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急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又称急性坠入性坏死性纵隔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胸部感染。其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文献[1]报道病死率为25%~40%。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3例急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纵隔胸腔引流,全部治愈,现报告  相似文献   

2.
继发于口腔和颈部感染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很少发生,但可导致败血症等并发症,病死率高.现报道1例因咽部感染继发坏死性纵隔炎而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感染并发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头颈部感染并发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16例头颈部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1-40岁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56.25%;以智齿冠周炎最多,占31.25%;自头颈部感染至纵隔炎确诊6~15d,平均11.5d;病程7~63d,平均37.3d;初期表现为发热,颌下、颈部肿痛,张口、吞咽困难,下行至纵隔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CT是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重要手段.颈-纵隔引流联合胸腔引流治愈4例,占25%;颈-纵隔引流加胸腔引流加胸廓切开引流12例,治愈9例,失败3例;治愈率81.25%.结论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值得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8-1058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临床外科一种凶险感染性疾病 ,病情发展极为迅速 ,病死率可达 30 %~ 5 0 % [1] 。我院自 1994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共收治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病人 1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收治的 11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4 3 1岁。起病后在 2 4h内就诊者 2例 (18 2 % ) ,起病后 4 8h内就诊者 8例 (72 3% ) ,起病后 72h后就诊者 1例 (9 1% )。患病部位上肢 6例(5 4 5 % ) ,下肢 3例 (2 7 3% ) ,臀部 1例 (9 1% ) ,背部 1例(9 1% )。住院天数最短 13d ,最长 4 3d ,平均 2 1d…  相似文献   

5.
坏死性筋膜炎是以筋膜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为主的严重化脓性感染 ,起病急 ,发展快 ,容易并发中毒性休克 ,死亡率高。本病易误诊为蜂窝织炎、丹毒等 ,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从而改善其预后。本院自1988年~ 1998年共收治 15例坏死性筋膜炎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1岁半~ 45岁 ,其中 11例在 10岁以下。发病后 2 4小时内就诊 7例 ,2 4~ 36小时 8例 ;入院后12小时内手术治疗 5例 ,12~ 2 4小时手术治疗 7例 ,2 4小时后手术 3例 ;住院天数 10~ 10 8天 ,平均 45天。本组病因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壁广泛坏死性筋膜炎的综合治疗措施和修复方法。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严重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引起,1例为会阴部Fournier坏疽引起。结果 1例腹腔镜胆道手术后因腹腔脓肿并发脓毒性休克死亡;4例治愈,其中3例使用了腹腔冲洗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VSD)技术;4例均采用局部皮瓣加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术和腹壁创面VSD技术成功修复。结论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腹壁软组织缺损,经过持续冲洗VSD后,采用局部皮瓣加大张网状皮覆盖可达到良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细高  戴闽  雷刚刚  邹健  胡靓 《中国医药》2008,3(4):256-256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发展迅猛,极具侵袭性和破坏性的软组织感染,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病死率极高。我院从2000年至2007年收治5例创伤导致急性重度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其病情进展迅速,3例死亡,2例致残。现就其中1例重症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假肉瘤性筋膜炎又称结节性筋膜炎,是由筋膜成纤维细胞结节状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通常发生于年轻人上肢,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我院病理科遇到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0年我院病理科诊断假肉瘤性筋膜炎9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6岁,平均34岁。发生于上肢4例,躯干、下肢各2例,头颈部1例。肿物均位于浅筋膜部位,直径0.6~6.5cm。病程3个月以内3例,3个月至半年2例,半年以上4例。4例诊断为假肉瘤性筋膜炎;误诊为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各2例,增生性筋膜炎1例。临床医生摘除肿物后均送病理科检查。2病理学检查肿物包膜不明显,切面…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该文报道了肛周合并下腹壁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并对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认为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急诊清创手术为治疗的关键,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术后伤口换药及全身对症支持治疗对疾病的愈后及转归影响重大,可为临床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快速进展的导致皮下脂肪和筋膜坏死的细菌感染;通常深筋膜和肌肉不会受累,但可以因为继发的肌腔隙综合征而发生坏死。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发病急、进展迅速,常并发脓毒血症、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如不及时正确治疗病死率极高,文献报道可到达8%~67%~([1-3])。坏死性筋膜炎按感染细菌的种类分为两型,Ⅰ型为非单一菌种的感染,包括非A组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70%的Ⅰ型坏死性筋膜炎是3或4种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该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 ,回顾分析了 5例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诊治经过及护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5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牙源性或颈深部感染所致的急性坏死性纵隔炎又称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DNM临床上发生率较低,其中以牙源性占多数。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易及时诊断,死亡率高。我科1999年1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5例DNM病例,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DN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DNM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杨清洞 《河北医药》1996,18(4):248-249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363000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外科杨清洞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往往死于败血症及毒血症,其死亡率高达30%以上。我院自1980年~1991年共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1病...  相似文献   

14.
小儿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极严重的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病变发展迅速,可伴有败血症,死亡率高。我院近年来收治小儿坏死性筋膜炎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个月~7岁,其中1岁以内者12例。病因:不洁肌注11例,外伤4例,病因不明5例。病变部位:臀部12例,腰背6例,头颈部2例。患儿均有患处(氵弥)漫性红、肿、痛、热,其中15例病变局部有紫血泡或淤血斑,部分患儿有休克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治愈7例,死亡1例;中毒性休克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血细菌培养阳性6例,重度代谢性酸中毒2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肠炎行肠切除肠造瘘1例;死亡1例原因为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凶险,进展快,其抢救成功率与确诊时间有关,关键要早诊断、及时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抗休克以及全身用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坏死性筋膜炎是表浅筋膜广泛坏死的严重软组织感染, 病情进展迅速,全身有毒血症,早期诊断难。现将我院近20 年,收治12例坏死性筋膜炎诊治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2-56岁, 平均31岁。因外伤后局部感染引起6例,肛周脓肿引起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合并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肛周脓肿合并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对其护理经验体会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治疗成功率为100%。结论肛周脓肿合并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且容易致使患者死亡,临床应对其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8.
3例坏死性筋膜炎误诊原因分析(河南省洛阳市150医院普外科471031)陈长年,冯福玉,王毅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外科感染。本病特点是起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我院普外科从1988~1992年曾收治3例,首次诊断全部误诊,死亡2例。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例下行性纵隔炎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颈、胸部CT扫描特征确诊。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抗感染和手术切开引流等。结果痊愈7例,死亡2例,均死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结论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颈、胸部CT检查是确诊DNM的有效方法。根据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切开引流,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临床发病少、病情凶险、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病人致死率高。其发病多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肝功能不全致坏死性筋膜炎临床报道较少,我院成功抢救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