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因、危险因素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青年卒中病因诊治水平提供一定支持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连续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年龄18~50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人口学、危险因素、临床、影像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应用规范化筛查流程根据TOAST分型进行病因诊断,比较上述变量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共入组青年卒中236例(男性69.1%),平均年龄37.4±8.10岁。男女患者在发病年龄,入院NIHSS和出院mRS评分无显著差异。67.4%的患者具有至少一种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常见(43.6%),其次为吸烟(33.5%)和高脂血症(31.4%)。男女患者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78.5%vs 42.5%,P=0.000)。病因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0),其中男性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50.3%),女性其它病因更常见(50.7%)。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和危险因素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相较于女性,男性更多合并常见卒中危险因素,病因更多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青年卒中病因诊断和危险因素筛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有助于优化诊断流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人脑胚胎发育中期的血管组成细胞进行分析,探索围产期卒中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 对公开发表的性别相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和血管单细胞转录组进行联合分析,确定性别差异相关的细胞类型。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确定性别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围产期卒中性别差异产生的潜在原因。结果 经过判定,在胚胎发育中期血管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的7例样本中,有4例男性和3例女性。典型的周细胞(P=0.018)和处于分裂状态的壁细胞(P=0.011)的表达谱与生物学性别的GWAS关联基因显著相关,而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全部5种内皮细胞类型与性别GWAS关联基因无明显相关性。总计345个基因在男性周细胞中显著高表达、619个基因在女性周细胞中显著高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富集在独特的生物学通路中,也同时富集在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中。结论 周细胞具有很强的性别差异性,可能是围产期卒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 方法 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 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吸 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及自身卒中风险的认识情况。 结果 共68 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 53.8%~88.0%;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 与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卒中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卒中风险 的比例越高(P<0.05)。 结论 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女性,其卒中风险认 识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初步研究伴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首发缺血性卒中(first-ever ischemicstroke,FIS)患者在入院时基线水平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1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连续入组的FIS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2005年对MS的定义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男性、女性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602例FIS患者中,男411例(占68.3%)、女191例(占31.7%),伴MS患者共234例,其中男117例,占男性FIS患者的28.5%;女117例,占女性FIS患者的61.3%。男性伴MS患者吸烟、饮酒发生率明显高于伴MS的女性(74.3% vs 14.5%,P <0.001;66.7% vs 4.3%,P <0.001)。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发生率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79.1% vs 34.8%,P <0.001;62.8% vs 38.9%,P <0.001;97.4%vs 89.1%,P =0.024)。女性伴MS的患者同女性不伴MS的患者比较,患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更高(67.4% vs 48.4%,P =0.011)。男性伴MS的患者同男性不伴MS的患者比较,在此卒中亚型上未见显著差异(29.2% vs 25.3%,P =0.490)。结论 在FIS患者中,女性患者MS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患者。在伴有MS的FIS患者当中,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而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常见的危险因素为中心性肥胖及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伴MS的女性FIS患者,更易感LAA性缺血性卒中,而在伴MS的男性患者中未见到明显卒中亚型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垂体瘤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垂体瘤卒中后手术时间,早期手术(≤7 d)28例,晚期手术(7~14 d)54例。结果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与同期非卒中病人相比,性别差异显著(P0.05)。平均年龄为(49.6±13.7)岁,与同期非卒中病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类型以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所占比例最大(41.5%),其次为促性腺激素型(32.9%),促甲状腺激素型所占比例最小(1.2%)。早期手术病人视力恢复程度优于晚期手术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垂体瘤卒中可能好发于50岁左右中年男性,有典型临床症状,病理类型以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所占比例最大。早期手术减压,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在参加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CC)的年会时曾说到:When women improve their own health,they can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ir children and therefore the health of our country。从近几年的发病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在女性患者这一点尤为突出。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显示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不亚于男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2个字"忽视"。忽视女性健康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忽视女性危险因素的存在,未予及时控制和治疗;忽视偶发症状,不能及时就诊造成疾病的拖延。以上3点直接造成目前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尴尬境况。该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地理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这一局面的形成更多在于对危险因素,如饮食结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重视不够。此外,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今更应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如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在偏远地区社会地位不高,以及家庭"冷暴力"等。因此,应举全社会之力,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对女性健康倾注更多心血。因此本期重点讨论了心血管疾病和卒中在性别方面的差异问题,以期能引起同行对女性卒中的重视,推进其研究。张维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性别反应性差异及其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搜集2012至2013年江苏省临床卒中中心包括南京、徐州和扬州地区,6家三级医院神经内科住 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内,行rt-PA静脉溶栓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不同性别之间的基线危险因素, 溶栓后颅内出血、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溶栓后10~14 d 对神经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可能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89例患者,其中女性111例,男性178例。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女性组年龄 ≥75岁比率,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球蛋白、高密度胆固醇、D-二聚体方面等凝 血水平,溶栓前平均收缩压水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发生率等高于男性组;在既往吸烟、饮酒史,大 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发生率,颅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提示的血管内 轻度狭窄率低于男性组;而两组在既往脑血管事件、糖尿病病史,血管内无狭窄率、中度及重度狭窄 率等方面未见明显性别差异。女性在入院时、溶栓后24 h内及10~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 斯哥昏迷评分、意识受累程度、颅内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率)均高于男性组,24 h内及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男性。而24 h内、溶栓后 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别差异。分别对女性组及男性组发病10~14 d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下降≥8分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0或1分)、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心 房颤动病史、基线高密度胆固醇水平与女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同时,入院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24 h较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程度,溶栓后10~14 d症状性脑出血发生,发病距离 溶栓时间≤180 mi n发生率与男性患者溶栓后10~14 d神经功能相关。 结论 在本研究中,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获益不如男性,与入院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入院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后24 h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既往有心房颤动病 史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女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分析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后抑郁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住院>50岁的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统计PSD发病率、诊断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对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PSD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结果显示222例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72例(32.4%)被诊断为PSD,其中4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②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5.8%、47.4%、39.7%;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P分别为0.000和0.012)。结论 本次调查中50岁以上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SD诊断率为32.4%;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9.
少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可能与卒中相关。作者以前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女性的缺血性卒中中65%有偏头痛,而对照组仅为30%。为进一步了解年轻女性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偏头痛、卒中与两个已知血管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和吸烟的关系,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资料来自1990年1月~1993年12月巴黎5个医疗中心的神经内科。年龄18~44岁的女性,经CT或MRI证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72例。为了解卒中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白人女性,该差异与文献报道的黑人女性与白人女性相比对心脏疾病和卒中的低知晓率是平行的.每年女性卒中的人数比男性多55 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