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46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者进行SCL-90问卷及其对护理需求的自制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年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出有关护理对策.目的是使中年晚期癌症患者能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程度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心理困扰的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护理。结果 重新评价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努力成果, 以便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结论 有计划的对癌症患者进行深度指导及心理治疗,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存活期及生活质量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桂香  黄雪薇 《中国肿瘤》2009,9(3):198-201
目前癌症仍是难治性疾病,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对近年有关心理因素对癌症患者存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的文献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如何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来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癌症患者在就医、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难,这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态度、遵医行为、医患关系及生活质量等。因此,分析癌症患者的心理动态和情绪变化,掌握癌症患者应付心理困难的对策,疏导患者的心理反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痛苦心理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30%~60%的癌症患者可以产生痛苦的心理甚至发生抑郁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使住院时间延长,生活质量降低.并能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恶化等等。因而对癌症患者心理症状的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癌症患者痛苦心理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癌症患者的痛苦心理所谓痛苦心理,是指病人面临类似癌症这样的严重生活事件时所产生的心理紊乱的所有症状。它包括躯体不适、心理不适、器官功能紊乱、行为改变等症状,并使原发疾病的症状加剧。如Hopwood[1]对650名肺癌病人治疗前的痛…  相似文献   

6.
钱琳  黄雪薇 《中国肿瘤》2010,19(5):310-313
乳腺癌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由于其心理状态可影响到自身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便成为癌症治疗的组成部分。该文对目前有关国内外乳腺癌心理干预的文献作一综述,旨在探讨乳腺癌心理干预的方式及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56名住院癌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放疗护理、化疗护理和症状控制;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出院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比较,干预组功能量表显示躯体功能增强(P<0.05),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P<0.05);症状子量表显示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便秘、腹泻情况皆改善(P<0.05);总体生存质量子量表提示干预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躯体功能增强、情绪改善、认知提高,有助于控制和缓解身心症状,患者对自身整体健康状况自评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意义,以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心理干预计划。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52例癌症患者进行评定和相关分析。结果 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面对、回避负相关,与屈服未见相关。结论 不同的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有不同的影响,合理应用有利于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9.
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提出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对策.方法参照宁养服务综合评估表和我国1990年制定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拟定问卷,对南宁市及周围地区的312例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疼痛发生率为83.7%,其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9.7%和32.7%;心理症状方面,焦虑、孤独、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63.5%、34.9%和31.1%;总的生活质量评价,差以下占59.6%,一般占32.7%,好以上仅占7.7%.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加强癌症姑息治疗知识宣传,保证麻醉止痛药的供应,发展宁养服务是提高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相应的化疗、放疗、最佳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每周1-2次.入院后1-2日内及4周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CL-90、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SCL-90检测提示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敌对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抑郁/焦虑量表SAS及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QOL量表显示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增强;睡眠障碍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运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癌症患者心理和躯体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289例放,化疗住院患者随机进入干预组或对照组,采用情绪和生活质量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3次测查(放疗或化疗前,中,后),结果:组间比较,各项情绪指标和大多数生活质量指标以及总体情绪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干预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组内动态观察,各项情绪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在干预后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对放,化疗患者实施恰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在临床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癌症知识的普及 ,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 ,对于癌症患者进行保护性治疗越来越困难 ,患者一旦证实自己患癌症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感常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 ,如不给予正确引导对患者的生存期限与生活质量会发生巨大影响。1 临床表现由于对癌症的一知半解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 ,首先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 ,由于恐惧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甚至猝死。1 1 绝望 这是患者得知患癌症的第一个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拒绝或不配合治疗 ,不愿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沟通 ,进行自我封闭。1 2 烦躁或烦躁与抑郁交替 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及对治疗产生副…  相似文献   

13.
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反应及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6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进行SCL-90问卷及其对护理需求的自制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年晚期癌症患的心理状态和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出有关护理对策。目的是使中年晚期癌症患能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癌症患者在经历就医、检查、确诊、治疗、,康复等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心理适应过程与患者本人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和生活期望密切相关,它对患者的就医行为、配合治疗、生活质量以及医患关系等各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如何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并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已日益受到关注。二当癌症患者在出现首发症状时,能否及时就医并接受合理治疗,往往关系到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规范的抗肿瘤治疗。使用TDL生活质量测定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在心理干预前、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2次问卷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对计划治疗的完成情况。应用SPSS 1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 干预组患者能完成预计治疗的人数比为51例,对照组为38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TDL生活质量测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加入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能提高癌症患者的依从性,能提高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癌症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预感性悲伤是晚期癌症患者中常见的病态心理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本文围绕预感性悲伤的定义、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病房的13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ACT-G中文版问卷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量;采用MSPSS问卷对患者的社会支持进行测量;采用RS-14问卷对患者的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年龄对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71岁以上年龄段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低于其他组别。社会支持(P<0.01)和心理韧性(P<0.01)与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FACT-G总分与其四个维度间呈中低度相关,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生命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实施特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外在社会支持和内在心理韧性,进而帮助老年终末期癌症患者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减轻其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神经免疫学与癌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和转归之间的关系,是近十几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发现,心理行为因素与人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有关(即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行为干预技术能够改变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影响的机制.以后的研究应该注意健康行为对肿瘤生长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痛苦温度计(DT)是近年来在癌症患者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心理痛苦筛查量表.研究表明DT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大量癌症患者的快速筛查,其在了解癌症患者心理痛苦水平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敬战萍 《抗癌》2005,(4):31-32
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于自己健康和功能内涵的认识,对于医疗卫生工作的理解,以及对改善病人和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康复。肿瘤患者的康复问题比较特殊,特别是心理康复在癌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