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红 《中国医疗前沿》2012,(16):72+28-72,2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用于治疗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将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nRt)和游离脂肪酸(FFA)、OGTY、肥胖度、空腹血糖、糖脂代谢以及胰岛索敏感性的差异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糖耐量减低人群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BMI、FFA、腰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用于肥胖患者糖耐量异常的治疗,疗效显著。不但能显著降低FPG、2hPG、Fins值,而且还可以降低血脂(TG、TC、LDL-C)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5 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BMI、DBP、SBP、FPG、2hPG、LDL-C和FIN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FPG、2hPG、TC、HDL-C、FINS和HOMR-I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LDL-C和TG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效果较好,应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陈娟 《中外医疗》2012,31(24):97+100-97,100
目的本文对4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确定二甲双胍对肥胖以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以及进行饮食及活动指导等;对照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BW、BMI、WC、TC、TG、HDL-C、LDL-C、FPG、FINS、SBP、DBP、ISI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除DBP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外,BW、BMI、WC、TC、TG、HDL-C、LDL-C、FPG、FINS、SBP、ISI各项指数均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是减少人群肥胖以及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从而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MI、FPG、2hPBG、HbA1c、GLP-1、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GLP-1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BMI、FPG、2hPBG、HbA1c、TC、TG、LDL-C等指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而GLP-1与HDL-C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降糖益肾方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降糖益肾方、二甲双胍片.对照组45例口服二甲双胍片.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PG2h)、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TC、TG)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FPG、PG2h、Fins、TC、TG以及血浆粘比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IAI明显提高(P<0.01、P<0.05).结论:中药降糖益肾方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7.
顾哲  蒋晓真  顾佩莉  周斌 《上海医学》2005,28(4):325-327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等的影响。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磺脲类治疗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 周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E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PG、P2hPG、FINS、P2hINS TC、TG、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4 周后FPG、P2hPG、FINS、P2hINS、TC、TG、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IAI则明显增高(P<0.05)。磺脲类治疗组治疗4周后除FPG、P2hPG明显降低外(P<0.01和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增加IAI、显著改善内皮功能、降低ET,因而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干预糖稳态受损病例的结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素伟  李迎春  张艳霞 《河北医学》2008,14(10):1154-1155
目的:观察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对糖稳态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异常(IFG)病例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糖稳态受损病例提供更合理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案.方法: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断的糖稳态受损病例69例,经卫生宣教,自主选择干预方案,其中饮食运动组15例,二甲双胍组28例,拜糖苹组26例.观察时间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饮食运动组经干预6个月,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FPG及2hP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对FPG控制两组无明显区别,对2hPG的控制拜糖苹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治疗组TC、TG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对IFG病例建议选用二甲双胍,对IGT病例建议选用拜糖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来探讨长期格列美脲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9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和二甲双胍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格列美脲(37例),对照组加用瑞格列奈(32例),治疗时间2年。入组时和治疗结束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质指数(BMI)、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细胞功能(HOMA-β)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MI、FPG、2h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TC、TG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FINS、2hINS、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对照组2hINS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1),治疗组HOMA-β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差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长期治疗能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 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口服对超重人群糖代谢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128例糖代谢异常的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口服,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血糖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各项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联合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糖代谢异常超重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对超重者的糖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并分析中药降糖丸治疗并有糖调节受损的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并有糖调节受损代谢综合征中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中气阴两虚型的糖调节受损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患者共167例,其中治疗组81例,对照组86例,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超重组(BMI≥28kg/m2),肥胖组(BMI≥25kg/m2且BMI<28kg/m2),正常组(BMI<25kg/m2)。分别给予运动、生活方式干预,西医常规治疗,并且治疗组口服降糖丸,对照组为安慰剂,观察两组用药12周后各项指标尤其是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论:(1)气阴两虚型并有IGR的MS患者的BMI以25kg/m2≤BMI<28kg/m2为主。(2)基础治疗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患者的2hPG、主要作用于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同时又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肥胖组患者的BMI、TG。基础治疗虽不能从总体上降低HBA1C,但却可降低正常组的HBA1C。(3)降糖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BMI、FPG、2hPG。其中对于BMI治疗作用体现在超重组和肥胖组,可提高超重组的达标率;对于2hPG、TC治疗作用均体现在超重组。降糖丸虽从总体上对TC无显著的疗效,但是分层后,对超重组就有了明显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吡咯列酮联合治疗对肥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月在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比较,均明显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FINS、2hINS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HbAIc、hc-CRP比较,均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HbAIc、hc-CRP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时存在协同治疗效应,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将G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注射诺和锐,观察组诺和锐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记录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羊水过多、早产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治疗GDM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modified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very low calorie diets(VLCD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obes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METHODS:Eighty-five obese patients with IGT of spleen hypofunction and dampness accumulation typ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ed group(n=45)and control group(n=40).The treated group was given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short-term VLCD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weight-reduction treatment.The total course was 6 months.Change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fasting insulin(FINS),lipid metabolism,blood pressure,body mass index(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WC) were observed,and the outcomes were review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FPG,2hPG,HbA1c,FINS,HOMA-I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and the indexes of total cholesterol(TC),triglyceride(TG),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BMI and WC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 in the treated group.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 was hig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P<0.01).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 was found in the therapeutic course.CONCLUSION:The modified 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VLCDs has goo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s a treatment intervention for IGT with obesity,as it could improve glycometabolism,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s,BMI,WC and effectively cut-off and reverse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16.
郭世彪  高淑霞 《医学综述》2012,18(10):1606-1607
目的分析研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片,观察记录治疗12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2周后两组FPG、2hPG和HbA1c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且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在肥胖/超重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趋化素(chemerin)、鸢尾素(irisin)的影响。 方法 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按1∶1原则将112例肥胖/超重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two-hour plasma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腰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肠道微生态、adropin、chemerin、irisin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FPG、2 hPG、HbA1c、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腰围、BM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TG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肠球菌、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拟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adropin、irisin高于对照组,chemerin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超重型T2DM,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及肠道微生态,缓解肥胖/超重,安全性高,降低chemerin,提高adropin、irisin可能是两者联合发挥抗T2DM效应的一个分子水平机制。  相似文献   

18.
储辉  赵美华 《当代医学》2016,(26):121-12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FBG、2h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 FBG、2hPG 和 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腰围和 BMI 治疗后均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腰围和 BMI 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后,患者血糖显著下降,达到与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在患者体重控制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的关系。方法80例孕妇被分为GDM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其Visfatin、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及眼糖后1h、2h、3h血糖(1hPG、2hPG、3h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GDM组visfatin、FPG、1hPG、2hPG、3hPG、HOMA—IR、F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G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2hPG均有明显相关性(P均〈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2hPG是影响血清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G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GDM患者体内血糖增高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产后糖代谢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GDM病人931例并收集临床资料,在产后6~12周跟踪糖代谢转归情况,对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1例病人产后6~12周出现糖代谢异常者占33.08%(308/931),其中糖尿病35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14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葡萄糖耐量降低7例,葡萄糖耐量降低252例.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PG)、服糖2 h后血糖(2hPG)、服药3 h后血糖(3hPG)均高于正常组(P<0.01),新生儿体质量低于正常组(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OGTT FPG、2hPG、3hPG和新生儿体质量均是GDM病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OGTT的FPG、2hPG、3hPG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GTT FPG(OR=3.528)、OGTT 2hPG(OR=1.579)和OGTT 3hPG(OR=1.655)越高,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越高.结论:部分GDM病人产后会出现糖代谢异常,与孕期OGTT结果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做好随访管理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