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中国湿地保护立法进行整体、系统和深入分析的成果尚不多见,为此,从立法角度研究中国有关湿地保护的规定、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中国湿地保护相关的立法及政策,相继经历了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前为谋取经济利益保护湿地生物资源立法时期,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后至2012年"十八大"前逐步认识湿地生态价值采取就地保护湿地的立法时期,以及"十八大"以来至今将湿地作为环境要素独立保护的立法时期。就当前中国有关湿地保护的立法而言,有关湿地保护规定的数量虽然多,却存在诸多不足,集中表现为:相关规定目标定位偏离、内容零散化、缺乏操作性;湿地保护的专门规定法律位阶过低;湿地的定义和范围界定混乱;有关湿地保护及利用的规定严重滞后。本质上讲,上述问题的产生源于专门和可操作的湿地保护法规缺位。由此,亟待完善湿地保护的相关立法,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颁布《湿地保护条例》等专门法规为核心寻求突破;对涉及湿地保护利用的现有法规与政策规定进行系统评估和清理;完善与湿地保护相适应的配套机制和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2.
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综合体,其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系统保护存在的问题、湿地保护面临的威胁以及湿地保护的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湿地系统的保护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湿地保护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切入点,探讨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湿地资源予以保护,分析我国湿地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4.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受人类强烈干扰的生态系统。因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加速退化和消失正受到科学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积极实施了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研究与管理行动。但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仍存在较多方面问题,总体保护和恢复成效不足。本文建议,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功保护和修复需要在地球系统科学观的框架下进行,以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充分融合其他地球科学学科,研究受不同程度人类活动干扰下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特征与演变规律,并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与滨海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最后提出有关未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科学研究的四个重要方面,对未来湿地系统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很多湿地都面临面积萎缩、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地理标志,是集体性私权、永续性权利,具有不可转让性,同时是质量标志.各国主要采用专门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混合立法四种保护模式对它进行保护.我国也采取了专门立法的保护模式,但在保护方法和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韩乐悟 《金秋科苑》2010,(19):24-25
酝酿已久的湿地保护国家立法,经过有关方面的艰辛努力,终获实质性进展。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国家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送审稿)》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相似文献   

8.
我国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湿地的类型、分布及面积,回顾了我国湿地研究的进展及已取得的成果;论述了湿地在我国开发利用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对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种类丰富,分布辽阔。然而近年来,我国湿地大面积受到破坏,在湿地保护方面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湿地保护与改进湿地保护方案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正>酝酿已久的湿地保护国家立法,经过有关方面的艰辛努力,终获实质性进展。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国家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送审稿)》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务院法制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