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通过对英东油田的地质再认识,对成藏条件及技术难题进行了攻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雄岭地区位于柴西地区茫崖生烃凹陷,油源条件丰富,新近系油砂山组以宽缓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砂、泥岩纵向交替出现,砂体分布广泛且物性较好,泥岩为主要盖层,与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形成一套完整的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英东地区的大型滑脱断层沟通了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和中、浅层构造圈闭,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层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中、浅层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了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明确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的发现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英东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东段,地面地形异常复杂,以往认为地质条件不利于油气成藏,始终未获重大发现。近年来随着山地三维地震及测井评价技术的不断提高,在2010年获得重大突破,探明了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并建成产能50×104t。通过对英东油田的精细解剖,对成藏特征及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攻关,形成以下认识:英雄岭地区具有晚期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新近系湖相砂体分布广泛,储-盖组合配置好;该区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在中浅层易于形成断块圈闭;英东地区大型滑脱断层沟通始新统优质烃源岩,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聚集成藏,具有晚期复式成藏的特征。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研究,明确了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了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地质理论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厦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区储集层为高渗储层,油层具埋藏浅、含油层数多、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纵向含油井段长、特稠油油藏等特点,充分应用斜、直井、蒸汽吞吐等钻、采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东庄油田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庄油田是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小型复杂断块油田,因地质条件复杂,30多年来一直未投入正式开发。利用现有资料.通过地震与地质、勘探与开发的有机结合。应用复式断块理论,搞清了东庄油田构造、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落实了储量规模.指出了今后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和方向。并结合东庄油田油藏特征.充分利用定向井钻、采工艺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在增储上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店-白秋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但断裂破碎,构造复杂,储层特征认识不清。近几年,通过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测井评价技术、定向井钻探等相关技术,并充分利用地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白秋区块开展了基础地震和地质研究工作,落实了该区构造格局,搞清了储层特征、成藏规律及储量规模,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方法,应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庄油田泌浅67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东段,处于北东向北倾正断层和北东向南倾正断层的交汇处,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研究难度大。通过地质、地震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该区构造与断裂展布特征、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储量规模。根据该区储集层为高渗储层,油层具埋藏浅、含油层数多、单井钻遇油层厚度大、纵向含油井段长、特稠油油藏等特点,充分应用斜、直井、蒸汽吞吐等钻、采技术,对储量落实的含油区块进行系统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木头断块油田 1986年投产开发 ,经历了 10 a稳产 10× 10 4t后 ,不断滚动勘探开发 ,不断有所发现 ,产油量连续上了2个台阶 ,实现了储量产油量翻两番的历程。其中主要经验是 :针对油田地质开发特点 ,成功地实施了 9大技术 :加密调整扩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构造精细描述 ;油藏形成机制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利用老井重新试油试采重新认识储层 ;隐蔽性油藏识别技术 ;储层精细描述和深化认识断块 ;老井措施增油技术 ;区块综合治理、稳油控水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查明油田构造、沉积体系、储集体几何形态和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油藏类型及油气储量,阐明油气控制因素及油气富集、高产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为编制、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符合地下情况的全套数据和地质依据,还提出适合枣园油田特殊非均质油藏的描述及综合评价技术,并综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后生作用的研究,对储层渗流屏障、渗流差异、敏感性及孔隙渗流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并形成了油藏渗流地质学新观点,为枣园油田和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震反演技术和地震频谱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笔架岭油田进行精细地质解释及储层预测,重新认识了该油藏的构造特征、储层及油气分布规律,发现并落实了多个有利圈闭,为下一步滚动勘探提供充分依据和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地质、地震、测井等多学科互相配合,利用先进的技术软件,进行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储层反演等综合地质研究,揭示了冷家油田冷124-14-30井区储层及圈闭特征目的层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构造复杂,发育北东和北西两组断裂;发育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可划分为6种沉积微相;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4.5%,渗透率1463×10-3μm2,属于中高孔、高渗储层;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油水分布受构造、沉积微相等多种因素控制,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通过综合评价,新发现4个圈闭,部署滚动井3口,增加石油地质储量347×104t.  相似文献   

11.
欢喜岭油田欢17块兴隆台油层精细油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欢喜岭油田欢17区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沙二段兴隆台油层是主要目的层,为稠油油藏,投入开发20年,经历了4个开发阶段,部分地区采出程度达到36.67%。为了认清该区的开发潜力,通过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全三维解释,进一步落实兴隆台油层顶面构造。结合构造、储层及油气水分布特征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重新划分四级断块含油面积,计算地质储量、可采储量。认为采出程度计算偏高是由于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偏低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油层有效厚度解释问题。指出在采用蒸汽吞吐 蒸汽驱开发方式时,总采收率预计可达到50%,应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根据综合研究成果编制开发调整方案,提出下一步井位部署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桥东油田进行了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明确了该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油藏类型、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桥东油田具有有利的油源条件、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和复合油藏,纵向上分布于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平面上富集于有利的正向构造带;断层控制油气的运移与成藏,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储盖组合条件制约油气藏的发育;取得的认识对油田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冀东油田是全国著名的复杂断块油田。在二次三维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改善的基础上,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基本搞清了地层结构和地层层序,深化了对断层的认识,使主力油田的构造得到完全落实;深化了各个层位沉积相、储层类型的整体认识,明确储层分布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同时,基于构造、沉积、储层的新认识发现大量低阻油层,明确了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使主要油藏的储量得到落实,描述区地质储量增加了1倍多,为进一步编制开发方案、科学合理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了适合冀东油田实际的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其基本要点是以地质为主导的多学科协同研究,油藏描述应具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次性,层序地层学、低阻油层综合识别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细化单元逐层逐段精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欢喜岭油田薄层稠油资源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稠油储量在欢喜岭油田未探明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以薄层稠油油藏为主要勘探对象,采用"三老"资料复查技术,围绕出油气井点进行小层对比,结合三维地震与储层反演落实构造和储层,利用电性图版、PNN测试技术结合沉积微相研究确定油水分布规律,初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 200×104t,并采用水平井钻探技术进行勘探开发部署,优选薄层难采储量进行试生产取得较好效果,为同类型油藏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欢喜岭油田兴隆台油层分布特征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松 《特种油气藏》2011,18(4):52-55,137
欢喜岭油田s1+2段兴隆台油层含油分布范围广,厚度变化大,储量动用程度不均衡。文章从基础地质资料入手,运用地层对比与划分、构造精细解释、沉积相研究等技术,对欢喜岭油田兴隆台油层进行精细地质研究,重点描述了兴隆台油层的油气分布特征及油气藏类型,深入分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空间配置、成藏时间及成藏模式等成藏规律,对深化区域地质研究和寻找有利目标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JZ油田东区是JZ油田的卫星区块,具有典型复杂断块的特征.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量风险大及海上开发成本高等特点,运用勘探思维,深入研究油源、疏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明确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田滚动开发的思路.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地震、电测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开展了多轮次的精细地质油藏一体化研...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以来,准噶尔盆地西缘胜利探区先后实现了浅层稀油、浅层稠油的突破,并高速高效开发了春光油田。科技人员运用石油地质新理论,对前人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勘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再研究,总结了该区油气生、运、聚、成藏的规律性认识,通过合情推理明确了勘探方向,取得准噶尔盆地西缘高凸起有望形成大中型油田的认识突破;立足实践、大胆开拓,通过油气源研究明确了车排子地区油源方向及层系;通过油气输导体系的研究证实了两个主要油气输导通道;通过沉积体系的研究为车排子地区储层预测及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在该区进行油气勘探,成功应用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类亮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子波拓频、测井约束反演、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先后发现稀油、高产油藏14个,浅层气藏6个,浅层稠油油藏3个,已经建成47.5×104t年产原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地震描述技术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围岩 ,从而更直观地描述储层 (或油层 )的发育情况。应用于油气地质储量计算 ,能有效地提高储量计算的精度。新滩油田馆陶组油层发育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 ,油层发育横向连通性差 ,变化快 ,单层厚度小。常规方法用钻井资料、构造等值线圈定含油面积 ,所计算的石油地质储量误差较大 ,应用地震描述技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雪芬 《石化技术》2024,(2):219-220+177
济阳坳陷渤深6块潜山为小型滑脱山,成藏条件好,构造复杂,油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裂缝、溶蚀孔洞为主,储层发育受构造,地层,侵入体等多因素控制。针对深6块整体储量动用程度低,不同小断块间产能差异大的特点,结合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储集体描述,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干扰试井资料,对断层封堵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考虑了地层分布特征和构造演化规律,开展了油藏类型的研究,并评估了储层发育规模和主控因素。通过这样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深6块不同区块的油藏特点,并为油田的规划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