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用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对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和其临床价值进行比较。 方法 随机抽取45例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确诊患者,使用13MHz高频超声与20MHz超高频超声对其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图像、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血流比例等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 两种不同检测频率(22MHz和13MHz)所检出图像的清晰情况存在明显差别(P<0.05);两种频率下血管瘤声像图特征构成比开展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最后还采用ImageMagic软件对两种检测频率下瘤体血流图像进行分析与比较,发现不同深度血流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均有P<0.05)。 结论 对于瘤体深度较浅,深度<0.6cm的浅表性血管瘤20MHz的超高频超声的检测效果要优于13MHz高频超声的检测效果,血流显像的能力也较强,在临床工作中其作用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对浅表性血管瘤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高频超声观察浅表性血管瘤的内部结构、形态分型和声像图特征,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供状况,以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53例浅表性血管瘤采用探头加压试验观察瘤体受压缩后形态变化及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性质和参数信息。结果 53例血管瘤中声像图特征分为类实性15例,占28%,表现为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压缩变化小、血供少;混合型26例,占50%,表现为网格状的实性组织与液性暗区相间,压缩变化显,血流信号较丰富;以液性暗区为主型12例,占22%,表现为大小不等或相互交通的管状液性暗区,界限模糊,压缩性好,显示动静脉血流流速曲线。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浅表性血管瘤的形态结构清晰,诊断可靠,可提供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皮肤声像图及皮肤(表皮和真皮)厚度差异性.方法 应用14 MHz高频探头对60名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皮肤声像图观察,并测量皮肤(表皮 真皮层)的厚度.结果 14 MHz高频超声可显示皮肤各层结构.皮肤表皮表现为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为低回声带,不同部位皮肤真皮与皮下组织分界清晰或不清晰.表皮和真皮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未检出血流信号.选择17点部位皮肤观察,其中男女组间12点相同部位皮肤厚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是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应用 HP-尖端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7.5~ 10 .0 MHz宽带线阵探头 ,诊断 16例脸部海绵状血管瘤 ,现报告如下 :本组 16例患者 ,均来自口腔科门诊患者。年龄 16~ 2 7岁 ,其中女性 10例 ,男性 6例 ,左脸部 7例 ,右脸部 9例。最大瘤体直径 5 .0 cm,最小瘤体直径 3.5 cm,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6例脸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为 :瘤体边界弥散 ,未见清晰包膜 ,形态欠规则 ,呈扁平状 ,未有球形感 ,加压探头 ,有压缩感。瘤体内回声不均匀 ,强弱不一 ,并见分隔状 (或网状样 )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呈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前后的声像图资料,并按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有效组33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静脉流速、阻力指数)变化的差异,总结出可靠的超声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有效组治疗后19例血流信号减少,全部瘤体厚度减小,31例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30例静脉流速降低,29例阻力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瘤体长径和宽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组上述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中,治疗6个月患儿瘤体厚度明显减小,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和随访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瘤体厚度的变化是最主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治疗前后的声像图资料,并按治疗结果分为治疗有效组33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静脉流速、阻力指数)变化的差异,总结出可靠的超声随访诊断指标。结果 治疗有效组共33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7%血流信号减少,全部瘤体厚度减小、94%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91%静脉流速降低,88%阻力指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瘤体长径和宽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无效组9例,其上述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中,治疗6个月患儿瘤体厚度明显减小,与治疗1个月和3个月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频超声在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随访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瘤体的厚度变化是最主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5例GT患者,并均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声像图特征:瘤体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呈低回声,其内及周边可见丰富的彩色色血流,呈花环状,小火球样,结论: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早期发现GT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内窥镜在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内窥镜技术在喉病变,特别是喉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可屈的小内径(8~10F)高频(10~20MHz)内窥镜式超声探头,对45例患者行喉腔内无创伤检查。在探头频率10MHz最大测及3cm,探头频率20MHz最大测及1.5cm,超声图像上能准确测量出肿瘤垂直直径大小及位置。结果 其中检查出32例喉癌,与周围组织相比,呈现出典型的反射矩阵波。在显微喉镜检查中,借助高频超声可扫查到T1声带癌(13例)、最小瘤体直径约3mm的浸润癌。但13例中有6例探测不到肿瘤(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尚未发现。T2~T3喉癌(12例)较易诊断,在声门上区和声门下区肿瘤较周围组织显示低回声区;T4肿瘤(7例)侵犯甲状软骨,在超声图像肿瘤的低回声区与甲状软骨内膜的高回声区有明显的反差。另外测及喉良性病变13例。结论 运用内窥镜式高频超声可在显微镜检查中对喉病变,特别是喉肿瘤的大小及相应浸润范围,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对保留喉功能的喉癌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浅表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神经鞘瘤患者采用频率为7.5~10 MHz的超声探头检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其血流情况,并沿外周浅表神经干走行方向,追踪扫查肿块与周围神经干关系.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1例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及手术病理不同大致分为均匀型14例,囊变型6例,不规则型1例.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正确诊断19例,误诊2例.结论高频CDFI对神经鞘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为神经鞘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软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频率为6~12MHz线阵探头对67例软骨骨折患者行高频超声、X线拍片及CT检查(41例)。结果高频超声检出软骨骨折67例(67/67,100.0%),其中甲状软骨骨折5例,环状软骨骨折2例,剑突软骨骨折3例,肋软骨骨折57例;X线拍片仅检出1例肋软骨骨折(1/67,1.5%);CT检出39例(39/41,95.1%)软骨骨折。在软骨骨折的检出上,高频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拍片(P〈0.01),高频超声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够较清晰显示软骨骨折并能动态观察其愈合过程,是一种较好的软骨骨折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实时彩色多普勒成像(TCCS)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电子相控阵变频探头,二维实时超声成像的超声探头频率为2.0~5.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为2.0MHz,对9例可疑动脉瘤患者在颞窗位置行横断面、纵断面、斜断面及病灶对侧(健侧)相应位置扫查,检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血流频谱、方向、速度等,并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CS实际成功检测8例,均为颅内段颈内动脉瘤,并经DSA证实;1例因声窗条件欠佳,未能检出血流信号。典型超声表现为在脑动脉血流的条形彩色信号中检出局部膨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血流信号,并呈漩涡状流动,流动速度及方向可有不同。二维超声检测动脉瘤直径为1.2~3.0cm,其中2例为1.2~2.0cm,6例为2.0~3.0cm。结论TCCS可作为行DSA检查前一种筛选颅内动脉瘤的辅助手段及随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部婴幼儿血管瘤与小儿静脉畸形的超声声像图特点,鉴别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0例深部婴幼儿血管瘤与30例小儿静脉畸形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其部位、范围、境界、内部回声以及血流信号、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与静脉流速等。结果深部婴幼儿血管瘤与小儿静脉畸形的境界、内部回声、血供、静脉流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部婴幼儿血管瘤与小儿静脉畸形的超声表现明显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二者鉴别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吴芳  范培丽  张晓雯  马岩  张艳 《上海医学影像》2011,20(4):280-281,284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价值。方法对121例经手术证实的初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用高低频探头相互结合的方法,先用低频探头(频率:3.5 MHz)进行右下腹及全腹检查后,再改用高频探头(频率:7.5~10.0 MHz)反复扫查阑尾区,观察各类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为88.0%。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方法,可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I)特征与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的58例患者的灰阶超声及PDI检查资料,按肿瘤最大直径(Dmax)分为四组:组1(Dmax≤1cm)8例、组2(Dmax1.1~2.0 cm)14例、组3(Dmax 2.1~3.0cm)20例及组4(Dmax 3.1~4.0cm)16例。观察四组不同大小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差异。结果 58例患者中,高回声51例(87.93%),低回声7例(12.07%);回声均匀44例(75.86%),回声不均匀14例(24.14%);肿瘤假包膜检出43例(74.14%),未检出15例(25.86%)。四组之间回声高低、均匀性及假包膜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0、0.183及0.511)。而以Dmax=2.0 cm为界,Dmax≤2.0 cm组与Dmax 2.1~4.0 cm组回声高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假包膜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DI能检测出所有小肾癌内部不同的血流信号,以穿入型、边缘型及混合型(边缘及穿入共存)多见,分别占31.03%、41.38%和24.14%。肿瘤周边以环状血流(30/58,51.72%)或半环状血流(15/58,25.86%)多见,少数患者肿瘤周边未检测到血流信号(13/58,22.41%)。四组之间肿瘤内部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肿瘤周边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小肾癌的灰阶超声特征因肿瘤大小不同而异,大多呈均匀高回声,假包膜检出率高,而PDI能清晰显示小肾癌血流分布特征,二者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5个体表婴幼儿血管瘤进行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其中69个血管瘤进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根据瘤体侵犯的组织层次进行分类,分析各类型声像图特点。结果三种类型血管瘤的回声构成比、血流构成比、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静脉流速具有统计学差异。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可显示血管瘤整体的血流空间分布,并能显示主要供应和回流血管的数目及位置。结论常规高频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对婴幼儿血管瘤进行诊断并分类,实时三维成像可直观立体地显示瘤体内的血管网,是二维超声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十二指肠肿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超声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对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二维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分型.结果 55例十二指肠肿瘤中以腺癌(30例)及间质瘤(22例,良性13例,恶性9例)居多,其余为淋巴瘤(2例)及神经纤维瘤(1例).声像图特征:(1)腺癌30例,超声仅显示肿瘤19例,以边界不清晰(18/19)、分叶状(15/19)、低回声(19/19)、无囊性变检出例数居多(18/19);仅3例(3/19)伴低位胆道梗阻;回声类型以局限管壁增厚型居多(14/19);其余11例原发肿瘤显示不清,仅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2)间质瘤22例,以边界清晰(20/22)、分叶状(16/22)、低回声(22/22)、无囊性变检出例数居多(12/22);回声类型以结节肿块型居多(14/22);(3)血流:55例中29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13例腺癌内部检出少许血流信号;8例间质瘤内部检出丰富或少许血流信号各4例;其余8例未检出血流信号;本组十二指肠腺癌中边界不清、无囊性变、局限管壁增厚的检出率均高于间质瘤(P〈0.05);(4)淋巴瘤2例,均表现为边界不清晰、低回声、无囊性变;回声类型均为全周管壁增厚型;(5)神经纤维瘤1例,边界清晰、低回声、无囊性变;回声类型为结节肿块型.结论 十二指肠肿瘤中以腺癌及间质瘤居多,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是两者的重要鉴别点,超声分型及血流特征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方法:采用10MHz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观察。结果: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诊断符合率为73%。乳腺导管不规则扩张呈局限性内有中强回声团,迭加CDFI,仅2例有点状血流信号,1例有条状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可以显示扩张的导管及导管内瘤体的特征,CDFI检测肿块内多数无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内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内血管瘤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肌肉内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7例肌肉内血管瘤,手术病理符合率100%。结论肌肉内血管瘤具有典型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彩色多普勒可发现瘤体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能检测出血流类型,准确的测量瘤体范围。  相似文献   

19.
材料和方法1988年9月~1989年6月,经双功超声明确诊断为动脉瘤7例,其中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瘤4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胫前动脉瘤),股动脉瘤2例,腋动脉瘤1例,全部经血管造影,CT或手术证实。方法采用彩色电脑双功多普勒超声诊断仅(Acuson 128),扇扫或线阵探头,频率3.5~5.0MHz.病人仰卧位,先用二维图像显示瘤体位置、范围、形态、瘤壁厚度、内部回声、动脉内膜情况,有无斑块等。用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在瘤体内及两端动脉分别取样,调节门和角度,以获取最大多酱勒频谱,观察频谱形态、频宽、窗口情况,从而判断是层流还是湍流,并计算最大流速。再用彩色多普勒显示,以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离探头为蓝色,可清晰显示瘤体与邻近血管的血流状况,根据血流方向、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低频与高频探头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120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低、高频探头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120例急性阑尾炎中,通过低频探头超声检出67例(55.8%),通过高频探头超声检出105例(87.5%);单纯性阑尾炎以及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高频探头超声检出例数明显大于低频探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周围脓肿低、高频探头超声均全部检出。结论高频探头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高于低频探头超声,但二者各有所长,在临床中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