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江河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数量变动对河流及湖泊水域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在水域水体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在水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渔业水域是指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鱼虾贝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增养殖区。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的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在济西湿地试验水域启动2018年"测水配方"试验放鱼工作,该批次共投放鲢鳙鱼4万余尾,草鱼2万尾。济南市农业局、槐荫区农发局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到现场对试验承担单位进行了监督指导。"测水配方"主要是指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域营养状况、饵料生物现存量、增殖容量和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确定水生动植物资源养护的品种、规格、数量和比例,实现水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  相似文献   

4.
正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的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野生渔业资源群体、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维持自然水域的水产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海资源增殖试验和较大规模的人工苗种放流,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5.
水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水的理化性状是评价水体渔业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水域的理化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命和代谢活动,因此,水中的理化因素与水生生物密切相关。进行冰封型大水面增殖综合技术研究中,对水中的理化特点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期为发展冰封型水域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渔业水域是水生生物生存与渔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城市化的的快速扩张、对环境的破坏也给渔业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外部物质与能量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域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并造成生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物种的消亡。如果出现大面积急性注入,甚至可能造成水域内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7.
寇景莲 《河北渔业》2011,(11):54-55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江河湖泊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目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数量是92种,2000年专家评估认为需要保护的水生野生生物种类有169个。一些重要的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物种已濒临绝迹,如白鳍豚、白鲟是我国特有的,现在已不足100头了,如果不加强保护,子孙后代可能就看不到了。为此,2006年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生态学原理中的相生相克理论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分析了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水生生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利用生态学理论修复水域环境提出建议,以期为富营养化水体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由于水产养殖增产、环境保护、工程安全的需要,从国外引进及国内地区间引植水生生物,加之放生行为日趋普遍、数量逐步增加,这在达到引进、引植目的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引入地的生态环境、物种构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保护土著水生物种、抑制外来物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第五部分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水生生态系统.针对目前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占,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域生态荒漠化趋势日益明显等问题,为有效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本行动.  相似文献   

11.
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单位或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生物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起组建的"黄河水生生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成立大会。"联盟"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系统修复、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指导,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水生生态问题,从黄河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和渔业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着力突破黄河流域水生生物保护与水域生态修复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努力打造黄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有力举措。为提升长江流域渔政执法监管能力,维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管理秩序,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流域禁捕执法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全面适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禁捕后长江流域水生  相似文献   

14.
<正>水产养殖中,各种水生生物都有自身生存所需要的水硬度条件。水硬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也决定着水产养殖的产量、质量和效益。水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水硬度养殖水体的总硬度是指水体中所有硬度离子,包括钙(Ca2+)、镁(Mg2+)、钠、钾、铁、锰、铜、  相似文献   

15.
李永函  刘国才 《水产科学》1986,5(4):21-21,24
在研究利用浮游植物增氧促使鱼类安全越冬的过程中,发现在部分越冬水域内冰下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水生维管束植物。1986年3月,我们又对辽宁、吉林、内蒙的部分水体冰下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产氧速率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水温2℃,冰厚60-100厘米的水域中,茁壮地生长着菹草(Potamogeton)、扇叶水毛莨(Botrachium bungei)、  相似文献   

16.
<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向公共水体人工投放水生生物苗种、主动增殖资源的活动,是国内外通行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广东省滨临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4114公里;沿岸大小海湾510多个;海岛1350个,岛岸线2126公里。广东近海有鱼类1000余种,其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200种左右,经济甲壳类和头足类数上百种。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种类繁多的生物资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1月6日,以"增殖水生生物,优化水域环境"为主题的"2017年潘大水库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唐山市迁西县成功举办。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吴更雨、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月仙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水利厅、省环保厅、唐山市农牧局、承德市农牧局、迁西县渔民代表等单位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共增殖放流鲢鱼、鳙鱼、草鱼水生生物苗种约17万公斤。  相似文献   

18.
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及其条件选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娜 《水利渔业》1999,19(6):6-6
1 鱼类毒性实验鱼类毒性实验是研究水体中有害物质对鱼类不良影响的实验。鱼类和其它的水生生物一样,对水环境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的各种变化,反应十分灵敏。因此,鱼类和水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在进行江、河、湖、海等水域环境调查时,常常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种类繁多,难以用单一的理化指标表示其污染程度,但通过鱼类毒性实验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此外,进入水环境中的工业废水成分异常复杂,随不同的工业企业所使用的原料与生产出的产品的不同而不同,这就使废水的…  相似文献   

19.
<正>增殖放流是指采取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行为。增殖放流具有补充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增殖放流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放流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重要资源养护措施,放流范围覆盖我国江河、湖泊、水库、海滩等水域[1-3]。  相似文献   

20.
电厂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影响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温排水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一般性影响;介绍我国和美国4个不同环境背景的大型电厂温排水对当地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厂址特定因素和环境背景的影响;讨论电厂温排水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1)温排水可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改变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并可能导致栖息地的变化,但影响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2)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影响程度与厂址特定因素包括地理位置、受纳水体是海水还是淡水、受纳水体的体积、水交换速率、生物栖息地等密切相关;(3)为了准确评价温排水的影响,我国首先应根据不同海域、流域或湖泊的特点,选择出代表性重要水生生物并进行热影响研究,为不同流域、湖泊、海域温度基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应尽快制定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使得温排水限值能够满足国家水体质量标准,确保受纳水体中平衡土著的贝类、鱼类和野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育,并且已考虑了温排水与所有其他对物种重要影响(包括杀生剂的影响、取水卷吸效应的影响、过度捕捞、其他污染源的排放等)的累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