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分析,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共22例。根据新生儿休克分度、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MODS诊断标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中以出生3d内发病为多(68%),并多于入院后3d死亡(86%)。原发疾病以感染性肺炎为主(68%),次为败血症(27%)。(2)入院当天作疾病危重度评分,22例均属危重(70~80分)或极危重病例(60~70分),且多数患儿(86%)已处于极危重状态。(3)22例中,21例有1~4个脏器功能衰竭,以1~2个脏器功能衰竭为多见(82%)。最常见的脏器功能衰竭发生在呼吸系统(86%)。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原发病以感染性肺炎为主,入院当天疾病危重度评分均属危重或极危重病例。故若能及早开展新生儿危重度评分,必能在发病早期发现危重病例而且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脏器功能衰竭常见于呼吸系统,尽管仅合并一个脏器功能衰竭,往往亦提示预后严重。  相似文献   

2.
浅析新生儿休克与胃肠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休克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有胃肠衰竭,常提示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本文对休克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病例进行分析。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危重新生儿病例30例,男21例,女9例,日龄~7天20例,7~15天10例;1500g~2500g17例,>2500g13例。原发病新生儿败血症10例,(其中金葡3例,克雷白2例,大肠杆菌2例,表皮葡2例,绿脓杆菌1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新生儿硬肿症12例,新生儿重症窒息4例(Apgar评分<3分)。休克诊断参照新生儿循环功能不全评分表法。临床表现:反应低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休克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1994年1月~1995年8月确诊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以下简称感染性休克)34例进行分析,并就影响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及一般资料休克诊断根据金汉珍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有关新生儿休克评分及分度标准,多脏器功能衰竭依据赵祥文主编《儿科急诊医学》有关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本组感染性休克共34例,男27例,女7例;其中早产儿10冽,足月儿18例,过期产儿6例;体重wt2500克13例,>2500克21例;日龄0~3天7例,~7天9例,~28天18例。血…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危重新生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治愈率 ,将 32例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新生儿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呼衰并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新生儿好转 8例 ,2例心衰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新生儿均好转。 12例呼衰、心衰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中好转 10例。呼衰并心衰、肾衰、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4例及脑衰并心衰、呼衰、肾衰、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4例均死亡。总有效率为 6 2 .5 % ,死亡率为 37.2 %。 3个或 3个以上系统衰竭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时 ,死亡率高达 10 0 %。故危重新生儿并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 ,及时治疗及相关因素的积极处理危重新生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32例$鞍山市中心医院儿科!114001@蔡俊 $鞍山鞍钢长甸医院儿科!114008@康颖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休克并发硬肿症38例临床分析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265200)朱佳锋,王海燕新生儿休克和硬肿症时均有肺出血、严重腹胀、消化道出血、呼吸功能衰竭、高氮质血症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相同的临床表现。新生儿休克在临床上较难识别,而新生儿硬肿症的...  相似文献   

6.
洛赛克辅助干预危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有各种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因胃肠功能衰竭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很高,导致新生儿大量失血甚或休克。为此,我科采用洛赛克胃管内注入预防因上述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观察新生儿休克147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15例,占78.2%。随休克评分增加,血浆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浓度增加,器官损伤数和病死率随之增加,血压则逐渐降低。器官损伤以肺损伤占首位,心功能受损次之,揭示在抢救休克过程中积极防治呼吸衰竭和保护心功能是减少休克死亡的重要措施,血压降低非交感神经活性物质分泌衰竭的所致。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对我院儿科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间诊治的31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临床资料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日龄16天;足月儿21例,早产儿10例;出生体重<2500g11例,>2500g20例。31例均有明确感染史或病灶,根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办公室1985年订立新生儿循环功能不全评分表(韩玉昆,新生儿休克。第二届全国儿科急救学术研讨会专辑。1991;2.)诊断轻度休克4例,中度体党9例,重度休克18例。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有皮肤色泽改变、四肢温度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生儿休克发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休克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病和致死的高危因素.结果 新生儿休克发病率6.7%,其中日龄3 d内占75%,窒息和硬肿所致休克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6.7%和32.3%.休克合并脏器损害5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33例,总病死率51.6%,窒息居首位占64%.早产儿休克病死率高于足月儿,原发病情况、休克程度、脏器功能损害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新生儿休克多发生于新生儿早期,以心源性休克最常见,其次为感染性休克,早产儿的病死率高于足月儿.新生儿休克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要加强监护,重视新生儿休克的早期症状,早期治疗,适时的呼吸支持.保护脏器功能才能改善预后.预防窒息和早产是降低新生儿休克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及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休克分度、新生儿危重度评分、新生儿新SIRS诊断标准,对广州市儿童医院1991-2004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新生儿117例分别作统计分析.结果 (1)117例中以出生3d内发病为多(59.8%).死亡69例,多于入院后3d内死亡(78.3%),原发病主要为败血症,其次为感染性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入院当天危重度评分,全部处于危重分值,其中多数忠儿处于极危重分值(82.0%).(3)非SIRS患儿68例,死亡31例,痛死率45.6%,伴发SIRS者49例,死亡38例,痛死率77.6%,与非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符合项目越多,病死率亦越高.符合SIRS诊断的四项标准中,以体温改变为多,且多表现为体温低下(81.6%),心率改变例数不多(28.6%),主要见于重度休克儿(心率减慢).白细胞数<5×109/L的12例,均发生于中重度休克,病死率高(75.0%).结论 (1)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多发生于出生3d内,NCIS检查能反映病情的严重度,若对可疑病例及早开展CNIS,必能早期发现危重病例.(2)感染性休克与SIRS新诊断标准关系并不密切,SIRS新诊断标准对新生儿重度感染的敏感性低,但伴发SIRS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者.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17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为重症病例,死亡率高,须尽早判断、及时诊治,国外己制订出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用以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去早期发现脓毒症(sepsi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病例,本研究拟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的17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与SIRS、MSOF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脓毒症休克)为重症病例,死亡率高,须尽早判断、及时诊治,国外己制订出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用以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去早期发现脓毒症(sepsi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病例,本研究拟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的17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性及与SIRS、MSOF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2000—2005年入住我院并死亡的新生儿感染性休克17例。二、诊断标准1.新生儿休克分度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1]。2.新生儿SIRS诊断标准:根据1996年第2届世界儿科ICU大会上提出的新生儿S…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肠穿孔的临床处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3例肠穿孔新生儿病例资料。结果3例新生儿均行单纯穿孔修补术,2例痊愈,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结论新生儿肠穿孔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单纯穿孔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在治疗新生儿肠穿孔时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是新生儿各种危重疾病的并发症,由于原发病危重再加上出血,可导致新生儿休克,病死率高.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32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下简称肾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低血容量、休克、低体温等多种病理状态下,出现肾功能损害,临床上出现少尿或无尿,体液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调,血浆中经肾排泄代谢产物浓度升高的一种危重综合征。新生儿急性肾衰的液体疗法,对各...  相似文献   

16.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胃肠功能衰竭是衡量危重患儿病情严重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7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观察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发现休克时SOD水平总体上对照组升高,休克中度组与存活组SOD水平升高,重度组和死亡组水平下降,在pH≤7.0及pH〉7.0组也见到相同变化,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广泛参与新生儿休克的过程,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性SOD水平上升高,晚期呈衰竭状态,外源性SOD应及早应用以拮抗氧自由基的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418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沧州市中心医院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沧州市所辖15个县市40多家医院产、儿科组成转运网络,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转运,部分进行转运前危重病例评分,开展了宫内转运及反向转运。结果我院4年来转运418例危重新生儿,途中无一例死亡,转运后死亡14例,自动出院12例,抢救成功率96.6%。宫内转运26例均成活,成功率100%。反向转运22例,无一例死亡,成功率100%。110例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危重组69例,成活66例,成活率96%;极危重组11例,成活5例,成活率45%。结论迅捷安全的转运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云南白药、思密达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各种危重疾病的并发症,由于原发疾病危重,再加上出血可导致新生儿休克,死亡率高,为此迅速止血是一个重要的抢救步骤。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应用云南白药、思密达治疗32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共  相似文献   

20.
休克是危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休克的特点是病因复杂 ,临床症状不典型 ,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等到血压降低症状明显时病情常不可逆、治疗困难 ,病死率很高〔1〕。重度休克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 ,尤以肺损伤最多见 ,占80 %。近年来在治疗新生儿休克时 ,引进了呼吸支持这一概念 ,现介绍如下。1 新生儿休克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新生儿休克时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更易发生肺损伤 ,并且进展迅速 ,从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和肺部体征 ,至发生呼吸衰竭或肺出血 ,最终导致死亡 ,常不足 2 4h。新生儿休克时引起肺损伤的机制如下。1 1 呼吸肌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