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胸膜腔粘连是否为中转开胸的指征及术中处理办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组施行胸腔镜手术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1.4±16.4)岁。疾病分类:原发性肺癌22例,肺良性占位22例,气胸17例,纵隔肿瘤7例,心脏疾病7例。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常规胸腔镜切口完成,特殊情况下转为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术中伴随胸膜腔粘连患者,根据其粘连形状及严重程度,予相应处理。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全组手术时间30~235 min,平均(88.4±16.0)min,术中出血10~600 ml。术中发现胸膜腔粘连33例(44.0%),其中肺良性占位患者伴胸膜腔粘连15例(68.2%),恶性肺肿瘤伴胸膜腔粘连10例(45.5%)。全胸腔镜完成手术66例(88.0%),中转开胸或胸腔镜辅助切口9例,中转开胸率12.0%。中转开胸原因:病变复杂累计其他脏器2例,淋巴结干扰2例,出血1例,患者过于肥胖腔镜无法完成1例,胸膜腔广泛致密粘连、呈闭锁状态3例(占胸膜腔粘连患者9.1%)。结论胸膜腔粘连是胸腔镜手术中常见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手术中转开胸的指征。需术中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周嚷 《华夏医学》2011,24(1):49-5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应用于胸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肺癌28例,肺良性病交10例.结果:共36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术中平均出血160 ml;胸腔平均引流量190 ml;胸腔引流管平均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结核自发气胸并Ⅱ期脓胸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1998—2008年,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46例肺结核自发气胸并Ⅱ期脓胸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无中转常规开胸手术。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60min。出血量平均120ml。术后胸腔引流2~5d,平均3d。术后住院12~21d,平均16d。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结核自发气胸并Ⅱ期脓胸的外科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及良性病变治疗中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12月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47例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在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另有3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852013年12月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47例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在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另有3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85270 min,平均(165±32)min;术中出血30270 min,平均(165±32)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65±27)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150 ml,平均(65±27)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12 d,平均(6±2)d。术中1例误切中叶肺,术后1例发生血胸,1例中叶肺实变,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张亮  刘永煜  赵翔 《四川医学》2012,33(12):2150-2151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平均手术时间上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复发性气胸。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复发性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镜探查,并辅以肋间小切口,对肺大泡和肺部相关病灶进行结扎、缝扎、切除等处理。结果术中无大出血,无中转开胸,无输血,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平均住院7天,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复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无需中转,安全经济,出血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的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各种胸外科疾病的经验。方法:90例VATS手术只使用常规VATS及开胸手术器械,部分病例作一5~10cm长的小切口辅助。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肺癌、胸腔积液、胸外伤、肺良性肿瘤、纵隔肿瘤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5m in(25~155m in),术后平均胸腔引流时间2.5d(1~25d),术后平均住院日9d(7~26d),因胸膜粘连中转开胸6例,发生胸部并发症10例,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开展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的VATS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难度不大,病人住院费用减轻,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82例胸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急性脓胸2例、自发性气胸61例、纵隔囊肿1例、周围型Ⅳ期肺癌10例、肺良性肿瘤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胸1例。手术中出血20-800 ml,平均82 ml。胸腔引流管置留2-7天,平均2.3天。手术后住院5-15天,平均7.8天,围手术期并发症3.6%(3/82)。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病例,适当放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指征,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并减低手术费用,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电视胸腔镜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9.
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附10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两孔法全胸腔镜行肺部疾病手术治疗105例患者,其中肺叶切除术19例,肺楔形切除术34例,气胸52例行肺大疱切除术及胸膜粘连术.结果 全组患者两孔法手术101例,1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改为三孔手术;手术时间20~~200 (50.6±36.8) min,术中出血量10~300 (70±56.9) 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14 (4.2±3.2)d,术后住院时间3~16 (5.4±3.8)d.术后肺持续漏气6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两孔法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手术1264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Qu JQ  Gao X  Hou WP  Teng H  Tong XD  Wang SM  Xu S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09-2311
目的回顾性总结12年胸腔镜手术,探讨胸腔镜手术适应证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93年12月至2005年12月行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1264例,包括肺大疱切除622例、纵隔肿瘤及囊肿切除119例、食管疾病手术107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215例、肺气肿减容手术17例、胸外伤手术28例、其他胸部疾病手术72例、胸腔疾病活检术84例。其中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食管癌切除经右胸游离食管和淋巴结清扫,上腹正中切口游离胃、胃经食管床拉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结果1230例经VATS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34例因胸腔粘连或恶性肿瘤为达到根治目的而术中转传统开胸手术。主要并发症45例,占3.56%。包括肺泡漏97d30例;术后出血4例,其中3例再次VATS手术止血,1例开胸止血;3例术后胸腔积液或积气,再次置闭式引流管;4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和1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当即进行了修补;1例食管憩室术后胸腔感染,食管胸膜瘘;1例肺气肿减容术后肺内感染;1例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患者,肺大疱切除术后第5天死于呼吸衰竭;10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后2~26个月复发,其中3例再次VATS手术,并胸膜腔粘连术。结论(1)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某些胸部良性疾病是VATS主要适应证,胸部恶性肿瘤VATS手术应当持慎重的态度;(2)注重对胸外科医生VATS手术培训和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3)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选择应当依据患者病情倡导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胸外科领域的适应症和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 78例各类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VATS手术中无 1例中转开胸 ,5例因胸膜顶粘连辅助小切口 ,3例中老年自发性气胸术后持续漏气 ,分别于第 7、8、13d拔除胸管 ,其它均在 4 8h内拔除胸管。 5例引流管口延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0 .3% (8/ 78)。结论 :VATS在胸外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 ,限制其临床应用 ,腔镜下缝合技术或打结技术的应用可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6例胸部疾病进行胸腔镜诊治,肺病灶活检4例,胸膜活检2例,气胸修补或(及)肺大疱切除9例,肺病灶契形切除3例,肺叶切除2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清除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胸1例,术后血胸再进胸止血1例。术中失血量,平均306 ml。拔除胸引管时间,平均5.9 d。手术至出院时间,平均13.5d。术后肺泡炎2例,经抗感染、对症及保持胸引管通畅等治愈。随访2个月~1年,无术后近远期支气管胸膜瘘、气胸肺大疱复发及肺癌转移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广、疗效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姜正科  俞晓军  冯侃  郑武俊 《浙江医学》2011,33(5):673-674,685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按治疗方法将1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VATS组98例(予VATS治疗)和开胸组20例(予开胸手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VAT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VATS组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VATS和开胸手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ATS在恢复指标方面(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引流、住院时间、并发症)均优于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侧肺大疱同期电视胸腔镜外科治疗5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双侧同期肺大疱的经验.方法:53例双侧肺大疱均采用同期VATS手术,其中11例辅助胸腔镜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结果:全部治愈,术后平均留置胸腔引流管4.6天,13例术后发生肺水肿、再次气胸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14.6天,随访1个月至5年.结论:双侧肺大疱采用同期VATS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较常规双侧肺大疱切除术相比VATS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自发性气胸患者163例,其中4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无效,改行进胸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传统开胸手术治疗27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3~5cm)8例,单纯胸腔镜手术12例,并都同期行胸膜固定术(干纱布擦拭壁胸膜)。结果手术均顺利,其中6例术后持续漏气(均为慢支肺气肿继发气胸),再次开胸1例(常规开胸慢阻肺患者),其余5例以负压吸引及甲醛熏蒸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治愈;1例术后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术后死于哮喘持续状态。结论复发性气胸应积极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靠有效;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术恢复快、损伤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6.
4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的优点、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总结VATS手术40例。病种有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0例,多发性肺大疱3例,Ⅰ期肺癌3例等。手术方式有肺大疱切除23例,肺叶切除术3例(辅助小切口),肺楔形切除4例,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结核瘤切除1例,活检3例,胸膜粘连术3例,射频消融1例,纤维板剥脱术1例。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65分钟,失血量少于100ml,中转开胸2例,术后胸液总量平均150ml。胸管置留时间1~7天,平均住院时间7.8天,无气胸、良性肿瘤和结核复发,恶性胸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持续漏气、二次开胸止血和手术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VATS手术适应证范围较广,微创出血少,美观,恢复快,只要掌握了手术技巧,操作便捷,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固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2例复发性气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 6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无大出血,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为1 h~1.5 h,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3 d~5 d,术后住院时间为5 d~10 d。本组6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复发性气胸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