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评价轨道交通连续型隔振屏障的隔振效果,通过Abaqus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空沟、填充沟等连续型屏障的隔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振屏障前侧振动加强,屏障后侧存在较好地隔振效果,屏障参数的变化对屏障前振动加强效果的影响较小,部分屏障参数的变化对屏障后侧隔振效果存在影响;屏障的隔振性能随屏障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受屏障宽度的影响较小;橡胶板墙隔振性能较差,空沟和混凝土板墙的隔振性能较强,空沟的隔振效果强于混凝土板墙;屏障距离路基越近隔振效果越好,建议工程上应用屏障隔振时,屏障靠近路基设置。  相似文献   

2.
3.
轨道交通荷载下桩板结构主动隔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在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桩板结构主动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通过无限元边界与有限元边界相结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路基中建立桩板结构模型,并在沙土地基中设置混凝土桩板结构进行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对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加以验证,将桩长、埋深及置换率3个因素考虑在内,研究其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试验验证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桩长增加振幅降低比减小,隔振效果明显,随着振源距离增加其振幅降低比减小明显;埋深为桩板结构主动隔振措施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埋深增加振幅降低比明显减小,隔振效果越明显;有限元计算过程中置换率对隔振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在模型试验中置换率对隔振效果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屏障隔振是一种用来阻碍或改变外围振波向受保护区(屏蔽区)传播的工程方法,由于其机理的探讨尚不深入,工程实践中常出现隔振系统失效的现象.本假设屏障是埋入土介质的中厚弹性板,采用薄层法分析了该弹性板在振波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屏蔽区内位移变化规律;研究了影响屏障隔振效果的主要参量;发现了使屏障隔振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入射波全透射现象.结果表明柔性屏障易发生波的全透射,并指出了避免屏障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既有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屏障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国际上普通采用的隔振措施。屏障按几何构造可分为两类:连续屏障和非连续屏障。对国内外两类屏障的隔振理论和试验研究进行简述,得出的结论为:(1)连续屏障隔振效果好,但对于低频振源,屏障的深度需达到十几米以上(近似于R波的半波长),在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工程造价非常高,施工难度也非常大;(2)非连续屏障施工方便,不受深度和场地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支护和维护,多排非连续屏障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今后应注重和加强多排非连续屏障隔振的三维理论分析和吸振新材料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郁雯  刘杰  刘航  李凯 《震灾防御技术》2021,16(1):157-164
为探究高速铁路两侧隔振屏障隔振效果,采用有限元与无限元边界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连续型隔振屏障及布置形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与同尺寸、同属性有限元模型对比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连续型隔振屏障中,空沟隔振效果最优,空沟隔振措施适合高速列车隔振;隔振屏障宽度为0.6~2.5倍波长时,其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随着宽度的改变,隔振效果变化幅度较小;隔振屏障深度为3.8~15.2倍波长时,其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深度的增加,隔振效果增强;屏障位置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大,建议屏障应靠近路基布置;连续型隔振屏障对高频的隔振效果优于低频。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方法,以解决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相互干涉关系的不足,并且可用于分析多排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散射性状。在数值计算分析中讨论了散射重数,排间距,桩土剪切模量比,桩数等对双排弹性桩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际工程中利用排桩进行振动污染的治理和屏障隔振设计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振动波在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在传统矩形空沟的基础上,设计6种不同截面形状的新型空沟.通过有限元建立各种新型空沟在不同面积、不同空沟排数及不同截面形式等工况下的隔振模型,研究各新型空沟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下对地表稳态垂直简谐激励的隔振效果,从而探索如何通过改变波的传播方向、削弱波在原方向上的传播能力等措施,提...  相似文献   

9.
刘晶磊      张业荣      张冲冲      周玮浩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162-170
本文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分层土地基中双排隔振屏障对振动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桩长与土层分界面位置关系、激振频率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1)屏障前振动强度远大于屏障后振动强度,并随着振源距、激振频率、桩长的增加而下降,且屏障前出现明显振动增强现象,在激振频率80 Hz时产生振动峰值,振动强度在高频时基本稳定,继续增加激振频率,振动强度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2)屏障后中线左右2倍桩长范围内为整个隔振区域的薄弱区,其他区域则由包络线围成一个封闭有效隔振区。(3)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效果,且桩长越大有效隔振面积越大,当桩长超过土层分界面时,有效隔振面积可达到53.25%~69.78%,但此时有效隔振面积增幅由原来的14.29%下降到11.64%,增幅降低了约3%。(4)未设屏障区振动强度较小,随激振频率小范围内浮动,在激振频率为30 Hz和80 Hz时取得振动峰值,且随着屏障布置方向减小,即靠近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强,远离屏障一侧振动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迅速发展深入城市内部人群密集地区,对环境产生的振动影响不容忽视。空沟、碎石填充沟和排桩是三种常用的轨道交通隔振措施。通过大比例尺试验,采用加速度作为振动的评价指标,分别研究空沟、碎石填充沟和排桩的隔振效果。各组试验除隔振措施外其他条件均完全相同,使不同隔振措施的隔振效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通过比较三种隔振措施与无隔振措施下影响区的加速度衰减率,评价其隔振效果,同时通过三种隔振措施下距离振源不同位置处的加速度比较其隔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隔振措施及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轨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综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沿线地面和建筑物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所引起环境振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全面分析了环境振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振动产生的原因、振动预测模拟等方面的问题。对国内外有关环境振动的计算模型也系统深入地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电阻率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唐山地震、 松潘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震前地电阻率都观测到明显的异常.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 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 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 本文通过对部分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比较严重的台站进行测试分析, 对现有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1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形成环境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文中以北京城轨道交通13号线霍营-回龙观段的观测振动信号作为输入,选择6层、10层和1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5层砌体结构,建立土结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各层振动响应以及傅氏谱,从这两方面分析结构响应随距离的变化关...  相似文献   

14.
短柱隔震模型与非隔震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取一栋四层转混住宅的标准单元为模型。在两种情况下:即房屋模型底部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和不加设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支座,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动台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了解了钢管混凝土短柱支座隔震模型的隔震效果及其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日本在建的基础隔震实际工程,采用中国有关工厂生产的铅芯橡胶支座的作为基础隔震支座,进行了基础隔震房屋模型和基础固家房屋模型模拟地震动台试验,并引入能量分析方法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模型隔震效果明显,隔震层滞回变能有效吸收地震动入能量,减小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和累积损伤。  相似文献   

16.
刘晶磊  刘鹏泉  尚康君  王洋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394-1401,1418
为探究层状地基环形沟隔振中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文章采用振幅衰减比Ar值进行评价分析,并定义沟后Ar≤0.4区域为有效隔振区域,通过改变环形沟的几何参数,得到其对有效隔振区域影响变化规律,从而确定环形沟不同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地基土中环形沟深度位于土层分界面附近时,环形沟隔振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复合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一个二层复合隔震结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该模型采用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组合作为隔震层,既能提供足够的弹性恢复力,又具有良好的结构耗能能力。试验测得结构各项动力响应,并将软件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小,楼层层间位移也较小,上部结构基本为平动,结构耗能能力显著,而且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延伸,出现了线路高架化的趋势,若轨道交通线路与城市快速路线路在空间上重叠,则出现了公轨共建的线路模式,目前在上海、北京和宁波等地均有类似的工程实例。本文以温州市域铁路S2线的人民路站为例,研究共建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根据结构的特征和构件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性能目标;其次分别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E2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谱分析,E3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经验算结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各级地震水准下的性能要求;最后对车站结构补充了E3地震作用下的耗能分析,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量的耗散和转化机制,从能量的角度反映结构在大震下不发生倒塌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