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腹部外科》2012,25(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原因、处理策略及手术要点.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3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完全切除与不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和34.5%.再手术后并发症以出血及肠瘘为主.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既有肿瘤本身原因,也与手术相关.再次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术后复发病例的积极手段.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彻底切除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 ,但切除后的复发率较高 ,达 4 9%~ 88% [1] 。多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恶性程度较低 ,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者仍应积极争取再手术治疗。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复发的原因腹膜后肿瘤大多恶性程度较低 ,多数为局部复发或种植转移 ,较少远处转移。复发的病例中以脂肪肉瘤为多见 ,国内田氏[2 ] 报告 34例中 ,脂肪肉瘤占 16例。蔡氏[3 ] 报告33例复发的肉瘤中脂肪肉瘤也为 16例 ,其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肉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间皮瘤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有 :(1)首次…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飚  罗成华  陈凛  蒋彦永 《腹部外科》2001,14(3):155-156
目的 探讨原发及复发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经验 ,并分析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3~ 2 0 0 0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35 2例 ,并进行术后肿瘤复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手术 30 8例 ,恶性肿瘤 188例 ,良性肿瘤 12 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男性、恶性肿瘤、肿瘤残留者、肿瘤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者易复发 ,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是易复发的病理类型。结论 原发及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多数可行手术治疗 ,通过对影响复发诸因素分析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组织学分型、亚型转化、手术方式、周围组织器官浸润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结论 低度恶性的组织学分型、肿瘤无亚型转化、完整和彻底地切除肿瘤、周围组织脏器无浸润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率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发生亚型转化后,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度升高,完整和彻底切除率降低,周围脏器的侵袭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脂肪肉瘤病人经手术治疗27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脂肪肉瘤占同期经手术探查的原发性腹膜后及肠系膜实体瘤的31.6%(18/57);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增大的腹部包块与消化道症状:病理类型以高分化型多见(13/18);首诊后16例获得临床根治性切除,6例复发性脂肪肉瘤病人,共接受15次手术;全组合并单侧肾切除6例,部分结肠切除4例,部分空肠切除和胃大部切除各1例;肠系膜脂肪肉瘤手术多采用完整切除术(8/10)。结论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术,但不应强求根治;为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多发肿瘤不能完整切除者应积极实施姑息性减瘤术,多次复发者有条件可多次手术;采用完整切除术、尽量避免肠切除治疗对多发性及复发性肠系膜脂肪肉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术后腹腔复发患者1例,男,45岁,复发肿瘤大小约10 cm×9 cm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两次诊治过程及MDT讨论要点分析,复习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行开放腹腔多发肿物切除+胆囊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去分化型脂肪内瘤。经治疗后恢复良好出院。一个半月后复发,继续靶向药物(阿帕替尼500 mg qd)治疗。 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MDT及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充分评估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去分化型脂肪内瘤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6年5月收治的12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男3例,女9例,年龄27~73岁,平均55岁。体检发现者3例,有腹部或腰部疼痛症状者6例,腹部包块者2例,下肢疼痛者1例。肿瘤最大径5~21cm,平均11cm,均行手术切除。手术时间120-360min,平均210min;失血200~1500ml,平均524ml,其中输血5例,占41%,输血4001000ml,平均600ml。同时切除右肾1例,右半结肠1例,无重大手术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为脂肪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3例,神经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随访8例,时间3~60个月,平均28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6、9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1例术后1.5年因肝、肺转移而死亡,2例术后3~12个月局部复发,无法手术切除,转行放、化疗。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术前主要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其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不易发现,手术彻底切除较困难,术后易复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共手术治疗28次,首次手术15例,7例复发;再次手术14例次.首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率93.3%(14/15),较再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率76.9%(10/13)高;首次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率26.7%(4/15)较再次手术38.5%(5/13)低。再次术后并发症较首次手术并发症高,术中出血较首次手术多。术后复发时间1.5~75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后复发的间期随复发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手术切除越彻底,术后复发的间期越长。肿瘤完整切除患者预后良好,全组手术完整切除组5年生存率为45.5%,术后并发症2例,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术后腹腔淋巴瘘,均痊愈出院。首次术后病理3例黏液型、8例分化良好型、3例去分化型、1例多形性;再次术后病理4例次黏液型、5例次分化良好型、2例次去分化型、1例次多形性和1例次圆形细胞型,其中4例再次手术后病理类型与首次手术后不同。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常以腹部包块、腹胀为表现,CT和MRI等影像学为主要检查方法,病理类型多样,放化疗效果不明确,手术治疗为主,复发时可反复多次手术,预后与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发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8年收治的76例复发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74例再手术,共行126例次手术,首次复发、再次复发、三次以上复发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是62.2%、26.8%、11.4%.肿瘤完全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84.5%、71.7%、58.2%(P<0.01),肿瘤部分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39.3%、21.8%(P<0.01).结论 肿瘤切除不彻底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复发后再手术是首选治疗,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争取联合脏器切除达到完全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复发的肿瘤应于适当的时机再次手术,并采取恰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 An analysis of 37 cases WU De-qu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s and key factors of recurrent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7 patients with initial and recurrent RPLS admitted between 2002 and 2012 in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mong 37 patients, there were 13 patients with 22 case-times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total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initial patients, recurrent patients ha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worse biological behaviors??more likely to lead to clinical symptom, more obvious physical examination positive signs, stronger tumor invasive power, less complete resection and longer time of hospital stays. The interval without tumor burden turned shorter after multiple recurrences??and the survival rate become lower.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troperitoneal space and variousness of tumor’s morphology are important events for recurrence of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 It is the key factor to prevent recurrence and improve prognosis by critical complete and intact resection during the initi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Liposarc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that has an embryologic origin from mesodermal tissue depending on fatty tissue. Although liposarcoma is only 0.1% of all human neoplasms, it is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y subtype of retroperitoneal soft tissue sarcomas. This tumor grows slowly. Diffuse abdominal pain is its most frequent symptom and abdominal mass is the most common sign. Aggressive surgical treatment is basic to get a complete resection and a local disease control. This objective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arge tumor size it gets in the retroperitoneal location and the multiorgan involvement that require the resection of a high percentage of contiguous organs. We report a case of a giant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 presenting like continuous left hemiabdominal pain because of the visceral compression. The right kidney was involved and suffering from renal vessel enlargement without renal function. There is a high probability of microscopic residual disease and a good follow-up of the patients is necessary as well as an adjuvant radiation therapy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与手术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0-2000年经手术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69.7%患者以腹中,腰部肿块和/或腹痛就诊,术前确诊率为52.6%。获得随访62例,肿瘤完全切除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61.3%,姑息切除及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1.3%,37%,复发率分别为15.4%,60%。16例术后复发,其中9例再次行手术切除。结论 早期诊断,首次手术的彻底性,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生存率的三个环节,复发者再次手术仍可获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8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B型超声及CT检查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部肿块。小儿良性腹膜后肿瘤以畸胎瘤多见 ;恶性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成人良性肿瘤以神经纤维瘤多见 ,恶性以脂肪肉瘤多见。B型超声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 71%及 77%。肿瘤手术切除率 6 5 .0 % ,其中良性为 89.2 % ,恶性为 45 .6 %。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腹痛患者应提高警惕 ,以利于对腹膜后肿瘤早期确诊。B型超声和CT是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 ,肿瘤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的关系是影响手术切除率的主要因素。治疗应尽可能切除肿瘤 ,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孙晓明  曹天生 《腹部外科》2001,14(3):162-1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3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7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 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 ,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 ,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 ,其中手术治疗 6例 ,完整切除 5例 (占 83.3%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 ,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 ,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 ,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I_S)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手术治疗17例PRPL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手术30例次,其中13例次为首次手术,17例次为再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24例次(80.0%),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2例次(40.0%),肿瘤部分切除5例次(16.7%),探查活检1例次(3.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无论是首发还是复发,手术切除都是标准的治疗手段,晚期肿瘤姑息切除亦能减轻邻近压迫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7例。中位年龄53(26~78)岁。我院首次手术治疗6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24例。初诊临床表现: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4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初诊的43例PRPL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PRPLS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1例,年龄22~75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平均大小(17.6&#177;10.8) cm.行CT检查38例,定性准确率为81.3%;行MRI检查8例,定性准确率为80.0%.4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其中首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者40例,联合切除率为32.5%,中位随访39个月,首次手术完整切除且未复发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80.0%,术后复发患者3、5年生存率为72.2%、61.1%.结论 PRPLS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和MRI是PRPLS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PRPLS首次手术应争取完整切除肿瘤,对大多数复发病例仍应以积极手术治疗为主,完整切除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