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型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及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因PPROM而早产的174例不同孕周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ROM患者孕周与阴道炎症呈正相关,而与剖宫产、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结论:对不同孕周PPROM患者母儿情况作更多了解,有助于及时改善母儿状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早产因素及阻止早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为阻止早产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早产的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并与同期足月产200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35孕周的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是否进行保胎治疗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臀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高血压疾病等为早产主要原因。〈35孕周的PPROM所致的早产产前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及宫缩柳制剂保胎治疗,能有效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孕期各种宫颈阴道炎症,有“早产”、“流产”史及低社会层次未接受孕期保健者为早产高危人群。结论 对〈35周的PPROM给予适当的保胎治疗。对胎膜早破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对早产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孕期保健以及积极治疗孕前各种宫颈及阴道炎症。可有效地降低早产的发生率并减少早产对母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7年1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41例孕妇。结果68.29%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5周与孕35~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孕28~35周PPROM新生儿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2周前。结论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2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比。  相似文献   

4.
林梅  林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08-308,314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94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PPROM的易发因素中,宫颈炎、阴道炎占35.11%,而流产引产史占23.40%。孕28-35周与孕35,37周问,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孕28~35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者(P〈0.01)。PPROM母亲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包括正确使用宫缩抑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冯益敏 《中外医疗》2010,29(6):72-72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合并早产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的发病原因及其对其母儿的影响,并对28~35孕周和35+~37孕周作比较。结果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上有明显的差别(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提高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诊断及防治水平,以加强对胎膜早破合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其对母儿的危害以及提高围产医学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PPROM而早产的558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8—31+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高于非保胎组,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PPROM患者保胎治疗可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P〈0.05)。与非保胎组相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孕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是指孕周〈37周,临产前胎膜自发破裂,发病率约为10%。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婴感染。  相似文献   

8.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 labor complicated with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是指孕满28周而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早产和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且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围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将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现将我院早产并胎膜早破患者120例诊治情况给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红  周毛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501-502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由于36孕周后早产儿生存率与足月儿相近,32周前早产儿本身并发症较多、存活率较低等原因,所以本文仅对32-36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病例进行分析。PPROM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占早产30%。PPROM孕妇中只有7.7%-9.7%的胎膜破口能够自然愈合。而持续阴道流液的孕妇,60%在7d内启动宫缩。  相似文献   

10.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不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发生率2.0%-3.5%;30%-40%的早产与PPROM有关,由于其对母婴的危害,使临床处理变得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丽文  蒋琦 《浙江医学》2004,26(4):301-302
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是指发生在妊娠20~37周内的胎膜破裂且最终为早产者.这是一个临床上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若盲目等待,则可能继发感染而致母儿结局不良,若过早干预,则因早产增加围生儿病死率.本文将我院1993~2003年内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08例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指胎膜早破发生在妊娠28周以后,不足37周者,在所有妊娠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30%~40%的早产与未足月胎膜早破有关.孕期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期待治疗法是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处理原则.在此期间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宫内感染,预防宫缩,增加胎儿的氧供及营养物质,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非常重要.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估计和权衡期待治疗或立即终止妊娠的利弊,严密母儿监护、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可减少早产及改善早产儿预后,提高了孕妇及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126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军  徐红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1258-1259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 (PPROM )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 12 6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在可能使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 83例占 6 5 9%。孕 2 8~ 34 6周与 35~ 36 6周PPROM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孕 2 8~ 34 6周PPROM的新生儿病死率与孕 35~ 36 6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母亲产褥病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不同孕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对孕 2 8~ 34 6周PPROM者宜采用期待疗法。  相似文献   

14.
谭梅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83-1084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98例PPROM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wk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PPROM主要原因;另有一部分原因不明。结论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若积极干预、适当适长孕龄,可望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周永娥 《中外医疗》2011,30(23):28-29,3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胎膜早破而早产的21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8~34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宫内感染和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4~36孕周的孕妇,保胎组与非保胎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孕36~37周者,保胎组与非保胎组2组的产褥感染、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孕周的母儿结局比较,孕龄越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越高。结论根据不同孕周对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可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其疗效及对母儿结局影响明显不同。而做好孕前期检查和指导,有较避免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根据具体孕周处理早产胎膜早破才能有较的减少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PPROM)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15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孕龄组28-32+6周、33-34+6周、35-36+6周3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位不正、多胎妊娠、早产流产史是PPROM的主要因素。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甄劲仪  陆耀宁 《广东医学》2003,24(3):283-28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新生儿近期结局。方法:对64例PPROM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9%的PPROM存在有易发因素。孕28-34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周者(P<0.01)。4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0周前。结论:对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李红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905-3906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 rerupture of the mcmbrances,PPROM)是指妊娠37周内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发性破裂,孕妇中的PPROM发生牢2.0%~3.5%;30%~40%的早产与PPROM有关。长期以来,PPROM的处理是产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86例PPROM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相炎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母儿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2+6周、33~34+6周、35~36+6周3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位不正(臀位和横位)、多胎、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占据PPROM病因的前4位。不同孕周的3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产胎膜早破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1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分娩结局等。结果生殖道感染为诱发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首要因素;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的PPROM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3+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的患者(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为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28~33+6周的孕妇宜采用期待疗法,延长妊娠天数,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