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巨幼细胞贫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增殖细胞呈巨幼变为形态特征的一组贫血综合征,DNA合成速度减慢是其共同的生化基础。当体内储存的叶酸或维生素B_(12)耗竭不能满足机体造血需要时,出现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它是叶酸和维生素B_(12)缺乏的晚期表现。据统计巨幼细胞贫血病因中,95%为营养性叶酸或维生素B_(12)缺乏。诊断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_(12)治疗必须有特效。  相似文献   

2.
恶性贫血 1945年和1948年叶酸和维生素B_(12)先后被发现并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类似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效以后,才认识到恶性贫血主要系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_(12)所致。然而,目前临床医师在治疗恶性贫血时,使用维生素B_(12)和叶酸的剂量,大大超过患者的需要量,这不仅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而且会带来许多副作用。人体每天对维生素B_(12)的需要量为1微克。正常人每天食物中若能提供2微克,即不会引起维生素B_(12)的缺乏。妊娠妇女需要量稍增加。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B_(12)易引起皮肤痤疮、网织红细胞增加、尿酸增高等不良反应。另外,临床上有些虚弱无力、舌痛或手足  相似文献   

3.
巨幼细胞贫血是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因叶酸缺乏所致巨幼细胞贫血合并肝脾肿大者属少见,现就二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B_(12)(简称B_(12))和叶酸是与贫血有关的两种重要的维生素,而妊娠贫血又与两者有着密切的相关。据我们调查,妊娠早期B_(12)、叶酸值比正常妇女略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晚期B_(12)有62.5%,叶酸有35.7—36.9%低于正常水平,与国外报告近似。妊娠贫血B_(13)、叶酸低下,产后证明为恶性贫血者为数极少。这表明B_(12)、叶酸的代谢对孕妇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旨在进行正常早孕、晚孕妇血清B_(12)、叶酸值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B_(12)是体内主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参与体内的甲基转换反应,是N~5-甲基四氢叶酸转移酶的辅酶。体内维生素B_(12)缺乏时,叶酸代谢受阻,影响DNA合成和幼红细胞分裂而导致恶性贫血。测定血清维生素B_(12)浓度对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血液系统某些疾病的病情演变和动态观察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100例血清维生素B_(12)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郭鑫  唐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09-3410
目的了解网织红细胞(Ret)计数、血清叶酸(Fa)、维生素B_(12)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HL750血液分析仪、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与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ICIA)对30例健康对照组与11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网织红细胞的检测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溶血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计数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患者叶酸、维生素B_(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对溶血性贫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含量的变化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_(12)联合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贫血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清晨静脉空腹采血,分别检测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_(12)单独检测贫血检出率与联合检测贫血检出情况,比较观察组不同贫血类型应用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贫血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为(18.11±6.24)μg/ml、(1.71±0.79)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贫血检出率(92%)显著高于血清叶酸单独检测检出率(68%)及维生素B_(12)单独检测检出率(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观察组缺铁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_(12)联合检测贫血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_(12)联合检测在贫血早期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检出率高,误诊漏诊情况少。  相似文献   

8.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系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继发于叶酸或维生素B_(12)的缺乏,临床上多见于妇女、婴幼儿、儿童等,本文介绍我院在收治的贫血病人中,老年人巨幼贫28例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巨幼细胞贫血(MA)是指叶酸(FA)、维生素B_(12)(VitB_(12))缺乏或其它原因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外周血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MCH)匀高于正常。本症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中出现大量的巨幼细胞。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为提高对病本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1997年确诊的16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铁、维生素和叶酸盐缺乏: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人发生突然或长期衰弱的偶见原因是贫血。如果和手术有关,那么,贫血反映出红细胞生成不足或丢失过多。丢失过多意味着出血。出血常常(但不总是)提示手术后溃疡。慢性出血较少见的来源是胃残端的复发性溃疡或手术时被忽视的溃疡,糜烂性胃炎或无关的病变。红细胞生成受损是由于铁吸收不足或失血引起的缺铁所致;或是缺乏其他必须的、值得注意的内因子、外因子(维生素 B_(12))或叶酸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类型贫血病人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的变化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 43例不同类型的血液病贫血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含量 ,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 不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病程进展血清叶酸值呈递减变化 ,白血病活动期患者的血清叶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 ,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治疗前血清维生素B12 含量可较正常增高 ,但增高的程度可因血液病类型的不同而异。因此 ,测定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值对血液病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某些血液病的病情演变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春芳  蒋凤英 《吉林医学》2013,34(22):4446-444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于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缺铁性贫血孕妇共1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两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血常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有临床治疗效果。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数据,常规剂量组的患者治疗后的血常规数据与小剂量组患者相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3.2%,两组数据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能有效治疗妊娠期的缺铁性贫血,其中常规剂量的患者其临床血常规恢复较快,而小剂量患者则适用于轻度贫血患者。  相似文献   

13.
Between October 1998 and September 2000, 111 consecutive pregnant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Port Moresby General Hospital antenatal ward with a haemoglobin level of 6 g/dl or less were studie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severe anaemia were as follows: iron deficiency on its own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nother factor 66%--iron deficiency on its own 43% and combined folate and iron deficiency 23%--and folate deficiency 18%. Malaria was a contributory factor in 13 patients (12%). A combination of blood film, bone marrow study, serum assays of ferritin, folate and vitamin B12, and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anaemia. Ferritin levels on their own poor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iron in the bone marrow. A low MCV correlated well with iron deficiency anaemia while a high MCV was associated with folic acid deficiency. It would seem therefore that while a bone marrow study is mandatory to reac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severe anaemia, MCV,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d cell morphology on blood film, would be a good marker for iron and folic acid deficiency anaemia, especially as we do not have serum assays readily available for folate, ferritin and vitamin B12 in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14.
李冬雯  孙玉琴 《海南医学》2004,15(4):18-18,17
目的 研究正常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 2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62例正常妊娠妇女和 3 8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 2 水平。结果 妊娠妇女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 (P<0 .0 1) ,妊娠妇女血清维生素B1 2 水平明显低于非妊娠妇女 (P <0 .0 5 )。结论 妊娠妇女体内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 2 ,妇女在妊娠期应补充足量的叶酸和维生素B1 2 。  相似文献   

15.
Chen B  Lin G  Ni Z 《中华医学杂志》1999,(2):99-103
目的评价几种铁参数在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90例贫血病人(缺铁性贫血36例,慢性病贫血23例,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31例),做骨髓铁染色、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erumferitin,SF)、血清铁(Serumiron,SI)、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saturation,TS)等检查,应用似然比(LR)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方法,以骨髓铁染色作为金标准对以上的铁参数诊断慢性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判断慢性病是否合并缺铁性贫血时SF在25~44μg/L时的LR最大(58),sTfR>50nmol/L时的LR最大(60);ROC曲线下面积以sTfR最大(084),其他依次是sTfR/logSF(0.83)、SF(077)、sTfR/SF(0.74)、SI(072)、TIBC(068)。结论认为ROC曲线与LR对科学评价铁参数诊断价值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了贵阳市197例1.5月至4足岁小儿补铁前的营养状况,发现铁缺乏症患病率为50.8%。其中缺铁性贫血(IDA)为28.4%,均为轻度贫血,3月龄内无1例缺铁,总缺铁患病率以4.5月至2岁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产检且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孕晚期孕妇1 108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3 89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分为轻度贫血(n=587)、中度贫血(n=480)及重度贫血(n=41)。比较两组孕妇基线资料、贫血相关指标及血清维生素A、E水平。Pearson法分析两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叶酸、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维生素B1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维生素A、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贫血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中、重度贫血(P<0.05),中度与重度贫血之间血清维生素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贫血程度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显示,观察组孕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MCH、RBC、MCHC、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r=0.407、0.419、0.385、0.579、0.540,P均<0.05)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孕晚期缺铁性贫血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均较低,维生素A缺乏与缺铁性贫血密切相关,而维生素E与缺铁性贫血的关联较小。  相似文献   

18.
测定227例初产妇不同孕周血清铁蛋白(SF)等6项指标,观察到孕妇妊娠期铁贮备、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随孕龄增加而呈显著性降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和混合性贫血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贫血发生率为30.4%,贫血合并好高征发生率为27.54%,合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发生率为11.59%。而贫血引起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及胎儿窘迫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均较正常妊娠发生率高。结论指出,妊娠中,后期补充铁剂、叶酸和VB12是防治贫血及降低母婴合并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纵向分析本中心孕妇铁缺乏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早、中、晚期孕妇,筛选检测铁蛋白3次以上,检测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按照首次检查是否缺铁、贫血分为4组:铁缺乏贫血和不贫血组及非铁缺乏贫血和不贫血组,铁缺乏组予补充铁剂,研究孕妇缺铁情况及补铁疗效,分析补铁效果不佳原因。结果:符合中心研究要求的孕妇共994例,各期SF和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妊娠早、中、晚期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患病率分别为66.90%、78.41%、64.88%,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患病率分别为16.95%、14.13%、3.94%。经正规补铁治疗后,妊娠晚期ID及IDA均明显改善(P<0.001)。结论:铁缺乏现象严峻,但可防可治。孕妇进行SF检测,指导孕妇科学补铁,关注孕妇补铁的依从性,可明显减少妊娠期缺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LogSF 在炎症性肠病( IBD)合并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IBD患者161例,其中克罗恩病(CD)81例,溃疡性结肠炎(UC)80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完善血常规、铁代谢、C反应蛋白( CRP)、叶酸及维生素B12(VitB1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IBD贫血的发生率及病因.根据 SF将 IBD分成缺铁性贫血( IDA)组和非IDA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sTFR及sTFR/LogSF在IBD合并IDA中的诊断效能.所有病例随访至研究终点,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IBD合并贫血的发生率62. 1%(100/161),其中IDA 40. 0%(40/100),慢性病性贫血( ACD) 14. 0%( 14/100 ), ACD 与 IDA 混合 26. 0%(26/100),叶酸和VitB12 缺乏10. 0%(10/100). IDA组的血清sTFR浓度和sTFR/LogSF值明显高于非I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5. 5、306. 0,P <0. 001).血清 sTFR/LogSF的 AUC 值( 0. 937 )大于 sTFR 的 AUC 值( 0. 865 );sTFR/LogSF临界值( 2. 8 )处的特异度( 90. 9%)、敏感度(87. 5%) 高于 sTFR 的临界值( 4. 7 mg/L ) 处特异度(86. 0%)、敏感度(77. 5%). sTFR、sTFR/LogSF 与 CRP 无相关关系(r=0. 042、-0. 958,P>0. 05).结论 IBD合并贫血发生率高,其中以 IDA 为常见,检测血清 sTFR/LogSF和sTFR可以更准确地诊断IBD合并IDA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