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三官殿镇两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改水前后环境氟含量及8 ̄12岁儿童氟斑牙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改水后饮水氟含量、8 ̄12岁儿童氟斑牙率、氟斑牙指数、群体尿氟值等均较改水前有显著下降,改良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珍珠庙村各项指标显示,氟中毒病情已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2.
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燃煤型地氟病不同流行强度的5个有代表性的病区乡和对照区调查,发现其主要氟源均来自煤烟污染,从煤炕玉米、辣椒中摄入氟量占总摄氟量的74.25-94.92%;总摄氟量与氟斑牙率,尿氟均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8-15岁氟斑牙率与总摄氟量、尿氟均值呈半对正相关,8-15岁缺损型氟斑牙率、乳牙氟斑牙率分别与总摄氟量、尿氟均值呈直线相关,总摄氟量与尿氟均值呈直线相关,推算出7个回归方程式。中国燃煤地氟病区划分标准进行了讨论。建议选用总摄氟量、8-15岁氟斑牙率、8-15岁缺型氟斑牙率、乳牙氟斑牙率、尿氟均值作为病区划分指标,并提出了病区划分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3.
改水后儿童氟斑牙、尿氟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和总结广东省改水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疫效果,从1993 ̄1999年对丰顺县的轻病区(大寨村)、中病区(湖陂村)和重病区(安全村)的饮用水氟情况和8 ̄12岁儿童氟斑牙率及尿氟、水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全村改水后饮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呈逐年下降的的趋势,尿氟含量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反,改水后湖陂、大寨2村的饮水氟很不  相似文献   

4.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儿童的膳食结构与氟斑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内儿童膳食结构与摄氟量、氟斑牙的关系。方法:对保护区内定日县的403名,聂拉木县的116名藏族儿童采用询问-计算法进行了膳食结构及日总摄氟量的调查。氟化物及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法。氟斑牙采用TSIF分级标准。结果 在定日县儿童日总摄氟量达到8.039mg,氟斑牙患病率达75.93%,为重度氟中毒流行区。在聂拉木县,儿童日总摄制量2.797mg,氟斑牙发病率25.86  相似文献   

5.
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超轲  孙淑庄 《卫生研究》1996,25(5):282-286
在全国选轻、中、重和极重4个燃煤型氟病区和1个对照区及高(饮水型氟病区)、适宜和低饮水氟地区各2个,共11个调查点,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不同摄入氟水平。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空气、饮水和食物氟含量,8~15岁和>15岁2个人群组的日总摄氟量、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率以及尿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煤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28mg与3.10mg,在饮水型氟病区8~15岁和>15岁人群的日总摄氟量分别小于或等于2.34mg和3.54mg时,无重度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尿氟属正常范围。根据这些结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人群总摄氟量的资料,提出了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建议值,8~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2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2.4mg;>15岁在燃煤型氟病区为每日3mg,饮水型氟病区为每日3.5mg,为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提供了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天津市近郊氟危害地区改饮滦河水后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效果做了调查分析,选不同改水年限的8-12岁儿童开展氟斑牙及尿氟调查,改水11年后氟斑牙指数0.31,呈非流行趋势,改水6年后氟斑牙指数为0.91,氟斑牙的流行趋势明显降低,且中,重度氟斑牙率明显减少,尿氟含量变化改水前为4.95mg/L,改水后3个月为2.2mg/L,改水后6个月为1.57mg/L,改水后2年为1.78mg/L,改水3年后为1.  相似文献   

7.
含氟牙膏对改水降氟区儿童氟斑牙病情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含氟牙膏对改水降氟区儿童氟斑牙病情影响。方法:选择已改水12年以上的病区村的8~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和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随着饮水氟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含氟牙膏使用组大于不使用组。结论:改水降氟区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增加了儿童的摄氟量,会引起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评价河田镇改水降氟对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和水氟.[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3%;尿氟含量中位数1.13 mg/L;水氟含量0.07~0.43mg/L.改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控制的国家标准.[结论]改水降氟后,儿童摄氟量下降,氟毒性效应指标改善,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发挥了改水降氟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燃煤污染型氟病区改灶降氟10年后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竹溪县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改灶降氟10年后环境氟含量及人体总摄氟量与氟斑牙发病率。「方法」现场调查和测定。「结果」改灶降氟后室内空气氟含量下降为0.0196mg/m^3,氟斑牙率降至57%。人体总摄氟量为3.28mg/day。「结论」氟斑牙人发病率与人体总摄氟量较十年前虽有降低,但氟污染源仍未消除。未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水氟现状、改水进度、工程运行情况及防治效果,为进一步 改水降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天津市全部涉农区的1/3乡镇中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开展饮用水氟含 量、改水情况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调查。结果 2016 年共调查天津市733 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 改水率为71.76% (526/733),改水村中水氟合格村占60.46% (318/526);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合格的占 56.48% (109/193),停用和报废率为12.44% (24/193)。共检查47117 名8~12 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为40.85%,不同改水方式地区氟斑牙患病率不同,集中连片管网和市政管网改水方式覆盖地区的儿童氟 斑牙患病率较低。结论 天津市改水降氟防治饮水型氟中毒颇有成效,尤其是集中连片管网和市政管网改 水方式覆盖地区效果显著,但受高氟危害的病区依然存在,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关键词:饮用水;饮水型氟中毒;改水率;降氟改水工程;氟斑牙;患病率;改水方式 中图分类号:R59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11 0814 05  相似文献   

11.
《Nutrition reviews》1967,25(5):136-138
Radiography of the forearm is the survey method of choice in the diagnosis of eletal, because calcification between the radius and ulna is the commonest and most striking abnormality.  相似文献   

12.
氟中毒对机体的作用是广泛的,非特异性的。不仅可造成骨骼和牙齿的损害,也可造成机体其它器官和系统的损害。氟化物小剂量、短时间应用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大剂量、长时间染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则明显抑制,并可使细胞因子活性受到抑制。本文从氟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的释放等方面的影响及对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郑州市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与分布;了解降氟改水工程的进展、运行和报废情况。[方法]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水氟,氟斑牙检查按Dean法分度。[结果]通过本次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普查,可以确认目前仍有258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自然村;自1982~2004年底共建降氟改水工程464处,受益自然村达671个,受益人口311 118人,正常运转的工程434处(93.5%),报废工程30处(6.5%)。[结论]通过调查澄清了目前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与分布;澄清了2004年以前已建降氟改水工程运行和报废情况,为地氟病长期防制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李亚伟  胡留安  吴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489-3491
[目的]了解许昌市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范围和干预措施落实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所有自然村居民饮用的各类水源进行调查,水样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高氟水源筛查,对饮水含氟量超过1.1 mg/L 自然村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对已建降氟改水工程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结果]高氟水源筛查覆盖面为全市6个县(市、区)84个乡镇5 419个自然村,饮水含氟量超标自然村1 093个,占20.17%;病情调查3个县(市、区)14个乡镇246个自然村8~12岁儿童10 743人,患氟斑牙人数3 760人,患病率35.00%,调查已建降氟改水工程316处,正常运转103处,占32.60%,由于管道失修、电机损坏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工程有96处,占30.38%;由于水井塌陷等原因报废工程有117处,占37.02%. [结论]许昌市地氧病分布范围广,病情重,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已建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低,报废严重,应切实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研河南省方城县北部居民慢性氟中毒的现状,探求地方性氟中毒的致病因素,提出防治措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防病治病的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筛选地方性氟中毒的区域;用国颁标准方法和分析化学实验技术测定样本的氟含量. [结果]方城县北部的4个乡镇17个行政村,常住居民的总体患病率为11.7%-58.5%,杨集乡范营村范营自然村高达67.5%,均属于饮水型慢性氟中毒. [结论]范营自然村地方性氟中毒严重,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硒对氟致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预防试验、治疗试验。预防试验以先水后氟为对照组,即大鼠先饮用自来水后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3个先硒后氟组分别先饮用0.375、0.75、1.5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再饮用50mg/L的氟化钠溶液,先后暴露的时间各为6个月。治疗试验与预防试验喂养顺序相反,以先氟后水为对照组,3个先氟后硒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溶液浓度与预防试验相同,先后暴露时间也各为6个月。染毒完毕后测定大鼠肾脏组织的氧化水平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预防试验中,与先水后氟对照组相比,先低硒后氟组和先中硒后氟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先低硒后氟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试验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硒对氟中毒致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方式中,硒的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其中0.375mg/L是本实验条件下硒对慢性氟中毒致大鼠肾脏损伤的较有效的预防作用剂量,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硒对氟中毒预防作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鼠实验性氟中毒血清唾液酸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F制备大鼠亚慢性氟中毒模型,测定大鼠氟中毒后血清唾液酸水平。结果表明,大鼠染氟后,血清唾液酸水平高,提示,血清唾液酸可能是氟中毒早期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黄南州人群氟中毒的调查,分析掌握该地区氟中毒特征.[方法]在该地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用氟离子电极检测氟化物,用Dean氏法检查氟斑牙,临床氟骨症诊断按国标(GB 16396-1996)进行.[结果]氟含量年龄段均值:水源的水氟含量在0.22~0.29 mg/L之间(国家标准<1.0 mg/L),茶水氟含量在1.34~1.54 mg/L之间,尿氟含量在1.03~1.77 mg/L之间,50岁以上人群的尿氟含量超标(WS/T256-2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的尿氟含量递增,成人的尿氟含量高于儿童(t=1.9610,P<0.05).小于40岁的人群,茶水氟摄入量与尿氰排出量之差减少.各年龄段氰斑牙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氟骨症检出率则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黄南州氟中毒特征与国内对饮茶型氟中毒的研究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砖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赵燕 《营养学报》1997,19(3):310-315
调查表明,四川、甘肃部分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居住地水源氟浓度在0.006~0.0178mmol/L之间,且无其他氟污染,但4个民族居民均长期、大量饮用砖茶熬制的奶茶,奶茶含氟量在0.138~0.196mmol/L之间。4个民族8~15岁少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分别为:藏族51.20%、指数1.33;蒙古族51.75%、指数2.00;哈萨克族84.42%、指数3.05;裕固族75.75%、指数2.57。他们每人每日总摄氟量是国际公认最高限量的1.42~2.52倍。相关分析表明,造成4个民族儿童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是奶茶(n=15,r=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