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手机病毒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手机病毒名叫“VBS.Timofonica”,是2000年6月份在西班牙被发现的,该病毒会通过运营商Telefonica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任意用户发送骂人的短消息。而据最新的报道,一个名为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卡比尔”。毒C-BRAIN诞生于1987年,这个病毒程序会吃掉盗拷软件者的硬盘剩余空间,是公认的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早期的电脑病毒在当时也都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新的病毒纷纷出笼,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其他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电…  相似文献   

2.
《通信技术》2004,(2):105-105
担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手机病毒”。按照病毒的定义,那些使显示屏显示错乱,甚至使整个手机功能处于瘫痪状态的破坏程序并不是病毒,因为它们不能自物复制、传播。可自从把Java引进手机,随之产生的安全性问题也就备受关注,有些专家担心它采用开放的手机应用程序接口,会提高手机遭受病毒攻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 1.手机病毒的实现原理 手机病毒其实也和计算机病毒一样,它可以通过电脑执行从而向手机乱发短信息。严格地讲手机病毒应该是一种电脑病毒,这种病毒只能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传播而不能通过手机进行传播,因此所谓的手机病毒其实是电脑病毒程序启动了电信公司的一项服务,例如电子邮件到手机短信息的功能,而且它发给手机的是文档,根本就无破坏力可言。当然也有的手机病毒破坏力还是  相似文献   

4.
手机病毒与移动通信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天伟 《信息通信》2007,20(6):47-49
目前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3G/B3G的迅猛演进,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与此同时,手机病毒也已经开始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严峻威胁.本文阐述了手机病毒原理、攻击方式、主要类型以及手机病毒的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手机病毒所带来的威胁,对整个移动通信安全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3G/B3G的迅猛演进.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与此同时.手机病毒也已经开始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严峻威胁。本文阐述了手机病毒原理.攻击方式、主要类型以及手机病毒的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针对手机病毒所带来的威胁.对整个移动通信安全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庾晋  周洁 《移动通信》2001,25(5):30-31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可向手机乱发短消息的蠕虫病毒-VBS,然后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危害性和已发现的一些手机病毒情况,指出了黑客对手机攻击的方式。文章最后阐述了手机病毒发作的特征及处理方法,介绍了国际上手机毒工作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手机病毒与移动通信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融合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的智能手机成为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手机应用的种类,为移动增值业务,尤其是3G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终端基础。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流行也给手机病毒的滋生和肆虐创造了便利条件,手机正在成为黑客、病毒制造者的新目标。虽然手机病毒在当前阶段还未形成气候,但是随着未来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手机病毒将成为移动通信安全的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手机病毒的概念和历史、发展阶段、传播方式、对移动通信的危害及未来手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智能手机在手机消费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手机病毒对智能手机的危害也日趋明显.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正在不断地受到手机病毒的困扰。为帮助消费者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以社会保有量较大的诺基亚5800智能手机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彻底清除病毒的方法.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计算机病毒已不再陌生。而手机病毒与计算机病毒一样,也是一种由计算机编写的程序,与计算机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可以通过短信、彩信、移动网页浏览、程序下载等途径进行传播。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在2000年的西班牙,但它仅是一个名为"Timofonica"的骚扰短信,最多只能算作手机短信炸弹。该病毒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的一个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用户发送垃圾短信。直到2004年出现的"Cabir"蠕虫病毒,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它通过入侵诺基亚symbian操作系统进行不断地自我复制,并通过蓝牙接口向外传播。自此,手机病毒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安卓操作系统,把智能终端带入了飞跃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安卓平台病毒也呈现出爆发趋势。  相似文献   

10.
郑宏 《通信世界》2005,(14):15-18
病毒对手机用户而言曾经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可是近期关于手机病毒的话题一下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中国手机用户迅速增长,3亿多的用户数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大国。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通信安全,关于安全的问题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手机病毒产生的冲击波将会越来越强,给通信产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灾难。尽管有人认为智能手机是手机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国内智能手机用户还为数不多,手机病毒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移动通信领域各种增值服务的推出,尤其是3G时代即将到来,具有丰富应用和功能的手机必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势必会成为手机病毒的温床。  相似文献   

11.
病毒对手机的攻击不外乎三个层次:第一,通过攻击WAP服务器使WAP手机无法接收到正常信息。第二,通过攻击、控制“网关”,向手机用户发送大量垃圾信息。第三,直接对手机本身进行攻击,有针对性地对其操作系统和运行程序进行攻击,使手机无法提供服务。下面介绍一些对付手机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木马”病毒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本文对“木马”病毒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是未来几年内3G手机的发展趋势。人们在享受手机智能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饱受病毒的滋扰之苦。论文在研究手机病毒的原理以及演变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手机病毒常见的攻击形式提出了防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宏达 《新潮电子》2005,(11):189-191
要谈论手机病毒就要提Cabir,它是2004年6月份由国际病毒组织29A发布的首例概念性手机病毒.可以算是Syrribian手机病毒的鼻祖.现在的许多Symbian病毒中包含了Cabir或其变种。根据F-Secure公司的统计,截至2005年4月Cabir一共有20个变种。Cabir是一个通过蓝牙传播的病毒。会伪装成名为“Caribe.sis”(不同变种名称不同)的Symbian软件(图1)。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终端的智能化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逐步出现了各种手机病毒。本文介绍了手机病毒的产生、发展、重点描述了彩信病毒的现象、危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智能手机病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专业技术运用背景,描述了智能手机的定义和它具备的主要功能特征及其潜在威胁。基于对智能手机特征与手机病毒特点的分析,着重阐述常见智能手机病毒的主要类型、传播手段、隐匿方式和危害性表现,同时对手机病毒的定义和自身特点,特别是手机智能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病毒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旨在提升厂商与用户对智能手机病毒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手机病毒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发展历程,列举并分析了已出现的手机病毒种类。与传统PC病毒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手机病毒的发展及演进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Rall 《中国新通信》2006,(8):95-95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就是全体网民(除了黑客)的一块心病,小到个人数据丢失,大到威胁国家安全,网络病毒令人恨之入骨。而近日CCTV新闻报道: 重庆一女孩因收到陌生彩信,导致手机内的信息全部丢失,送修后被告知,居然是中了手机病毒。网络黑客已经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手机市场,虽然尚未掀起波澜,但潜在破坏力惊人。欣欣向荣的无线网络也许将是下一片病毒肆虐之地,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手机病毒攻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综合论述了手机病毒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并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几种典型攻击方式。在3G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这些研究对于以后手机病毒的防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哲 《数字通信》2007,(5):94-95
说起手机病毒,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陌生。然而,手机病毒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随着手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手机病毒大有蔓延之势。而且,手机病毒的危害性丝毫不亚于电脑病毒。如何预防和查杀手机病毒已经成为摆在手机用户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