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秀花  冀新波 《齐鲁药事》2007,26(7):424-42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三苯氧胺(TAM)周期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组、中药复方组、联合用药组5组,经雌二醇及孕酮刺激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强度。结果中药联合TAM治疗大鼠乳腺增生,可使乳腺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腺泡腔缩小及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ER、PR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抑制,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TAM组(P<0.05或0.01)。结论中药联合TAM治疗可降低实验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含量,使其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对大鼠乳腺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抑制乳腺增生(HMG)模型大鼠乳腺组织雌二醇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表达及促进乳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连续25d后,改肌肉注射黄体酮4mg·kg-1连续5d,复制大鼠HMG模型。取健康、未孕雌性SD大鼠60只,均分为6组,即正常(蒸馏水)、模型(蒸馏水)、乳结平(3.3g·kg-1)及荔枝核提取物高、中、低剂量(44、22、11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0d。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乳腺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子宫指数。结果:高、中剂量荔枝核提取物能显著抑制HMG模型大鼠乳腺中ER和PR表达(P<0.01或P<0.05),显著促进乳腺细胞凋亡(P<0.01或P<0.05)。HMG大鼠乳头红肿及增生明显,子宫指数显著增加(P<0.01),而各给药组能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病理性改变(P<0.05或0.01)。结论:荔枝核提取物能抑制HMG模型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表达,并促进乳腺细胞凋亡,改善HMG及子宫的病理变化,从而有效地对抗雌激素性大鼠HM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结安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性激素和乳腺组织的影响,了解消结安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腺增生大鼠)、消结安低剂量治疗组,消结安高剂量治疗组及三苯氧胺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孕酮,血清泌乳素含量。取乳房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消结安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三苯氧胺治疗组通过降低血清雌二醇及血清泌乳素含量,提高孕酮含量减少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小叶腺泡数,缩小腺泡腔和小叶导管直径。结论消结安可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而有效对抗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康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苯氧胺组和乳康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和黄体酮注射液制备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后再予相应药物治疗。给药结束后应用ELISA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Oct4的浓度,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ER、PR、P53和Oct4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组织端粒酶的表达。结果:乳康口服液可以降低血清和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量(P<0.01),降低P53、端粒酶及Oct4的表达(P<0.01),降低下丘脑GnRH及垂体GnRH受体表达(P<0.01),从多方面逆转乳腺增生,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乳康口服液可通过抑制降低血清和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下丘脑GnRH及垂体GnRH受体表达等途径发挥药效学。同时乳康口服液可能会通过降低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三个相关标志物P53、端粒酶和Oct4表达量来发挥预防乳腺增生发展为乳腺癌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愈疡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愈疡胶囊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成年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并分别给药。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孕酮含量和乳腺组织匀浆中雌二醇受体含量,采用HE染色法进行乳腺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孕酮含量明显下降(P<0.01),乳腺组织雌二醇受体含量明显升高(P<0.01),乳腺组织切片均有典型的乳腺增生;经愈疡胶囊治疗后,大鼠血清孕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腺组织雌二醇受体含量明显下降(P<0.01),乳腺组织切片中典型的乳腺增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愈疡胶囊能明显抑制和治疗大鼠的乳腺增生,其作用方式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妇科再造丸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罗俊  黄能慧 《中国药房》2012,(47):4427-4429
目的:研究妇科再造丸(FKW)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模型、桂枝茯苓胶囊(0.3g·kg-1)与FKW高、中、低剂量(1.12、0.56、0.28g·kg-1)组。雌二醇(E2)、孕激素(P)负荷法复制大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模型,观察子宫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血清中E2、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子宫明显增大,血清中E2、P水平显著升高,子宫组织中ER、PR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FKW高、中、低剂量组血清中E2、P水平显著降低,FKW高剂量组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结论:FKW有抗大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中E2、P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乳康(抗乳腺增生中药)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制备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试验组灌胃给予利乳康液2.5g·kg-1;中药对照组灌胃给予乳块消2.5g·kg-1;西药对照组灌胃给予他莫昔芬0.5g·kg-1,均每日1次,连用4周。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染色强度指数,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模型组较正常组高;经利乳康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数均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电镜下可见,试验组乳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大鼠有明显改善其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凤宁防治实验性乳腺增生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用雌二醇(E2)制备兔乳腺增生模型,考察药物的防治作用;观察药物对正常大鼠血清E2、孕酮(P)、催乳素(PRL)、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结果 口服凤宁8、16 g·kg-1可显著减少乳腺小叶数目,减轻腺泡扩张,减少乳腺导管(P<0.01).凤宁20 g·kg-1可增加正常大鼠的肾上腺指数,显著降低其血清中E2的水平;凤宁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清P水平,凤宁5、20 g·kg-1还可显著降低正常大鼠血清中PRL水平.凤宁组各剂量组对ER及PR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凤宁口服对动物实验性乳腺增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动物血清中E2、P及PR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疏乳消块丸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乳消块丸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肌内注射雌-孕激素联合诱导制备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疏乳消块丸30 d后,观察各组药物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酮(P)的含量,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疏乳消块丸能明显减小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及乳房直径,抑制大鼠乳腺增生程度,还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增加孕酮水平。结论:疏乳消块丸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乳腺增生大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洁安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中雌二醇(B)、孕酮(P)、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应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同时应用药物治疗。实验30d后处死,心脏采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中E2、P、PRL的含量。同时取乳腺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乳腺增生明显,E2、PRL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而灌服乳洁安胶囊的大鼠均能不同程度抑制乳腺组织增生,和模型组相比,E2、PRL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乳洁安胶囊有降低乳腺增生大鼠E2、PRL水平,抑制乳腺增生,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乳增消对乳腺增生大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雪梅  李刚 《中国药房》2007,18(30):2342-2344
目的:研究乳增消防治大鼠乳腺增生的作用。方法:将切除卵巢的大鼠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E2)0.8mg.kg-1,隔天1次,连续90d,在造模20至30d期间,隔天注射1次黄体酮4mg.kg-1,连续5次。在造模30d后,将乳腺增生模型动物随机分组灌胃给药,(0.5%CMC-Na、乳增滴或他莫昔芬)1次.d-1,连续60d;末次给药后24h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切除卵巢动物在注射E23mo后,其胸腺指数减小,子宫指数和肾上腺指数均显著增加;其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水平及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孕酮(P)水平显著降低,E2/睾酮(T)比值显著增加;其乳腺小叶数目增多、间质增生、腺泡内分泌物多,腺泡呈高度扩张状态;其血清催乳素(PRL)水平有所升高,而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有所降低,但与去势组(卵巢切除动物未注射E2及P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他莫昔芬和乳增消20g.kg-1在治疗2mo时均有显著对抗E2增加子宫指数和肾上腺指数的作用;乳增消各剂量及他莫昔芬可显著升高乳腺增生大鼠血清睾酮水平,降低E2/T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各药物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LH、FSH、PRL、P及E2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显示,乳增消对模型动物乳腺增生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动物血清E2、P及PRL水平,降低E2/T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2.
散结止痛凝胶膏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散结止痛凝胶膏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30 d,观察大鼠乳头形态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并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散结止痛凝胶膏能明显减小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高度,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孕酮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凝胶膏可显著减少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的数量,改善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抑制腺腔和导管腔分泌现象。结论 散结止痛凝胶膏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调整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临床认为不能一期手术,分期为ⅢA~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侧内乳动脉置管微量泵持续给药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包括FAC、FEC、AC和TAC,以21 d为1个周期.2~4个周期后视情况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标准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对肿瘤标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R、PR检测.新辅助化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比研究ER、PR不同表达状态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没有支持ER、PR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中对疗效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站民 《药品评价》2021,(3):178-180
目的:探讨理气散结膏外敷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偃师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0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理气散结膏外敷,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与对照组(83.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P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PP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散结膏外敷联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症状及疼痛,安全性高,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理气散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肌内注射雌-孕激素联合诱导制备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选择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小金胶囊组、理气散结汤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3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胸腺、脾脏和子宫重量系数,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黄体酮(P)含量,RT-PCR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E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散结汤能显著增加乳腺增生大鼠脾脏和胸腺重量指数(P<0.05),减小子宫重量指数(P<0.05),显著减轻大鼠乳腺增生程度,显著降低血清E2含量(P<0.05)、增加P的含量(P<0.05),显著下调ERα基因和单边表达水平(P<0.05)。结论:理气散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乳腺增生大鼠血清中性激素及其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droloxifene (DROL, (E)-alpha-[p-[2-(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alpha-ethyl-3-stilbeno l), a new antiestrogen drug, on 7,12-dimethylbenz(a)anthracene (DMBA)-induced estrogen-dependent mammary tumors in rat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amoxifen (TAM). Mammary tumors appeared from about 2 months after p.o. administration of DMBA to female rats, and all of them were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DROL and TAM (p.o.)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tumors. Both drugs inhibited the binding of 125I-estradiol-17 beta to ER in the cytosol of the tumor in vitro, and the effect of DROL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of TAM. When 3H-estradiol-17 beta (3H-E2) was given s.c. to rats with the mammary tumors, 3H-E2 accumulated in the tumors, uteri and vaginae in which the ER levels are known to be high, but was low in the heart, in which the ER levels are normally low. DROL and TAM decreased the levels of 3H-E2 in the tumors, uteri and vaginae, but had no effect in the hearts. When DROL or TAM was given p.o. to rats daily for 7 consecutive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DMBA, they inhibited the induction of mammary tumors by DMBA. From these results, DROL inhibits the growth and the initiation of DMBA-induced mammary tumors by inhibiting the binding of estrogen to its recep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