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9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优2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在直视下复位后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共13足),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岁。均为高处坠落伤。比较手术前后B觟hler角(B角)、Gissane角(G角)以及跟骨长、宽、高的复位情况,术后参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提出AOFAS后踝和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5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B觟hler角由术前的(18.82±5.11)°提高至术后的(26.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00);Gissane角由术前的(111.07±15.36)°提高至术后的(124.56±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1);跟骨的长、宽、高度术前分别为(69.82±5.95),(42.07±3.68),(41.20±3.90)mm,术后(72.61±5.46),(39.10±4.02),(44.03±3.3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OFAS总分为88.2±5.9,其中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有效重建距下关节面,但应避免选择外侧壁严重粉碎,长、宽、高度及内外翻明显改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6于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手术的54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分为L形切口组与跗骨窦小切口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4 h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2例(71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跗骨窦组35例(38足),外侧切口组27例(33足).[结果]跗骨窦组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外侧切口组,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延长切口,21例)和常规组(采用L形切口,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B9hler角、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低(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B9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6、1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跗骨窦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确切,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3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情况,测量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Gissane角、B?hler角、跟骨宽度及高度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骨折均愈合,未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内固定位置改变和骨折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26/30。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sinus tarsi approach,STA)与经皮撬拨(percutaneous poking approach,PP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闭合性SandersⅡ、Ⅲ型骨折63例(69足)资料,其中经STA复位31例34足;PPA复位32例35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跟骨宽度、Böhler角、Gissane角、CT后关节面复位质量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或深部感染,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2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PA组比较,STA组手术时间短[(51.9±10.6)min vs.(88.0±21.8)min,t=-8.705,P=0.000],后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为优的占比高[94.1%(32/34)vs.65.7%(23/35),χ^2=8.603,P=0.003],AOFAS评分高[(91.1±5.9)分vs.(83.5±7.7)分,t=4.555,P=0.000]。2组AOFAS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1%(32/34)vs.77.1%(27/35),χ^2=2.757,P=0.097]。2组术后3 d跟骨宽度、Gissane角、Böhler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STA组改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STA组距下关节僵硬2足,创伤性关节炎1足,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PPA组距下关节僵硬7足,创伤性关节炎4足,腓侧撞击综合征2足,并发症发生率37.1%(13/35)。STA组并发症少于PPA组(χ^2=7.765,P=0.005)。结论与经皮撬拨比较,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关节面复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样可避免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筛选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切开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组采用“L”形外侧扩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记录相关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 微创组及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9个月和19.9个月。切开组有2例发生皮肤切缘表皮坏死。两组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术后微创组B?hler角平均13.1°±3.8°,Gissane角平均28.1°±7.8°;切开组B?hler角平均14.9°±4.3°,Gissane角平均26.2°±8.2°。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和VAS评分分别为(91.2±15.9)分和(1.7±1.3)分;切开组分别为(82.4±14.7)分和(1.9±2.1)分;SF-36评分微创组[(79.5±12.1)分]优于切开组[(70.2±12.4)分]。微创组4例、切开组15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僵硬。结论 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及距下关节僵硬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试验组)和外侧L形切口(对照组)内固定治疗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224例,试验组604例,对照组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Gissane角恢复更为满意,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更高,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边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可以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而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采用微创方法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A组)和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组(B组)。其中A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60(38.90±3.25)岁,SandersⅡA型14例,ⅡB型14例,ⅡC型6例;B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0~59(39.20±2.96)岁,SandersⅡA型8例,ⅡB型9例,ⅡC型3例。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跟骨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并对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花费进行对比,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54例获得随访,时间6~16(11.40±2.55)个月,失访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皮肤感染、坏死等伤口并发症发生;其中A组神经损伤1例,肌腱卡压2例,B组神经损伤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跟骨宽度、高度、Bohlers角及Gissane角的矫正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2±4.7)分与B组(88.7±4.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A组分别为(5 021.25±1 047.19)元、(6.31±4.75) d,B组分别为(13 591.35±1 975.21)元、(9.65±3.4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与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骨折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经济性高,但应注意避免选择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25例,采用L形切口内固定)与B组(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术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组明显少于A组(P 0. 05)。术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和B9hler角、Gissane角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B组均优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跗骨窦切口与L形切口内固定均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式,与L形切口内固定比较,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具有微创复位固定距下关节面、手术时间短及切口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67岁。左足4例,右足6例。SandersⅡ型6例,Ⅲ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1.2治疗方法腰麻下手术。患者健侧卧位。切口起自外踝下2 cm向第4跖骨基底部方向延伸3~4 cm,分别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2诊治的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空心钉组),23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结果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中位时间11.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空心钉组切口长度较钢板组短,手术时间较钢板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钢板组明显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钢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与钢板组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全螺纹空心钉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及术后足跟部的功能,但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跗骨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技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通过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治疗的32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39.29±9.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6例,交通事故伤6例。Sanders Ⅲ型21例,Sanders Ⅳ型11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三个时间点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应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于伤后3~5 d完成手术,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即刻Böhler角为32.54°±2.76°,Gissane角为121.56°±4.98°;术后1年Böhler角为31.72°±2.54°,Gissane角为120.50°±6.03°,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年Maryland足功能评分为(78.69±6.19)分。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MIPPO技术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办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6足)行闭合复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记录切口并发症情况,测量Gissane角、B?hler角,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术后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结合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术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观察组为18/21,对照组为16/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3例创伤性关节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结合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良好,跟骨的解剖形态及足踝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的56例单侧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进行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结果 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7(6~12)个月。4例出院后未遵医嘱进行制动,2周内下地负重,出现足踝肿痛,复查X线片显示复位轻度丢失,翻修后效果尚可。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10~18)周。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32例,良20例,差4例,优良率92.9%。结论经跗骨窦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可避免大范围软组织剥离,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51例55足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资料,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40足。通过跗骨窦入路行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5.7月。采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43足,良好7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90.9%(50/55)。术后跟骨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结论跗骨窦入路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简单、安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9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47足)采用跗骨窦入路(观察组),41例(45足)采用外侧L形入路(对照组)。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AOFAS评分为(88.3±6.9)分,优34足,良11足,可2足;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87.4±4.7)分,优29足,良10足,可2足。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