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道疾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例确诊有泌尿道疾病的患者所做的16排CT尿路造影原始影像资料,在工作站应用多平面成像(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进行泌尿道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先天尿路畸形2例,输尿管外压性梗阻1例,输尿管结石16例,输尿管结核1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简便无创,比静脉肾造影能更好的显示泌尿系统结构。其清晰的重组图像对显示泌尿道病变及其比邻关系价值独特,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综合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螺旋CT尿路造影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肾盂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18例,膀胱结石3例,输尿管阴性结石3例,肾脏先天畸形2例。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可以清晰、准确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和其他继发性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是一种全面和有效的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东波  张春宏 《淮海医药》2002,20(4):317-3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MRU)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MRU诊断上尿路梗阻36例,KUB显示阳性结石18例,阴性结石4例,肾与输尿管结核6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狭窄6例,输尿管上段肿瘤2例,26例患侧肾输尿管不显影,2例泛影葡胺过敏试验阳性,6例因年龄过大不能耐受IVU腹部压迫而做MRU。结果 对36例上尿路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结论 MRU结合KUB对上尿路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诊断准确可靠,可作为IVU的一种补充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白肾的临床X线分析(附5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中白肾征的成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治疗确诊的白肾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输尿管阳性结石47例,阴性结石9例,血凝块引起梗阻1例。IVU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密度逐渐增高,肾盂肾盏呈空虚负影或有少量造影剂充盈。7例梗阻解除后2周内复查IVU,白肾征象消失。结论白肾征提示输尿管发生急性期梗阻期,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除梗阻,可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5例行经尿道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随访1~15年,12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囊肿大小和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数字化X线静脉肾盂造影(IVU)输尿管阴性结石表现,加深数字X线IVU对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的认识,提高泌尿系阴性的诊断水平。方法 3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均行B超及免除压迫IVU。结果 14例患者可见一侧肾脏分泌功能减退、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上端输尿管扩张,13例患者可见结石染色、输尿管扩张,6例患者可见结石以下输尿管未见显示,其上输尿管扩张,肾脏分泌功能差,2例患者可见充盈缺损、输尿管扩张及中断征像。结论数字X线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较准确,应该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病例。其中双例1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IVU及尿道膀胱造影检查,9例行输尿管。肾盂逆行造影,2例行CT三维尿路重建(CTU)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1例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9例患者获1-8年随访,均行B超及IVU复查,7例积水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IVU或逆行造影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方法,输尿管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杏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98-3299
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结合腹部平片,不仅可以明确有无泌尿系统阳性结石,还可以发现肾脏肿瘤所引起的肾盏、肾盂受压或破坏,输尿管结石等引起的输尿管梗阻,膀胱内充盈缺损以及部分先天性发育畸形。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仍将本法作为泌尿系统最基本最方便的诊断方法[1]。我科2006年1~12月共做静脉肾盂造影47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低场磁共振尿路造影的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重他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技术作磁共振(MR)泌尿系成像34例,扫描前尿路加压,扫描后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34例均清楚显示肾实质和泌尿系集合系统较高质量的影像,其中28例阳性,6例阴性。28例阳性包括:输尿管结石12例,肾结核4例,肾癌3例,膀胱癌、肾囊肿各2例,肾盂重复畸形、肾脓肿、肾需癌、输尿管狭窄、外压性病变各1例。结论:低场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在显示尿路梗阻部位.诊断尿路梗阻病因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一种可选择的、有应用价值的泌尿系影像学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数字X线机对125例静脉尿路造成影的病例进行分析,常规腹部准备及碘过敏试验,上臂静脉注射泛影葡胺40ml,头低足高10°~15°,动态采集数据,视检查影像可进行调整体位及延时检查。结果 125例静脉尿路造影经数字动态采集图像后,影像清晰,除2例肾功能不全者显影效果较差外,其余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其中,泌尿系结石101例。先天畸形3例,腹部占位2例,肾占位2例。膀胱病变38例(含结石、前列腺肥大,占位)。结论数字X线(DR)检查由于其影像清晰,动态实时成像,多轴位的观察,检查方法简单,无痛苦,加上优越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使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静脉肾盂造影(IVP)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1],系由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通过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过滤、肾小管浓缩后,自肾集合管排出后而显影的一种放射性检查方法,含碘对比剂的尿自肾盏排到肾盂、输尿管及膀胱时显影,在显示尿路器质性改变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肾功能的变化。因其简便易行,诊断价值高,即使在CT、磁共振成像(MRI)等现代医学影像设备问世的今天,其在泌尿  相似文献   

13.
我院引进磁共振 1年多来 ,共做磁共振尿路成像 (MRU) 17例 ,确诊率为 10 0 %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5~ 81岁。其中双侧肾、输尿管积水 1例 ,单侧输尿管结石 3例 ,输尿管肿瘤 5例 ,重复肾输尿管 3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3例 ,输尿管异位开口 2例。2 方法与结果1例双侧肾输尿管扩张积水患者因静脉尿路造影术 (IVU)检查失败而行MRU检查 ,确诊为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 ,行双侧输尿管膀胱移植术治愈。 3例X线检查不显影的输尿管结石患者 ,经MRU检查确诊后手术治愈。 5例…  相似文献   

14.
沈纪芳  朱玉春  王建良 《江苏医药》2012,38(3):318-320,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CT尿路成像检查,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成像法(VR)进行三维重组,对影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输尿管走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8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46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1例,先天性发育畸形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息肉1例,盆腔内恶性肿瘤累及或术后侵犯7例,正常6例。MSCT尿路成像诊断特异性为100%(80/80),诊断准确率为95%(76/80);1例输尿管息肉和3例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癌,误诊率为5%(4/80)。结论 MSCT尿路成像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病变以往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诸如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输尿管造影、B超及常规CT等,近些年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1],各种检查手段均有其特点,且互为补充.随着CT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及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丰富完善,排泄性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病变的显示观察中愈来愈体现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CT尿路成像检查,通过常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成像法(VR)进行三维重组,对影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输尿管走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80例中,泌尿系统结石46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1例,先天性发育畸形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瘘1例,输尿管息肉1例,盆腔内恶性肿瘤累及或术后侵犯7例,正常6例.MSCT尿路成像诊断特异性为i00%(80/80),诊断准确率为95%(76/80);1例输尿管息肉和3例炎性狭窄误诊为输尿管癌,误诊率为5%(4/80).结论 MSCT尿路成像图像清晰直观,可以作为早期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双肾平扫提示单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经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 (IUP)检查 ,双肾盂肾盏显影充盈良好 ,未见积水及梗阻征象。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7例 ,均为男性 ,年龄 38~ 6 7岁 ,3例既往有输尿管阳性结石史 ,4例无任何临床症状 ,于健康检查时B超提示单侧肾盂积水。1 2 方法 :螺旋CT双肾区平扫 ,采用层、厚距各 7mm ,时间1秒。CT提示右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 4例 ,左侧肾盂、近段输尿管扩张 3例 ,肾盂较对侧增大 ,肾脏未见异常改变 ,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 ,CT提示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7例病例经排泄性静…  相似文献   

18.
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尿管细长 ,在腹膜后间隙 ,当结石发生在输尿管内时 ,可导致临床上出现不同的症状 ,严重的可造成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现就国内在输尿管结石诊治方面的现状综述如下 :1 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目前 ,主要的诊断方法 ,除了B超、尿路平片 (KUB)、静脉尿路造影 (IVU)和逆行肾输尿管造影 (RGP)外 ,还有CT、螺旋CT扫描 ,以及磁共振成像等检查。1 1 B超检查 郑明军[1] 及万里亚等[2 ] 应用超声 ,尤其是彩色超声 ,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诊断、分析 ,可看到结石周边尿流出现的信号以及输尿管口喷尿情况的变化 ,认为B超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较高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分析输尿管阴性结石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阴性结石组)的住院资料和NCHCT图像,并与同期47例腹部尿路平片(KUB)阳性输尿管结石(阳性结石组)的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在NCHCT上均能清晰显示。输尿管上段、中段和下段的阴性结石均显著比阳性结石小(P<0.05或P<0.01)。两组上、中段结石CT值差异不显著,阴性结石组下段结石显著小于阳性结石组(P<0.05)。结论输尿管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输尿管阴性结石的确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冲击波碎石(SWL)治疗前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的价值.方法 112例病程在3个月、腹部平片(KUB)为不透x线和超声检查为非重度肾积水的单发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IVU组SWL前行IVU检查,对照组SWL前不行IVU检查.观察SWL治疗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结果 IVU组有11例退出研究.对照组和IVU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9.3%(50/56)和88.9%(40/45),洽疗成功率分别为94.6%(53/56)和91.1%(41/45),并发症率分别为21.4%(12/56)和22.2%(10/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在3个月内、KUB为不透X线和超声检查为非重度肾积水的单发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SWL治疗前无需IVU检查,这样可减少放射暴露、避免造影剂的毒副作用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