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紫草油具有润滑皮肤、无痛感、助痧外透的特点,很适合家庭刮痧用。配方及制作:取麻油200mL,紫草20g,冰片0.1g,薄荷脑0.1g,维生素E80mg。紫草选择根粗颜色发紫者,洗净晾干,剪成2cm长的小段放入搪瓷容器内(忌用铁器),加入麻油浸泡12~14h后,加热并轻轻搅拌。待麻油微沸时离火,放置一会儿,待温度微下降后过滤,再将冰片、薄荷脑倒入过滤后的紫草油中搅拌均匀,待  相似文献   

2.
冻疮治疗方     
处方 :生地 地榆 紫草 归尾 黄柏各15 0g 甘草 90 g 冰片 黄蜡 白蜡各 6 0 g 麻油 2 .5kg制法 :将麻油熬开 ,前六味倒入油内熬焦 ,用纱布滤去药渣 ,放入黄蜡、白蜡搅溶 ,稍凉后再放冰片搅匀 ,放瓷罐内备用。用法 :外涂患处 ,每日 2次。说明 :一般只需用 3~ 4次即可愈。本药膏对烫伤亦有较好效果。冻疮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年至今应用蜂蜜一紫草油纱条治疗中小面积烧烫伤、外伤感染、溃疡等疾病,组织愈合快,抗感染能力强,疗效显著。 纱条配制:紫草油配方,紫草50g、白芷30g、双花30g、地榆30g、白藓皮30g、冰片5g,麻油500g~750g。将上药除冰片外放入麻油浸泡一日,然后加热烧开,慢火炸枯后过滤去渣,最后加入冰片搅匀即制成,将市售纯蜂蜜200g混入紫草油中瓶装备用。取纱条适量,置换药缸内,将蜂蜜一紫草油摇匀后倒入换药缸使纱条浸透,然后高温消毒后即可使用。 换药方法:换药时行按常规清理患部,再将纱条  相似文献   

4.
地榆油:生地榆500g,放入麻油1000ml内浸泡3天,置文火炸至地榆呈深黄色,离火过滤,凉至60℃加冰片6g搅匀,冷后浸纱条(3日)。地榆糊:地榆炭60g、大黄80g、海螵蛸30g、川黄柏15g、冰片6g、熟石膏60g,共研极细末,调匀,用地榆油调成糊剂。用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将水泡液抽出。然后用地榆油纱条敷伤面上,再将地榆糊剂均匀地敷于纱条上,用纱布盖好。每日换药1次。结果:72例为Ⅰ至深Ⅱ度烧烫伤,用药后10min止痛,4~8d痊愈,无1例留有色素斑及瘢痕。  相似文献   

5.
治疗方法 将紫草10g加入200ml麻油中浸泡并加热至100℃.不断搅拌.再浸渍30~60min,去渣.待油温降至60℃以下时.加入冰片5g.充分混合均匀,备用。使用时先清洁骨突处.再在局部涂冰片紫草油.10~15min后.施术者用手掌大鱼际贴紧骨突处皮肤做环行按摩3~5min.每日治疗2~3次。  相似文献   

6.
柴森  柴国珍  柴志强 《新中医》2002,34(11):16-16
笔者于1999-2000年间,运用自制烧伤膏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烧伤感染,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与用法 生大黄100g,地榆60g,冰片、虎杖各40g,黄连、紫草各20g,椿根皮100g,蜂蜡360g,麻油1200ml。将冰片研细过120目筛,大黄、地榆、虎杖、黄连、紫草入麻油锅中浸泡48小时后,置武火上熬开后再加入新鲜椿根皮,然后以文火熬制,直至药物焦枯为度。滤去药渣,将蜂蜡入药油中文火熔化、待冷,再取冰片放入药油中,搅拌均匀即成。置于瓷缸内盖严、自然冷却后备用。用法:创面局部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分泌物及脓痂,创面清洁后,用消毒压舌板将药膏均匀涂于创面上,约1mm厚,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视病情每天敷药1-2次。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自拟参柏冰矾油,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屡用屡验。一般用药2天后,耳内即无脓液分泌,3~5天可痊愈。药物组成苦参、黄柏各10克,冰片2克,枯矾3克,麻油倒入铁勺内,加热后加入苦参、黄柏,炸焦变枯即捞出扔掉。待油冷后,再将已研为极细粉的冰片  相似文献   

8.
成分:大黄60g,黄柏120g,黄连60g,地榆90g,白芷120g,当归60g,黄腊360g,麻油150g,冰片。制法:上将生大黄、黄柏、黄连麻入油内浸3日,慢火煎至药微枯,再入生地榆、白芷、当归,熬至药枯浮起为度,细布滤清,入黄腊  相似文献   

9.
归紫油为我院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外用治疗新生儿红臀196例,总有效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一、制备: 处方:当归70g,紫草80g,冰片10g、麻油1000g 制法:将麻油煮沸后取下,冰至95℃左右,加入当归饮片、紫草饮片,在热油中浸泡48小  相似文献   

10.
张子宝 《山西中医》2006,22(4):55-55
1方药组成及用法:石灰块300g,加开水1000mL溶化取上面的澄清液,装入瓶内。掺入麻油或茶油300g,冰片4g,搅匀,备用。将创面用0.1%新洁尔灭液消毒(有水泡者,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再用干净软毛刷蘸取摇匀的药液,涂抹患处。4h1次,一般不需要包扎。  相似文献   

11.
<正> 处方:黄腊、白腊(夏季各用6克,春、秋季各用4.5克,冬季各用3克),冰片1.5克,樟脑6克,麻油30克。痒甚加枯矾6克(研细面)。制法:将麻油熬开,加入黄、白腊,溶化后去火,再兑入冰片、樟脑、枯(石尸)搅匀,冷却成膏。做成油纱条,备用。本方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效。  相似文献   

12.
处方:猪蹄甲、冰片法制:取猪蹄甲500g,置干瓦片上文火焙黄后研成极细粉末,再加入冰片10g共研,过100目筛后加入适量麻油调拌成厚糊状,贮存备用。用法:先用干净棉签将溃疡表面的腐败物拭去,然后取上述糊状物均匀涂抹在溃疡表面,每日  相似文献   

13.
疔疮膏是我家祖传验方,临床上应用于痈疽疔疖等化脓性皮肤病,简介如下: 药物组成:麻油1000g,铅丹300g,黄蜡100g,黄连30g,大黄30g,黄柏30g,黄芩30g,赤芍20g,公丁香20g,乳香20g,没药20g,白芷30g,冰片20g,血竭20g,天花粉30g。先用黄连,大黄,黄芩,赤芍,公丁香,天花粉浸于麻油中(以春五天,冬十天为度)。以文火熬煎至药焦枯,但勿化炭.稍冷,纱布二层滤净药渣,再将油放于锅中,火势逐渐加猛。用柳枝不住手搅动。煎至“滴水成珠”,然后宜用文火徐徐投  相似文献   

14.
药物制备:蜈蚣2条、紫草、五倍子、大黄、连翘、苦参各10克,冰片3克,枯矾4克,麻油120毫升。先把麻油倒入铁勺或锅内(视制备药量多少而定),放在炉火或柴火上加热。再加入蜈蚣、紫草、五倍子、  相似文献   

15.
1 外治方药1.1 去腐生新膏(南通市中医院倪毓生副主任医师经验方):白芷、紫草、煅龙骨、熟石膏各15g,甘草、轻粉、没药、蜈蚣各10g,当归、丹参各30g,枯矾3g,冰片、珍珠粉各1.5g,白蜡60g,麻油500ml。制法:先将当归、紫草、白芷、丹参、甘草浸于麻油内24~26小时,然后倾入铜锅内文火熬药至枯黄,过滤去渣,加入白蜡微  相似文献   

16.
一、药物组成:珍珠5~6粒(或用珍珠母代),琥珀3克,青黛3克,冰片0.5克,黄丹100克,麻油240克。二、适应证:凡疮疡久不收口者。三、制法:将珍珠粒纳入豆腐内加水煎两小时,取出珍珠晒干研末。用麻油240克,以瓦罐煎油至浓黑,将黄丹100克慢慢撒入油  相似文献   

17.
一、药物组成及配制方法: 生大黄、紫花地丁、紫草根各50克,黄芩、黄连、黄柏、当归、生地、白芍、乳香、没药各40克,血竭、儿茶、白芷、升麻各30克,藤黄、冰片、轻粉各10克,地黄瓜500克,生石膏100克,麻油3500克。上述药物除轻粉、冰片外,加工成粗粉,浸入麻油(或菜油)内10天后,倒入砂锅内文火煎熬,熬至呈褐色时,加入轻粉末,烈火熬五分钟后,再加入冰片,充分搅拌,随即停火。  相似文献   

18.
自制黄连青茶油,是由黄连素、青黛、儿茶、冰片麻油组成,具有清热鲜毒、燥湿收敛生肌等功效,主治皮肤感染及过敏性皮肤病。笔者93年至今应用临床,用黄连青茶油,其配法取黄连素30片、青黛3g、儿茶6g、冰片0.5g。先收黄连素、儿茶、冰片研成细粉加青黛、麻油调匀成糊状,装盒备用。治疗脓疱疮、湿疹、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皮肤病200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紫草油组成及制作:本制剂是我院的传统用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组成:黄连、黄柏、大黄、紫草、自芷、忍冬藤、冰片、麻油、蜡。制作:将上述药物投入麻油浸润数小时,用中火将麻油烧沸改文火炸自芷至黄色为度,去渣加入蜡熔融,稍冷后投入冰片熔化,搅匀即得。检查:本品是紫黑色油膏,色泽一致。  相似文献   

20.
烧伤、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用西药消炎,继用“三黄粉”外敷,收效颇佳。曾用此方治愈一例多年患小腿皮肤溃疡和一例外伤骨折石膏固定引起的右下肢皮肤化脓感染。现将此方供同道验证。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各50克,冰片5克,狗油或麻油100克。用法将黄芩、黄连、黄拍晒干或烘干、研成粉末过筛,入冰片,狗油或麻油调匀,生理盐水洗净创面,用羽毛将药涂患处。再盖上消毒纱布即可。每天2次或油膏干燥后再更敷也可。方中“三黄粉”有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