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清三酰甘油(TG)的变化,并探讨BDNF与抑郁焦虑症状、TG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A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B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BDNF浓度,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TG水平,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抑郁焦虑症状。分析3组血浆BDNF、TG水平以及HAMD、HAMA总分之间的差别,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HAMD总分、HAMA总分均明显高于B组、C组,3组HAMD、HAM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浆BDNF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3组血浆BDN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TG含量明显高于B组、C组,3组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NF与HAMD评分(r=-0.806,P0.01),HAMA评分(r=-0.824,P0.01)以及TG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抑郁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BDNF水平比较低,且与抑郁焦虑症状、TG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抑郁症发病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例未经治疗的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2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血浆BDNF水平;对患者组及对照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评估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对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及HAMD17总分与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的神经认知测试成绩显著差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血浆BDNF水平[(3.24±2.67) μg/L]低于对照组[(6.71±3.16)μg/L,P<0.01].血浆BDNF水平与各项认知成绩、HAMD17总分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部分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广泛受损;血浆BDNF水平低下与晚发性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威斯康星卡片(WCST)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P<0.05),WCST正确应答数及完成分类数显著减少,持续性及非持续性错误明显增多(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BDNF水平及HAMD总分与WCST各项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血清BDNF水平显著下降,与认知功能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DN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出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74/80)与对照组82.50%(6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及CGI、认知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此外,2组患者均未发生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BDNF水平,对患者性功能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2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进行七氟烷麻醉,B组未进行麻醉,C组麻醉后在抑制性训练前注射荷包牡丹碱(BMI),D组麻醉后在记忆测试前注射BMI。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组织蛋白水平及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表达情况,分析4组大鼠在进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时进入潜伏期的情况。结果抑制性训练中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长于B、C、D组(P0.05),而B、C、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测试时,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D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对比4组BDNF水平发现,A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B组BDN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组(P0.05);C、D组间BDN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中枢组胺能神经具有一定关系,激活组胺能神经可有效抑制七氟烷麻醉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对照组予以文拉法辛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w后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认知功能[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愉快体验感受[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PS)]、血清S100B及BDNF水平的差异,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w后,2组症状严重程度(HAMD、MARDS得分)、SHAPS得分和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RBANS得分和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应用于抑郁症患者效果优于文拉法辛,S100B和BDNF指标水平更优,同时在改善患者疾病症状、认知功能和愉悦体验中作用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胰岛素抵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28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血清指标和认知功能。观察组128例患者中42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为认知障碍组,其余86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常见血清指标,分析血清Hcy及胰岛素抵抗与抑郁症患者认知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空腹血糖(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各项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cy、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BI)、FINS和FBG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患者,HGB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TC、高TG、高LDL-C、高hs-CRP、高Hcy、高HOMA-IR、高HbAlc、高FBI、高FINS为抑郁症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Hcy水平、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高TC、高TG、高LDL-C、高hs-CRP、高Hcy、高HOMA-IR、高HbAlc、高FBI、高FINS水平的抑郁症患者尤其要重视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β淀粉样蛋白40、42(Aβ40、Aβ42)水平及两者比值与无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治无认知功能障碍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抑郁症患者70 例,纳入患者 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 例作对照组。测量每组血浆Aβ40、Aβ42 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 (HAMD-24)评估抑郁严重程度。结果 患者组血浆Aβ40 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 患者组血浆Aβ42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Aβ40/Aβ42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受年龄 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β42 水平与HAMD24 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401,P=0.015),Aβ40/Aβ42 与 HAMD-24 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461,P=0.005)。结论 认知功能正常的抑郁症患者血浆Aβ42 水平降 低,Aβ40/Aβ42 水平增高,Aβ42、Aβ40/Aβ42 水平变化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各60例,分别设为痴呆组、认知障碍组、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其认知功能评分。采血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根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情况将每组分为A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组(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其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3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认知障碍组、对照组中,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B组(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呈正相关(r=0.809,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密切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皮质醇(COR)及甲状腺功能特征。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58例、不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B组)57例、抑郁症患者(C组)58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COR及甲状腺功能,以健康对照组(D组)60例为参考。结果 A、B两组的COR水平均高于D组(P0.05)。A、C两组TT4、FT3及TSH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C两组FT4较治疗前低(P0.05)。B组TT4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84.5%、82.4%、7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COR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抑郁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关系,为了解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住院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中老年住院患者78例(抑郁组),并于同期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职工、心理科患者家属80例(对照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抑郁组分为轻中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自评问卷(BRIEF-A)评定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执行功能,包括行为管理指数(BRI)和元认知指数(MI)。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DNF水平。结果抑郁组BRIEF-A总评分、BRI、MI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重度抑郁组的抑制、转移、工作记忆因子评分与轻中度抑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RIEF-A总评分及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轻中度抑郁组(P均0.05)。中老年抑郁组BDN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重度抑郁组BDNF水平低于轻中度抑郁组(P均0.05)。执行功能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与BDNF水平的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正常中老年人相比,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明显受损,中老年抑郁组患者BDNF水平较低,且随抑郁程度加重而下降。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BDN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抑郁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的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与49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8周末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受教育程度、病程及HAMD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与认知障碍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入院时均给予相应治疗,并进行NSE、GFAP、BDNF检测。将100例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57例)和无认知障碍组(43例)。并比较不同损伤水平(MMSE评分)患者三个指标之间的差异、计算三个指标与MM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NSE、GFA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BDNF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t=7.039,t=2.247,t=4.847,P0.01)。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间血清NSE、GFAP、BDNF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2.752,F=31.506,F=38.294,P0.01)。血清NSE、GFAP水平与MMSE评分正相关(r=0.641,r=0.604,P0.05),BDNF与MMSE评分负相关(r=0.582,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NSE、GFAP、BDNF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血中营养标志物含量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MCI的诊断标准,A组为单遗忘型(52例),B组为多认知域损害型(68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者作为C组(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测定血中营养标志物的含量。结果 (1)三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比较,患者记忆功能、语言功能及执行功能均受到损伤;B组与C组比较,患者各认知功能均受到明显损伤;且B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均较A组下降(均P0.05)。(2)三组患者的血清叶酸、Hcy、TC、TG、Apo B、PA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3.311,6.526,5.134,4.795,5.022,6.172),均P0.05。(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叶酸、PA等指标呈负相关(r=-0.256,-0.347,均P0.05),与Hcy、TC、TG、Apo B呈正相关(r=0.405,0.517,0.406,0.412,均P0.05)。结论老年轻度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多种营养标志物的水平均低于健康正常者,这些营养标志物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7例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认知功能水平,cSVD患者分成A组(非痴呆VCI者)与B组(认知功能正常)两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4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评分。相关性分析cSVD患者Hhcy与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组101例,其中A组38例,B组29例,对照组34例。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间比较(P0.05)。3组患者的Hhcy及MoC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患者Hcy明显高于B组及对照组(P0.05),MoCA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5)。SVD患者Hcy水平与MoCA总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Hcy水平的检测在cSVD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高水平Hcy是cSVD患者出现VCI的独立危险因子,且其水平的高低与cSVD患者VC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BDNF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认知功能特征及其与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年龄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89例2型DM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并结合Peterson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标准判定两组中的aMCI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BDNF水平.结果 2型DM组连线测试B(trial marking test B, TMT B)、听觉词语记忆测试-延迟回忆和再认(delayed recall and recognition of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DR& RC)、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ulation test,SDMT),词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VFT)及画钟测试(clock drawing test,CDT)成绩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均P<0.01);2型DM与aMCI有较强的关联性[OR=4.032(1.536~10.582)],2型DM中 aMCI者AVLT-DR&RC、VFT、TMT B、CDT、连线测试A(trial marking test A,TMT A)、复杂图形测试-延迟回忆(delayed recall of Rey-Osterrich complex figure test,CFT-DR)成绩均明显差于2型DM 非aMCI组(P<0.05) ; 2型DM组血浆BDN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与各项认知评估成绩无相关性(P>0.05),仅2型DM组 aMCI者血浆BDNF水平与SDMT及CFT-DR测试成绩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1;r=0.346,P<0.05).结论 2型DM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伤,并伴血浆BDNF水平降低;但2型DM 的认知功能改变与BDNF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与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根据性别和年龄相配伍,收集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非MECT组)和联合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MECT组)各24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80名正常对照的血清BDNF浓度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P<0.05),MECT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MECT组(治疗前后均致差分别为20.75和10.10),而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8,P=0.16).两组治疗有效者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或JP<0.05),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均可能通过提高BDNF水平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另选择34例健康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运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的血清BDNF水平,HCY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WCST检测显示:病例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测验用时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非持续错误数低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正确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BDN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血清HCY水平与Stroop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BDNF水平与威斯康辛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完成测验用时和Stroop正确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精神分裂者患者的血清HCY浓度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6个月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6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组(VD)2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38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者120例。入院后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BDNF对VC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VCI组年龄、NIHS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Hcy水平及BD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龄、NIHSS评分高、大量出血、脑叶出血、Hcy水平升高及BDNF水平降低是脑出血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时6个月VCIND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BDNF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VD组BDNF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3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VD组与VCIND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D组MMSE评分低于VCIND组(P<0.05)。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3组BDN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VD组与VCIND组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D组BDNF水平低于VCIND组(P<0.05)。出院后6个月BDNF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预测VD及预测VCIND的AUC面积分别为0.749、0.704,均>0.7,灵敏度分别为84.2%、85.9%,特异度分别为80.9%、80.6%。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出血后VCI的发生相关,随着BDNF水平的降低,VCI严重程度随之增加,且入院后血清BDNF水平可以预测VCI的发生,特别是VD发生的标记物之一,临床上血清BDNF水平低的患者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心脏手术6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3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2组手术后的各项指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麻醉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液体总入量、总出量及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7天,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09%、3.03%,明显低于B组的36.36%、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但硬膜外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