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活化法和迭靶技术,测量了入射氘核能量从3.2到13.3MeV范围内,Mo(d,x)~(95m)Tc,Mo(d,x)~(96g)Tc和Mo(d,x)~(97m)Tc反应的激发函数,并与复合核统计模型理论计算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活化方法测量了14MeV中子引起的Pb(n,x)203Hg,W(n,x)182Ta和W(n,x)183Ta的反应截面.中子注量由监督反应93Nb(n,2n)92mNb给出,中子能量利用90Zr(n,2n)89m+gZr和93Nb(n,2n)92mNb反应的截面比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王书暖  G.Reffo 《中国物理 C》1990,14(10):940-944
利用Hauser-Feshbach公式和包含角动量和宇称守恒的激子模型,同时考虑d核破裂效应的直接反应机制.使用合理的光学模型、能级和预平衡反应的物理参数,得到了52Cr(d,2n)52Mng,m反应的激发函数和同质异能比与实验值的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En~14MeV中子以27Al(n,α)24Na或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得的92Mo(n,d*)91mNb,106Cd(n,d*)105Ag;54Fe(n,t)52m+gMn,58Ni(n,t)56Co;51V(n,n'α)47Sc和92Mo(n,n'α)88Zr的反应截面.文中还列举了能收集到的数据以作比较,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5.
用中子活化法相对于54Fe(n,P)54Mn反应,在13.50—14.80MeV中子能区测量了Ba(n,x)134Cs,134Ba(n,2n)133Ba,140Ce(n,2n)139Ce,142Ce(n,2n)141Ce和23Na(n,2n)22Na的反应截面.并将所测的结果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中子能量是用90Zr(n,2n)89m+gZr反应和93Nb(n,2n)92mNb反应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在En=13.40—14.79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行的100Mo(n2n)99Mo,96Mo(n,p)96Nb和92Mo(n,α)89m+gZr的反应截面,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文中将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还对上述三个反应的截面进行了编评,给出了推荐的激发曲线.  相似文献   

7.
107Ag(n,2n)106mAg反应截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En=13.50—14.73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以27Al(n,2)24Na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得的107Ag(n,2n)106mAg的反应截面.在En=13.50,13.60,13.90,14.10,14.35,和14.73MeV处的截面分别为469±22,480±22,503±24,538±25,555±25和572±26mb.在文中还列举了一些国外已发表的截面数据以作比较.中子能量用铌锆活度比法测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活化方法测量了1?4MeV中子引起的185Re(n,2n)184gRe,185Re(n,2n)184mRe和191Ir(n,2n)190Ir核反应的截面.中子能量En=(14.7±0.2)MeV时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817±85)mb,(390±18)mb和(2038±82)mb.并利用HFTT程序计算了中子能量在7—18MeV范围内的截面值,给出了其中两个核反应的激发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9.
施兵 《物理学报》1977,26(4):333-340
本文把用于处理重离子引起的单粒子转移反应的Goldfarb-Buttle方法推广到多粒子转移反应。计算了12C(7Li,t)16O和20Ne(d,6Li)16O反应,用了16O的全相干波函数,考虑了某些反冲因素,并将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利用△E—E望远镜及Q3D磁谱仪,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5MeV α离子束轰击下,测量56,57Fe,59Co(α,d)58、59Co,61Ni核反应的精细能谱和微分截面角分布,微观DWBA近似用来分析实验数据.在56Fe(α,d)58Co核反应观测的9个强激发能级中,重点分析和讨论了6.79MeV和6.4MeV能级的性质,观测到迄今所能看到的最高拉长组态(1g9/2,1g9/2)9和首次确认了6.4MeV能级Jπ=1+.在57Fe,59Co(α,d)核反应测量中,未看到孤立强激发能级,它意味着强度分散在许多能级上,以致看不到孤立拉长态存在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Two 1Πg states of Na2 for v≤13 have been observed by using optical-optical double resonance (OODR)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oscopy. The intermediate levels in B1Πu state are identified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with the molec-ular constants for B1Πu←X1Σg+ transitions and confirmed by the complemen-tary A1Σg+←X1Σg+ polarization spectra. Absolute vibrational numberings of the (6d)1Πg and (7d)1Πg states are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OODR excitation intensities with the simulated Franck-Condon factors. The Dnnham coef-ficients and the Rydberg-Klein-Rees (RKR) potential energy curves of the (6d)1Πg, (7d)1Πg states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Ed=0.1—2.5M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Be9(d,p0)Be10(0),Be9(d,p1)Be10(3.368MeV),Be9(d,t0)Be8(0),Be9(d,α0)Li7(0)及Be9(d,α1)Li7(0.478MeV)诸反应。在Ed=0.150,0.220,0.401,0.706,1.005,1.301,1.484,1.750,2.000,2.250和2.500MeV共十一个能量上分别测量了这五群出射粒子在θL=10—155°区间的角分布。在θL=135°,Ed=0.1—2.5MeV,在θL=95°,Ed=0.1—2.2MeV,和在θL=112.5°,Ed=0.5—2.5MeV测量了Be9(d,p0)Be10的激发函数。在θL=135°和112.5°,Ed=1.2MeV,用较厚靶(100—300μg/cm2)测量了Be9(d,p0)Be10(0)反应的截面绝对值,结果为σ(p0)L=135°)=1.60mb/sr,σ(p0)L=112.5°)=1.55mb/sr。这样就得到了在此能区内,这五群出射粒子的截面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引群  田源  马中玉 《中国物理 C》2006,30(12):1242-1245
在唯象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到碰撞氘核的D态分量对跃迁矩阵元的贡献和4He基态D态成分, 从理论上计算了低能2H(d,γ)4He反应的天体物理学S因子. 理论计算的S因子在E<3MeV范围内与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 并预言了4He基态D态混合的几率为7.4%.  相似文献   

14.
蒲忠胜  李智  马军  李维学 《中国物理 C》2005,29(12):1150-1152
报道了在13.5—14.6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测得的160Gd(n,2n)159Gd和158Gd(n,p)158Eu的 反应截面值. 中子注量用93Nb(n, 2n)92m Nb反应截面得到. 由(13.5±0.2)MeV,(14.1±0.1)MeV和(14.6±0.2)MeV中子引起的160Gd(n, 2n) 159Gd反应截面值分别为(1940±83)mb, (2324±92)mb和(1983±77)mb, 158Gd(n, p) 158Eu反应截面值分别为(1.9±0.1)mb, (2.1±0.1)mb和(3.5±0.1)mb. 单能中子由T(d, n)4He反应获得.文中还列举了已收集到的数据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5.
95Ru的衰变     
通过92Mo(a,n)反应产生95Ru,对半衰期为1.65小时的95Ru的衰变Y谱学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95Ru衰变产生的130条γ射线,其中34条是新的.根据符合关系,将新γ射线中的29条放进了衰变纲图,同时确认了原纲图中7条γ射线的位置,发现了95Ru衰变子体95Tc的3个新能级,给出了95Ru新的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活化法测量了中子能量在12.8MeV到17.8MeV的59Co(n,p)59Fe,59Co(n,α)56Mn,59Co(n,2n)58Co三个反应道的反应截面值,实验的测量误差在3.3%—6.9%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用活化法和迭靶技术,在入射α粒子能量从10.4到26.5MeV范围内,测量了55Mn(α,n)58m,gCo、55Mn(α,2n)57Co和55Mn(α,α′n)54Mn反应的截面,并同激子模型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上述反应中存在平衡前发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活化法测量了中子能量在13.60MeV—17.77MeV的58Ni(n,p)58m+gCo,60Ni(n,p)60Co和62Ni(n,α)59Fe三个反应道的反应截面值,并计算了反应截面测量误差的协方差矩阵.实验的测量误差在3%—7%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李国政  姜景和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23-1030
用活化法测量了58Ni(n,2n)57Ni反应截面和58Ni(n,p)58mCo,58Ni(n,p)58gCo,58Ni(n,p)58m+gCo反应分截面,入射中子能量为14.10MeV和14.62MeV,所得结果与已有数据作了比较,首次给出了58mCo和58gCo产生分截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及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群的角分布和微分截面。氘核能量为13.3MeV,对C12和Ca40的反应,其测量角度范围分别为3°—167°和10°—164°,每隔2.5°或5°测量一点,其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这两群质子,在主削裂峯附近的实验点和用简单Butler理论算得的理论角分布曲线都符合得相当好;理论计算数据对实验数据在主峯处归一;由此而定得的核能级参数与前人所得到的是一致的。(2)大角度区的实验截面数值没有减小到象Butler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小,并有非常明显的次极大出现,其位置与Butler理论所预言的不一致;这些特点可以用扭曲波理论来解释,非氘核削裂机制也可能有部分贡献。(3)在C12(d,p)C13反应中,前角度区的截面有很大下降,而后角区则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现象都和Butler理论不一致;然而,这也可以用扭曲波来解释。(4)用主峯处的截面和Butler理论算得的基态的约化宽度,对C12(d,p)C13和Ca40(d,p)Ca41反应分别为r2=0.17和0.041;用扭曲波理论计算时,则得到较大的r2值,后者更接近于单粒子模型所预言的数值,基于上面这些事实,对本实验的数据使用扭曲波理论来进行分析似乎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