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内陆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随着鳗鱼养殖迅速发展,尤其是寄生性小瓜虫病对鳗鱼危害较大,寄生于淡水鱼类有一种为多子小瓜虫,对寄生无选择性,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和胞囊期,为鱼类寄生纤毛虫膜口目、凹口科的小瓜虫属,体为卵圆形,有伸缩泡。根据小瓜虫的生物学特性,笔者从1995年开设鱼病门诊和到福建、江西多家鳗场任病害防治技术员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治疗小瓜虫病的几种新的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奇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小瓜虫吸取鳗鱼组织作营养,并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小白点状脓疮。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毫米-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流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小瓜虫多寄生在体重0.4克-5克的幼鳗体表。水温15℃-23℃时适宜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高温或低温时均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3.
小瓜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纤毛虫 ,寄生在淡水鱼类上的是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 tifiliis) ,它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口腔、鼻、眼角膜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姜礼燔 1 997)。当病情严重时鱼类体表黏液增多 ,体色发黑 ,消瘦 ,呼吸困难 ,游泳异常 ,停止摄食 ,鱼体与固体物摩擦 ,很快成批死亡。我国水产科研人员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已研究出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和方法。关于防治鱼类小瓜虫的报道较多但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采用汞制剂、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甲基蓝等药物治鱼类小…  相似文献   

4.
正引起斑点叉尾鮰出现"白点病"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小瓜虫寄生和蠕虫幼虫寄生。一、小瓜虫寄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和观赏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的,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的胞囊,故有"白点病"之称(图见彩中插2)。由于小瓜虫没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绝大多数淡水鱼类受其危害。目前,小瓜虫病不仅给鲤、斑点叉尾鮰、鳗鲡和罗非鱼等所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及其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又叫白点病Whitespotedisease),是淡水养殖生产中极为常见的鱼病之一。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膜口目凹口科,寄生在淡水鱼体上的是多子小瓜虫,成虫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350~800um×300~500um,肉眼可见;虫体很柔软,可任意变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大核呈马蹄形或香肠形,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上。小瓜虫寄生处常形成1mm以下的小白点,当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有时眼角膜上也有小白点,并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6.
<正> 白点病又称小瓜虫病,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皮肤、鳍、鳃而引起的鱼病。该病流行广,是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我国白点病发病区几乎遍及全国养殖区。白点病防治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鱼病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作者于1972~1976年在将乐县鱼苗场工作期间,白点病连续几年严重流行。现根据几年来防治白点病的体会,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资料,就其防治方法、程序和药物优选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淡水名优鱼小瓜虫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Fouquet)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对鱼类危害较大的寄生原虫 ,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眼等部位 ,形成白色小点状胞囊 ,又称“白点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 ,呼吸困难 ,游动异常 ,有时与池内物体摩擦 ,导致表皮脱落 ,鳍条烂裂。小瓜虫侵入鱼眼可使发炎、变瞎。最终病鱼活动乏力 ,停止摄食 ,很快成批死亡。关于小瓜虫病的危害对象 ,国内多家资料已有共识 :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对观赏鱼及食用鱼的苗种危害严重。笔者近十年来 ,在从事淡水名优鱼养殖及对豫北…  相似文献   

8.
<正>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简称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体表和鳃上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类原虫病之一。然而,自特效药物(孔雀石绿和汞盐)被禁止使用以来,绝大部分化学药物通过杀死离体阶段小瓜虫达到防治目的,但在体抗虫效果有限且会对鱼体产生毒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使用。天然产物具有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是安全无公害水产抗寄生虫药的理想来源。  相似文献   

9.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s)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常常给水产养殖业和观赏鱼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小瓜虫病一直是全球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小瓜虫病的研究大多从治疗方法上入手,而忽视了对多子小瓜虫的基础研究,本文就多子小瓜虫的生态特性、病理学特征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旨在为国内小瓜虫病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部而引起的,是一种侵袭性寄生虫病。每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可直接看到病鱼的体表、鳃部或鳍条上,都布满了白色的不规则的囊泡,当虫体侵袭到鱼的眼角膜,就引起鱼眼发炎、变瞎,病鱼最终因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受阻而死。小瓜虫对所有的淡水鱼类都可寄生,常常能在短时期内,造成鱼种大批死亡,小瓜虫生长适温为15~25℃,一般多发生在初冬、春末和夏初。我地防治寄生虫鱼病常用药为晶体敌百虫、强力灭虫精、硫酸铜或硫酸钢与硫酸亚铁合剂。经使用,上列药物都不能防治小瓜虫…  相似文献   

11.
<正>病原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主要纤毛类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隶属于纤毛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亦能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尤以鱼苗、鱼种、  相似文献   

12.
小瓜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患小瓜虫病的鱼病死率很高,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鱼类的"癌症"。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小瓜虫属,寄生在鲤鱼、草鱼、鲫鱼、金鱼、大口鲶等鱼类身上,并导致大量苗种甚至成鱼死亡~([1-4]),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鱼病之一。Fouquet~([5])最早对小瓜虫进行了描述,将小瓜虫病的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小瓜虫病常在养殖场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曼红 《内陆水产》2005,30(8):33-33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目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等缺点:而且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杀灭作用不明显。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一初步研究.为生产上杀小瓜虫的药物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曼红 《齐鲁渔业》2005,22(8):10-10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以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采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的缺点,而且低毒药物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的杀灭作用不明显,冈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速效治理鱼类小瓜虫病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又属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其发病率和发病原因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染情况下,它的病情来势凶猛。不仅在草、鲢、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中发病,而且在鳜、鲈、鳗等特种养殖中也甚严重。它主要寄生各种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当其…  相似文献   

16.
网箱养殖翘嘴红鲌小瓜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养殖业户常常面临寄生性原虫的困扰,其中小瓜虫是致病性最强的原虫之一。小瓜虫学名为多子小瓜虫,是一种遍生性(周身遍布纤毛)纤毛虫,通常寄生于淡水鱼类的体表、鳍和鳃上,形成小白点,所以在生产上称之为“白点病”。该寄生虫会引起鱼的活动异常、上皮增生、呼吸困难以及机械损伤,继而带来病菌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4):31-3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为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  相似文献   

18.
《科学养鱼》2003,(4):62-63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又属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而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特别在近年来,由于放养密度增加,用药量加大及水质污染,它的病情来势凶猛,不仅在草、鲢、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中发病,而且在鳜、鲈、鳗等特种养殖中也甚严重。它主要寄生在各种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当其严重寄生时,鱼体的全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  相似文献   

19.
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两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病鱼体色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致死。该病感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10%。治疗方法:(1)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2)用0.3克/米3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同时用鱼虫必克拌饵投喂,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很好。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多种车轮虫,主要寄生在河豚的鳃部和体表,…  相似文献   

20.
小药方     
一、治疗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不限于那种鱼或大小鱼都能发生,对夏花和越冬鱼种的危害最大。小瓜虫寄生在鱼体皮肤、鳍和鳃丝上,吸取细胞组织作为自身营养,使病鱼瘦弱发黑,成群团状浮于水面,重者全塘死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