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肺腺癌进展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肿瘤相关蛋白,且在血清中表达增高,加速病变的进展,此机制可能与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进入血清有关[1].吉非替尼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是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癌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2].本研究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获益分析。方法随访2016—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代EGFR-TKI一线治疗的1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PFS将患者分为PFS≤3个月组、3~12个月组、≥12个月组,分析PFS的获益因素。结果一代EGFR-TKI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0.05),其中厄洛替尼进展的风险是埃克替尼的2.16倍,吉非替尼进展的风险是埃克替尼的4.48倍。PFS≤3个月和PFS≥12个月两组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埃克替尼组疗效最佳(埃克替尼对吉非替尼,P=0.009;埃克替尼对厄洛替尼,P=0.006),EGFR 19号外显子del (19del)突变组优于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组(21L858R)(P=0.024),腺癌组优于非腺癌组(P=0.044),中分化组优于低分化组(P=0.022)。多因素分析显示,埃克替尼组疗效优于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组(P分别为0.018和0.006),腺癌组优于非腺癌(P=0.015),中分化组优于低分化组(P=0.034)。结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EGFR基因等基线状态的不同可致不同PFS,一代EGFR-TKI药物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性凋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B7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关系,为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8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组织,所有标本均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 000法检测PD-L1、B7H3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组织中有32例(41.0%)发生EGFR突变,其中女性的突变率高于男性(30.8%vs 10.3%,P0.05),不吸烟者比吸烟者有更高的突变率(28.2%vs12.8%,P0.05)。PD-L1、B7H3在EGFR突变型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8.8%,均高于其在野生型患者中的发生率45.7%、43.5%(P0.05),且均与21外显子突变密切相关(P0.05),但未发现与19外显子突变相关(P0.05)。PD-L1在女性、不吸烟者及II~III期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男性、吸烟者及I期患者(P0.05)。B7H3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PD-L1与B7H3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D-L1、B7H3高表达在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以PD-L1、B7H3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这部分患者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治疗NSCLC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6年01月于我院诊治的60例经确诊为ⅢB或Ⅳ期的EGFR基因突变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EGFR-TKI一线治疗后疗效及无进展生存(PFS)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后,其中EGFR外显子21突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74.2%;EGFR外显子19缺失患者的ORR为68.9%,DCR为89.6%;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DCR、ORR相互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PFS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种不同EGFR基因突变状态下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吸烟史及性别是PF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NSCLC患者的治疗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是EGFR-TKI一线治疗后DCR、ORR及PFS的预测性因素。可作为NSCLC的疗效预测性指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位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对靶向药物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具有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及外显子21-L858R突变且接受靶向药物(EGFR-TK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以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其肿瘤无进展生存分布是否相同。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索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入组患者中EGFR外显子19-Del突变者24例,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18例。两组患者中除脑转移者比例有显著差异(39%vs.4%,χ~2=8.042,P=0.005)外,其余临床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对EGFR-TKI的总体疗效无显著差异(χ~2=0.803,P=0.669)。EGFR外显子19-Del突变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16个月vs.9个月,log-rank P=0.03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及肿瘤病理类型为腺癌者有较长的PFS预测因素(P=0.039,P=0.007)。然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外显子19-Del突变并非较长的PFS独立预测因素(P=0.152)。结论含有EGFR外显子19-Del突变晚期的NSCLC较含有EGFR外显子21-L858R突变者对EGFR-TKI的疗效更好。临床检测EGFR突变位点有助于预测疗效,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表达与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及KRAS蛋白的表达,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GFR及KRAS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EGFR及KRAS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EGFR及KRAS在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组织中的EGFR与KRA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 4%(67/90)、83. 3%(75/9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 2%(7/46)、19. 6%(9/46)(P=0. 025,0. 018)。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7136±0. 0652、0. 8751±0. 034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 2148±0. 0124、0. 2308±0. 0136 (P=0. 032,0. 029)。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22,0. 015),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17,0. 024,0. 01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中EGFR与KRAS表达呈正相关(r=0. 516,P=0. 023)。结论 EGFR、KRAS蛋白表达在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在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EGFR、KRAS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与化疗联合治疗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初治的晚期肺腺癌、经基因检测均为EGFR有效突变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周期)联合顺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周期)联合吉非替尼(250 mg,第2~14天,口服)治疗方案。4个周期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继续口服吉非替尼,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死亡。治疗期间允许给予患者止痛、营养支持等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无疾病进展时间(PFS),评估近期疗效及药物的毒副作用。随访时间截止至2015年12月。结果 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无失访患者。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2例(12.5%);疾病稳定(SD)10例(62.5%);疾病控制率为75.0%,中位PFS为20.4个月。未出现Ⅲ级及以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EGFR-TKI联合化疗,可延长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的PFS,患者的耐受性好。EGFR-TKI与化疗联合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肺腺癌的CT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病理组织都行EGFR基因检测,根据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成两组:EGFR突变组和非突变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37例患者中,71例(51.8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与非突变组比较,EGFR突变组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P<0.05)。两组在肺肿瘤大小、坏死、空洞、支气管充气征及远处转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无肺气肿、原发肿瘤的分叶程度、淋巴结的大小和状态是晚期肺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结论EGFR有效突变好发于女性,其CT的可靠预测因素为无肺气肿、原发肿瘤的分叶程度、淋巴结的大小和状态。在临床工作中,对晚期危重患者,当不能获取病理组织时,可以通过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来预测晚期肺腺癌是否存在EGFR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对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CEA、LDH与EGFR-TKI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以正常值为截点,治疗前血清CEA值正常9例,升高36例,两组控制率分别为4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血清LDH是否升高与治疗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值升高、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P=0.010、0.005),EGFR突变状态、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9、0.017)。结论治疗前血清CEA、LDH水平对肺腺癌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类型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经EGFR基因检测为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突变、并且接受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EGFR突变状态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中位总生存时间(m OS)和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收集108例患者,19外显子缺失组59例,21外显子L858R突变组49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线水平一致(P0.05),ORR分别为52.5%和44.9%(P=0.429),m PFS分别为12.3个月和9.1个月(P=0.000),m OS分别为25.7个月和20.3个月(P=0.051),1年生存率分别为93.2%和83.1%(P=0.042),2年生存率分别为56.8%和40.0%(P=0.030),不良反应相似,主要为皮疹。结论与21外显子L858突变相比,EGFR 19外显子缺失患者,一线使用EGFR-TKI时,PFS显著优势,OS有获益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使用化疗和EGFR-TKI靶向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EGFR基因检测为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病例资料完整的ⅢB/Ⅳ期一线接受化疗或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一线治疗方式分为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68例,其中化疗组患者40例(58.8%),靶向治疗组患者28例(41.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PS评分和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基线水平一致(P0.05);2化疗和靶向治疗组ORR分别为45.0%和17.9%(P=0.020);DCR分别为95.0%和71.4%(P=0.012),PFS分别为9.901个月和6.746个月(P=0.045);OS分别为21.738个月和23.611个月(P=0.378)。结论与靶向治疗相比,EGFR基因21外显子L858R突变肺腺癌患者化疗治疗在近期疗效及PFS上较有优势,OS未见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06~2017-12就诊并行EGFR基因检测的149例肺腺癌患者(突变80例,野生型69例)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比较EGFR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的CT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女性、无吸烟史、癌胚抗原(CEA)升高的患者EGFR突变率高(P 0. 05)。CT影像学:肿瘤伴有毛刺、胸腔积液的患者EGFR突变率高(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性别、CEA、毛刺对EGFR突变有预测价值。结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状态与性别、吸烟史、CEA、毛刺及胸腔积液有关联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CEA升高、毛刺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设计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是否能诱导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出现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及抑制EGFR基因表达后NSCLC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体外合成EGFR序列特异性dsRNA(dsRNA-EGFR),结合脂质体2000转染肺腺癌SPC-A-1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细胞的EGFR受体数量;适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EGFR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集落形成试验检测SPC-A-1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建立裸鼠肿瘤模型,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dsRNA-EGFR可使EGFR在蛋白水平表达下降71.3%、基因水平表达下降50.0%,SPC-A-1细胞集落形成下降66.8%,并显著抑制在体肿瘤生长,肿瘤抑制率为75.0%。结论 dsRNA-EGFR可序列特异性下调NSCLC细胞EGFR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奥西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老年晚期肺腺癌人群中二线及以上治疗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65岁及以上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 基线检测存在EGFR基因突变, 一线应用一代或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治疗疾病进展后, 在二线或后线应用奥西替尼治疗。结果患者中位年龄72岁。应用奥西替尼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3个月, 95%CI(10.8~15.2)个月。其中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etion, 19del)的患者应用奥西替尼的PFS优于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患者(12和24个月, P=0.028)。在EGFR耐药突变T790M阳性(T790M+)的患者中, 19del合并T790M+(19del/T790M+)的患者的PFS优于L858R合并T790M+(L858R/T790M+)的患者(10和28个月, P=0.029)。奥西替尼治疗耐药后有43.8%的患者存在脑或脑膜进展。奥西替尼耐药后治疗最常应用的药物为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奥西替尼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31.4%)、皮肤干燥伴瘙痒(29.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SCL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检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50例老年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62例,突变率为41.3%,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率分别为18.7%和18.0%。老年NSCLC组织中,男性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女性(P0.05),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低于非吸烟患者(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非腺癌患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无肿瘤家族史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比较有差异(P0.05)。EGFR基因突变型ERCC1高表达率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21和外显子19突变为主,性别、吸烟、腺癌、肿瘤家族史、TNM分期为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EGFR基因突变者ERCC1基因表达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Lewis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取移植瘤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测序,观察肺抑瘤膏对移植瘤的干预作用。方法使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腺癌细胞,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干预组予肺抑瘤膏,观察瘤体体积、瘤重,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及EGFR基因测序。结果两组移植瘤体积、瘤重、肿瘤抑制率、移植瘤生长指数、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EGFR基因测序示非突变型。结论肺抑瘤膏能够明显抑制EGFR非基因突变型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且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c-Myc及其下游因子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碳酸酐酶(CA)Ⅸ三者在肺腺癌和良性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2例肺腺癌病理标本及20例良性肺组织中c-Myc、PD-L1、CAⅨ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Myc、PD-L1、CAⅨ在肺腺癌和良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3%(23/52)、36.54%(19/52)、26.92%(14/52);15.00%(3/20)、0.00%(0/20)、0.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PD-L1、CAⅨ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三者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的不良进展关系密切,c-Myc可能通过调控PD-L1及CAⅨ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营造细胞微环境酸中毒而促进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和突变类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观察EGFR突变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淋巴结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石蜡标本,应用ADx-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接受EGFR-TK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PFS,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种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203例NSCLC患者,男性116例,女性87例,年龄为25~82岁。吸烟指数≥400支/者61例,小于400支/年和不吸烟者142例,腺癌152例,鳞癌21例,腺鳞癌14例,其他NSCLC16例。203例NSCLC患者EGFR总突变率为51.2%(104/203),包括19外显子缺失突变51例(49.0%),21外显子L858R突变44例(42.3%),19del及L858R总突变率占所有突变的96.1%,18外显子G719X点突变3例(2.9%),19del+L858R双突变3例(2.9%),1例20ins,2例T790M突变分别为1例19del+T790M和1例L858R+T790M。EGFR基因阳性突变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66.7%vs.36.2%);非吸烟组高于吸烟组(63.4%vs.16.4%);腺癌组高于鳞癌组(53.3%vs.33.3%),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标本类型如手术、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间无统计学差异,P=0.418。101例接受TKI治疗的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61.4%,疾病控制率(DCR)为71.3%,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个月。其中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ORR及DCR均要显著高于EGFR突变阴性及EGFR突变状态未明确人群(88.6%vs.16.7%vs.43.1%,P=0.000;95.5%vs.16.7%vs.56.9%,P=0.000)。EGFR突变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中位PFS较EGFR突变阴性及EGFR突变状态未明确患者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01)。进一步分析EGFR突变阳性19del组NSCLC患者ORR、DCR均高于L858R组(91.2%vs.85%,P=0.646;100%vs.90%,P=0.201);19del组NSCLC患者TKI治疗后中位PFS 14.5个月较L858R组10个月长,有统计学差异(P=0.01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高,以女性、不吸烟、腺癌为优势人群,EGFR敏感突变阳性者对EGFR-TKI疗效好,EGFR突变中19del者较L858R疗效更佳,基因检测结果可以较好地预测分子靶向药物的疗效,降低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P53基因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57例肺腺癌患者,分析TP53基因突变与未突变组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57例肺腺癌患者中,TP53突变患者为26例,突变率为45. 6%。TP53基因突变多见于吸烟以及ⅢB-Ⅳ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性别、年龄、合并EGFR突变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 05个月和6. 0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TP53基因突变多见于吸烟以及晚期肺腺癌患者,TP53基因突变提示着不良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是位居全球第一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首要因素[1]。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主要病理类型,约80%~85%确诊时多为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5%[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NSCLC突变频率最高的驱动基因,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晚期EGFR突变NSCLC一线用药,提升了患者生存时长与生存质量[3]。EGFR突变状态是决定EGFR-TKI疗效关键,常规组织活检样本不易获取,无法克服遗传学的空间异质性,液体活检有效弥补上述不足[4]。循环肿瘤DNA(ct DNA)由肿瘤细胞直接分泌,NSCLC EGFR突变与循环肿瘤DNA(ct DNA)丰度有关[5]。晚期NSCLC常伴恶性胸腔积液,采集简便,为组织活检替代标本[6]。本文对我院收治的98例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