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镍离子为模板剂,合成了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交联的壳聚糖树脂,研究陈春对Cu(Ⅱ),Ni(Ⅱ),Co(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树脂对Ni(Ⅱ)离子具有较强的“记忆”和“识别”能力,其对Cu(Ⅱ),Ni(Ⅱ),Co(Ⅱ)的吸附量分别达2.21、2.13、1.40mmol/g树脂。  相似文献   

2.
以铜(Ⅱ)离子为模板剂,合成了一系列模板离子含量不同的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的壳聚糖树脂,并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Cu2+比对Ni2+和Co2+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其吸附容量分别为2.55、2.06、1.46mmol/g。  相似文献   

3.
以铜离子为模板剂,合成了一系列模板离子含量不同的乙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的壳聚糖树脂,工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吸附剂对Cu^2+比对Ni^2+和Co62+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其吸附容量分别为2.55,2.06,1.46mmol/g。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乙烯四胺交联的甘油双缩水甘油醚树脂,并研究了该树脂对Cu^2=,Zn^12+,Co^2+的静态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树脂对Zb62+,Co62+的吸附是单一吸附机理,而对Cu^2+,Ni^2+的吸附则为多重吸附机理,对4种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球状胺基淀粉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环氧氯丙烷、二乙烯三胺和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球状胺基淀粉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若干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Cu2+,Ni2+;Co2+;Zn2+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0.6~0.99,054~0.85,0.31~0.47和 0.06~0.10mmol·g~(-1);对四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表明,吸附均为液膜扩散控制;其等温过程可以分别由 Freundlich和 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6.
对前文合成的A系列氮杂聚合物冠醚树脂(多胺交联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该系列树脂对Cu2+、Ni2+、Co2+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过程,并根据元素分析,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对其吸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A系列树脂具有热稳定性高、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脱除污水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并可根据其对不同离子的吸附性能差异对金属离子进行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7.
以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EGBE)为原料,多乙烯多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氮杂聚合物冠醚树脂,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和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其在水中的膨胀系数可达3.66,其对Cu(Ⅱ)、Ni(Ⅱ)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51和1.38mmol/g干树脂。  相似文献   

8.
超微粉石墨层间化合物CuCl2—NiCl2—GICs合成及电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规的GICs合成原料均采用合成石墨或者粒度较粗的天然石墨,这里采用超微粉石墨作原料,进行受主金属氯化物CuCl2-NiCl2-GIC的合成研究。使用山东南墅石墨(3000目)、Cu-Cl2和NiCl2(5n:0.5:0.5摩尔比),在528℃,真空度10.3Pa条件下,得到超微粉的CuCl2-NiCl2-GICs,STEM单原子能谱扫描结果显示出铜离子和镍离子分布基本均匀,合成的1,2,3和4阶  相似文献   

9.
杂原子聚合冠醚研究EI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EGBE)为原料,多惭我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氮杂聚合物冠醚树脂,并研究了 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和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记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胀性能,其在 膨胀系数可达3.66,其对Cu(Ⅱ),Ni(Ⅱ)捐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51和1.38mmol/g干树脂。  相似文献   

10.
用线性电势扫描法研究了含有Cu^2+,Ni^2+离子+柠檬酸钠以及Cu^2+离子+柠檬酸钠,Ni^2+离子+柠檬酸的溶液中,铂电极和铜电极上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1)在-0.07V(相对S.C.E)左右有铜配离子的还原。此过程受铜配离子的扩散控制。在-0.30~-0.60V之间是铜-镍合金形成区,在-0.70~0.90V之间是镍配离子的还原区。(2)向含有Cu^2+离子,Ni^2+离子的溶液中加  相似文献   

11.
常规的GICs合成原料均采用合成石墨或者粒度较粗的天然石墨,这里采用超微粉石墨作原料,进行受主金属氯化物CuCl2-NiCl2-GIC的合成研究。使用山东南墅石墨(3000目)、Cu-Cl2和NiCl2(5n:0.5∶0.5摩尔比),在528℃、真空度10.3Pa条件下,得到超微粉的CuCl2-NiCl2-GICs,STEM单原子能谱扫描结果显示出铜离子和镍离子分布基本均匀。合成的1,2,3和4阶GICs的电导率分别为1.536×104,1.638×104,3.773×104,和5.727×104。而石墨原料的电导率为1.851×104,从整体来看合成的GICs的电导率是石墨原料的0.8-3倍。对比合成的GICs的电导率发现,阶数不同,电导率不同,并且随着阶数的升高,电导率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三元系相平衡规律为理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中有关Co-Sm-Cu系,Co—Cu系和Co-Sm系相图的实验数据,预测在Co-Sm-Cu系方Co区,约低于温度600℃处.存在一个三元四相包共析转变:Sm_2(Co、Cu)_17十Sm(Co、Cu)5 α—Co(Cu、Sm)+Sm2(Co、Cu)7这个转变可能会导致相应的钴钐永磁材料的硬田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NiFe/Co/Cu/Co结构自旋阀GMR效应及Co夹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进军  卢志红 《功能材料》1999,30(3):258-260
用射频磁控溅射发射法成功制备了NiFe/Cu/Co自旋阀多层膜材料,改变Cu层的厚度,研究材料的GMR效应与Cu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u为2.5nm时样品的MR值最大,其磁电阻效应MR可达1.6%,在NiFe和Cu之间插入一Co薄夹层,通过对不同温度厚度Co夹层的样品的MR曲线及磁滞回线的研究,讨论了Co夹层对样品磁电阻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插入适当的Co层将提高材料的磁电阻效应,可达2.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导出三元系中固溶体α与线性化合物。两相平衡方程及两平行线性化合物θ和两相平衡方程.利用Co—Cu—Sm系1250℃时α(Co、Cu、Sm)与θ—Sm2(Co、Cu)17·θ一Sm2(Co、Cu)17与—Sm(Co、Cu)5两相平衡成分数据及Co—Cu系中提取的F、C、C固溶体α(Co、Cu)的热力学数据.分别求出Sm2(Co、Cu)17和Sm(Co、Cu)5中Co和Cu的交互作用参数Iθ=5340Cal/g、at和Iθ=5439Cal/g、at.并指出了含有Sm2(Co、Cu)17或Sm(Co、Cu)5相的合金利用调幅分解以提高硬磁性的可能性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王茹等  朱英臣 《真空》1994,(5):13-19
本文有摩擦力监测的划痕法研究了试样参数(基体硬度、膜厚、基体表面粗糙度等)对硬质摩膜(或软膜)的临界载荷Lc的影响.样品基材是W6Mo5Cr4V2、5CrMnMo、45钢、A3钢和不锈钢.膜层为磁控溅射离子镀TiN膜和Ti膜、化学镀NiPCU膜,以及在Si3N4上溅射镀Al膜.结果发现离子度TiN膜和Ti膜与NiPCu膜规律不同,TiN膜和Ti膜的临界载荷Lc随基体硬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当基体硬度接近和超过膜层硬度时,Lc变化不大;基体粗糙度增加时Lc下降;随膜厚的增加Lc提高.而化学镀NiPCu膜的临界载荷Lc随基体硬度的提高而下降,随基体表面粗糙度的提高而增加.以W6Mo5Cr4V2为基体的NiPCu膜,随膜厚的增加Lc变化不大.本文对上述规律的实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目前生产中正在推广的工具钢磁控溅射离子镀TiN膜的划痕法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协同流体载体(TOA和PMBP)、表面活性剂(SPAN80)、膜增强剂(液体石蜡)、溶剂(煤油)和内相(TU-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在迁移条件下,15min内Au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许多常见的离子则不能通过液膜迁移,只有Au才能从含有ΣRE^3+、Ag^+、Pd^2+、Pt4^+、Rh^3+、Cu^2+、Fe^3+、Al^3+、Pb2^+、Zn^2+、Ni^2+、Mo^6+、W^6+  相似文献   

17.
彭希林 《真空》1992,(5):29-32,22
本文首先在 1. 33 × 10-3Pa真空下对石墨表面进行了渗钨处理,并在石墨表面生成 了一层W+W2C+WC 表面膜.然后,用座滴法于1.33×10-4Pa真空下测定了Cu- Co/Ni合金对不同条件下渗钨石墨的润湿角。实验发现,渗钨处理可以大大改善Cu- Co/Ni合金对渗钨石墨表面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8.
铝材化学镀镍—铜—磷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承钰 《材料保护》1997,30(11):15-18
研究了铝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槽液内化学镀Ni-Cu-P的工艺。分析了影响镀层成分,共沉积过程及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因素。本文指出,镀液「Ni^2+」/「Cu^2+」在1.2-20.0范围变化时,可获得含铜(95-51)%(wt)的Ni-Cu-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镀方法首次制备了Ni-Cu-B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中不同Cu~(2+)/Ni~(2+)摩尔比时镀层的沉积速率、表观形貌、结构、Cu/Ni原子百分比率、耐蚀性和浸润性,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耐热钛合金的微动损伤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室温和500℃温度下,火焰喷涂Cu涂层,等离子喷涂Cu-Ni-In涂层,爆炸喷涂WC/Co-I涂层、等离子喷涂WC/Co-Ⅱ涂层对TC-11钛合金微疲劳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