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国产低硒食用酵母合成低硒饲料(硒0.013mg/kg,VE含量为20mg/100g)喂养断奶后BALB/C雄性小鼠,5周后腹腔接种嗜鼠心肌病毒CVB3m103TCD500.1ml,7天后处死建立低硒状态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测定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低硒感染CVB3m小鼠肝组织中LPO含量明显高于常硒病毒感染组及常硒对照组(P<0.01);低硒感染CVB3m病毒组小鼠全血GSH-Px活力也最低。结果提示:低硒因素加重病毒感染引起GSH-Px活力降低,LPO堆积,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柯萨奇B3m病毒致低硒BALB/C成年鼠心肌损伤特点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低硒和补硒合成饲料喂养5周龄BALB/C雄性小鼠5周后,经腹腔接种柯萨奇B3m病毒(CVB3m)10^3TCIOD500.1ml对照组腹腔注射PRM1640,光镜下低硒病毒组(1组),补硒病毒组(2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5%和35%,经X^2检验1组显高于2组(P〈0.05)。且病变部位不同,低硒病毒1组病变主要位于左心室中层,大体标本未见心肌外膜白斑。2组见于心外膜及心外膜下心肌,大体标本  相似文献   

3.
NO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嗜鼠心肌Coxackie B3病毒(CVB3m)可诱导BLA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探讨自由基一氧化氮(NO)与VMC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0.1ml100TCD50CVB3m,感染后分批断脊处死小鼠。应用双重荧光染色技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心肿中细胞凋亡、NO相关合成酶(NOS1、NOS2和NOS3)及其降解产物(Nitro  相似文献   

4.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嗜鼠心肌Coxsackie B3病毒(CVB3m)诱导的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0.1ml100TCD50CVB3m,感染后批断脊处死小鼠,应用双重荧光染色技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部分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VB3m可诱发小鼠VMC。感染病毒后9~12d病变达到高峰,检出率达1  相似文献   

5.
对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分别检测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观察CABG后,即晚期再灌注对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发现CABG后滤波后QRS波群时限明显缩短(95.0±10.2msvs105.0±16.7ms,P<0.05)。8例中3例VLP阳性,CABG后1例VLP转为阴性。提示晚期再灌注可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浓度的硒对氟所致大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硒拮抗氟毒作用的最佳作用浓度及氟中毒的敏感且无损伤监测指标。方法 研究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2SeO3(0,0.5,2.0,4.0m g/L)对同时加入的NaF(150m g/L)所致SD大鼠肾脏损害的影响,实验期70 天。结果 氟组大鼠血清LPO 含量及70 天时肾组织LPO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尿液中γ-GT、NAG、AKP在35、50 和70 天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饮水中2.0m g/L Na2SeO3 对NaF所致尿酶以及血清和肾组织LPO 含量升高具有明显拮抗作用,4.0m g/LNa2SeO3 本身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此外发现饮水中0.5 和2.0m g/L Na2SeO3 可使大鼠8 小时尿氟排泄量在70 天时显著上升( P< 0.05 和P < 0.01)。结论 对于饮水中150m g/L NaF所致肾脏损害,2.0m g/L Na2SeO3 为最佳拮抗浓度。  相似文献   

7.
硒锗对克山病病区粮喂养大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克山病病区粮配制的低硒饲料,加入一定量的硒(Na2SeO3,0.55mg/kg)或/和(Ge-132,300mg/kg),研究对病区粮喂养大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区粮喂养大鼠12周,可致大鼠肝、肾自由基含量,心、肝、肾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显著增加;心、肝、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病区粮中补硒(NMa2SeO3,0.55mg/kg)可以拮抗低硒喂  相似文献   

8.
大骨节病区和常硒及低硒非病区儿童发铜锌锰铁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骨节病区、常硒非病区和低硒非病区儿童发Cu、Zn、Mn、Fe含量。结果表明,低硒非病区组儿童发Cu、Zn、Mn、Fe含量与常硒非病区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除发Cu含量与常硒、低硒非病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发Zn、Mn、Fe含量均明显高于常硒、低硒非病区组(P<0.01或0.05),大骨节病区组儿童硒以外某些微量元素状况与常硒、低硒非病区  相似文献   

9.
5周龄BALB/C雄性鼠经低硒,常合成饲料喂养5周后,腹腔注射CosackieB3m病毒(CVB3m)1000TCD500.1ml,对照组注射1640营养液0.1ml,7天后处列主脏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查心肌病变。取血清测定CVB3m病毒中和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0.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通过给5周龄BALB/C小鼠腹腔接种Coxsackie B3m病毒(CVB3m),诱发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9天后处死小鼠,利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VMC检出率为93.33%,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率为80.00%,凋亡细胞多分布于心内膜下、心外膜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坏死病灶周围,提示细胞凋亡可能是小鼠VMC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嗜鼠心肌CoxsackieB3病毒(CVB3m)给BALB/C小鼠重复腹腔注射,连续3次,间隔30天,末次注射后10天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检查发现,小鼠心肌可见不同时期的病灶(坏死灶、瘢痕),心肌损伤检出率达100%。应用TUNEL法检测发现,82.50%感染组鼠心肌中可见散在心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23.08%)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提示CVB3m重复感染可致BALB/C小鼠慢性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老年豚鼠喂饲高脂膳食形成老年高脂血症模型,然后再灌服具补肾化痰祛作用的中药复方浓缩液4周,结果为造模后血中SOD活性,RBC-C3bR花环率降低,血清LPO,CIC含量及RBC-IC花环率升高,与造模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显著性差异,经服药后,SOD活性恢复,RBC-C3bR花环率升高,LPO,CIC含量及RBC-IC花环率降低,与造模后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05~0.001),对SOD,L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AO-RO)时镁对细胞对脂质过氧化物(LPO),Ca^2+荧光强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心肌细胞AO-RO后,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及排列紊乱,结果受损、细胞内LPO、Ca^2+荧光强度升高,低镁0.3mmol/L+AO-RO组比单纯AO-RO组再明显,P〈0.01,镁2.0mmol/L和0.8mmol/L组,上述改变得到明显改善,这与镁具有抗LPO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及阻止Ca^2+内流,减轻Ca^2+超载从而降低心肌A0-RO损伤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通过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m病毒(CVB3m)诱发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9d后,VMC检出率93.33%,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V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76.67%感染病毒鼠心肌中发现凋亡细胞,73.33%,有TGF-β1的表达,二者之间分布区域一致,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VB3m诱导的VMC的发生,发展,而TGF-β1可能参与VMC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菟丝子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自然衰老小鼠,观察菟丝子水煎剂对老龄小鼠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脑组织脂褐素含量,肝单胺氧化B(MAO-B)活性及血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菟丝子可使老龄小鼠红细胞膜SOD活性增高,血清LPO水平和脑脂褐素含量显著降低,肝MAO-B活性降低,对血硒水平无影响。揭示菟丝子可增加老龄小鼠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及终产物生成,抑制MAO-B活性,进而延缓机体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OFR)及TXA2-PGI2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肝损伤小鼠肝组织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血浆TXA和PGI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小鼠LPO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当归可逆转LPO和SOD的变化;肝损伤小鼠血浆TXB2高于对照组,其浓度与肝细胞LPO含量呈正相关(r=0.95,P〈0.01)。结论:OFR与TXA2/PGI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骨矿物质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用单光子吸收法,以桡骨长度中下1/3处为测定点,测定慢性胃炎(n=31)、消化性溃疡(n=26)、胃癌(n=9)及正常对照组(n=43)的骨矿物质含量,并以骨矿含量(BMC,g/cm)及骨面密度(BMC/BW,g/cm2)表示,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n=14),BMC=1008±0228g/cm)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16),BMC=0904g/cm±0205g/cm,BMC/BW=0652g/cm2±0086g/cm2)骨矿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43,BMC=1176g/cm±0341g/cm,BMC/BW=0782g/cm2±0134g/cm2,P<005).结论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BMC明显下降,需纠正.  相似文献   

18.
NO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NO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柯萨奇病毒B3(CVB3)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及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培养体系。酶法测定小鼠心肌及Mφ分泌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iNOS;微量滴定法测定心肌内感染性病毒;RT-PCR法检测心肌病毒RNA;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光镜、电镜检查心肌损伤状况。结果 (1)小鼠心肌内NO于CVB3感染后7~30  相似文献   

19.
心肌病猝死高危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8例原发性心肌病及19例猝死分析表明:(1)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者猝死率55.2%(16/29),非持续性室速者猝死率5.4%(3/56);(2)心室程序刺激诱发持续性室速阳性者猝死率52.6%(10/19),诱发阴性者猝死率10%(2/20);(3)心室晚电位(VLP)阳性者猝死率53.3%(8/15),VLP阴性者猝死率11.1%(2/8);(4)扩张型心肌病(DCM)测量猝死者生前右室流出道平均3.76±0.19cm,明显大于DCM存活者(平均2.94±0.29cm)。可见自发和诱发持续性室速、VLP阳性、右室流出道扩张等均提示心肌病猝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细胞凋亡及氧自由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电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柯萨奇病毒B3(CVB3)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外周血丙二醛(MDA)。CVB3感染100只雄性Balb/c小鼠,VMC发病率为86%。各期病鼠心肌中均见到凋亡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细胞。TUNEL法检出率为78.94%,中、重度VMC小鼠中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VMC小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