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一期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置入后旷置,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采用Harrs髋关节功能评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1例患者一期清创到二期翻修平均间隔5.6(4 ~ 11)个月,术后平均随访34(24~48)个月,未出现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7~43(30.71±13.52)分,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2~96(84.38±12.85)分,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达90.91%( 10/11).结论 二期翻修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能有效保留关节功能,感染清除率高,是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22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7±10.5)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5)分,(t=19.72,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7(22.6±2.0)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21例22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有21髋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男1例,女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6岁,平均55.3岁.单侧20例,双侧1例(该患者双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左髋Perner分型Ⅳ度,但无关节炎性反应状,未行手术).其余均采用北京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行人全髋关节置换.结果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5年,平均38.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9分,患者满意度为96%.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45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ml,平均出血量为100ml。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年10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7分和92.2分。随访8个月至3年,测量双下肢长度患肢比健肢平均长0.2em(范围0~0.7cm)。结论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3月,采用外侧切口,保留髋关节囊,对3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70 min,平均445 min.术中最多出血量为250 ml,平均出血量为10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3年随访,平均1年10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发生.术后3、6个月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0.7分和92.2分.随访8个月至3年,测量双下肢长度患肢比健肢平均长0.2 cm(范围0~0.7 cm).结论外侧切口保留关节囊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12髋,女2例4髋;年龄26—60岁,病程1-28年(平均5年),术前镜关节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28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5-5.5h,平均4.sh.术中输血60-160mL,平均100mL。结果8例均获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ms评分70-10分,平均8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7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隹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8年3月行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2±1.2)h,术中平均输血(620±120)ml.术后3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0±6.0)个月.其中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肢体不等长达1.5 cm,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假体脱位、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8.0±3.6)分,较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的(28.0±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严格病例选择、充分术前准备、重视手术操作、防治术后并发症及积极的术后康复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徐风 《现代保健》2011,(7):144-144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6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30个月,平均随访16.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6分,优5例(83.3%),良1例(16.7%),优良率100%。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 2000-01/2008-01,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进行至少8个月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术后随访时的X线片.结果 经过8~48(20.5±0.5)月随访,48例无1例死亡,假体无松动与下沉.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优16例,良2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 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5例(98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随访2~83(37±11.9)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58例(67髋)获得门诊随访;各型患者术后改良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P〈0.05);影像学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优良率97%。结论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有效方法,根据髋臼及股骨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方法 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5例37髋因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Harris评分30~64分,平均45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Crowe 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者,选用常规的非骨水泥压配型假体;CroweⅢ、Ⅳ型髋臼发育不良者,选用适当小号的、Zweym ü ller系统的非骨水泥双锥面螺旋臼和细而直的SL矩形股骨柄.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Harris评分60~95分,平均85分.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彻底松解,一般能在真臼处放置髋臼假体,并恢复肢体长度.  相似文献   

12.
李广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061-306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髋关节疾病患者82例(87髋),首次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7髋),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Harris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2例患者中有10例(11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疼痛组(72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2±4.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0.5±2.4)分,效果满意。疼痛组(10例)保守治疗4例,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2.1),与治疗前(55.3±3.6)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3.
吕厚忠 《现代保健》2011,(22):12-13
目的 比较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与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标准组,微创组39例,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标准组46例,行标准切口全关节置换术,切口长度>10 cm.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平均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及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和术后4周Harris评分.结果 (1)微创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标准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2)术后第2天微创组患者红细胞压积、C反应蛋白和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大腿中部周径增加值显著低于标准组(P〈0.05).(3)两组患者髋臼假体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切口全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小,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效果与传统标准切口手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 组采取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取传统经后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仅修补外旋肌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半年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关节后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A组的术中出血量(219.1±37.3)mL和术后引流量(112.5±44.6)mL均比B组(345.2±41.6)mL、(218.6±52.6)mL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A组患者术后半年 Harris髋关节评分的优良率(95%)与B组优良率(85%)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A组的术后半年内关节后脱位、感染、血肿发生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神经损伤和深静脉血栓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重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确切,且可有效预防术后脱位、出血、感染,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组中行保留假体清创术共6例,对失败的4例患者行二期翻修术,行二期翻修术5例,3例行一期翻修术;患者术后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时间24.6个月,未见感染征象;12例患者均获一期愈合,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50.6±6.42、68.2±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期翻修术患者间隔时间为2.1~4.6个月,平均间隔时间2.2个月;采取二期翻修术患者随访未见感染征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较复杂,针对术后感染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进行二期翻修术,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We studied the feasibility of telephone interviews to assess hip function in patients who had had a total hip replacement. One hundred patients attending the orthopaedic clinic for follow-up after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were studied. A 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was used. Since range of motion and deformity cannot be assessed by telephone, only pain and function were assessed. The maximum possible score was 100. Patients attending follow-up clinics were contacted by telephone one to two weeks prior to their appointment and a telephone assessment was completed. This was then compared with a face-to-face assessment in the subsequent clinic. The mean hip score obtained with the telephone interview was 85.2 and the mean hip score at face-to-face assessment was 86.1. The mea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dividual scores was -0.9 (SD 5.5).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 P=0.11). Only three patients had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0 point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Telephone questionnaires may be a useful adjunct to face-to-face assessment for patient follow-up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的2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平均为62岁,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为28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5.30±7.91)分增加至术后(82.30±11.21)分(P〈0.05),其中2例发生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复发,其余患者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0月,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患者(28髋),其中Ficat I期6髋,II期22髋。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4例(27髋)随访平均17个月,1例症状加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症状减轻,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3月VAS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12个月时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肯定,能够缓解疼痛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