨越式增长将是甘肃农业能否成功完成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资源循环利用因素的拉升作用较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的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资源减量化投入和资源环境安全因素是甘肃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制约因素诊断结果表明:2008年影响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减量化因素,其约束度为57.03%,然后依次是资源环境安全因素、资源循环利用因素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其约束度分别为20.06%、17.12%和5.79%.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促进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分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就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做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如何提高甘肃省农业地方立法质量,让地方法规更好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分析农业地方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方农业立法在贯彻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业法律的适应性、可操作性,以及为国家层面的农业立法提供探索经验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江苏农业立法的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江苏农业立法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江苏农业立法成绩显著,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立法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保持了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和统一。但另一方面,江苏农业立法也存在着立法观念缺乏创新、立法思路与社会实际脱节、立法领域比较狭窄等方面的不足。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江苏农业立法应充分考虑到与国家法律框架的协调性、江苏农业的客观条件,以及本省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路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立法过程中,应当在立法理念上加大创新力度,在立法内容上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在立法体系的构建上应兼顾统一性和针对性,注重运用多方面法律杠杆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在立法方向上突出重点,集中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循环经济在工业方面强调得比较多,而农业方面则略显不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事关农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着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农业立法工作,是农业法制化建设的前提。今后五年,我省的农业地方立法要按照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的要求,遵循统一性、透明性、非歧视性和市场开放原则,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符合省情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起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操作可行的地方法规体系。农业地方立法要把在全省农村改革和建设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我国过去粗放经营的线形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结构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和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甘肃旱作农业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的形成过程,总结和提出了甘肃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以期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提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农业循环经济是否具有可行性?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而且还具有理论、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