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针对设计方法运动所发生的的原因、过程和趋向进行了梳理,分析60年与现在设计方法所产生的进步与其时代特征以及“设计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长久以来的亲和关系,梳理了作为当前较为新兴设计方法的“思辨设计”之源流,同时针对其中对于“抗解问题”的态度进行了辨析。从传统设计到思辨设计的变化揭示了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为把握未来研究的方向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扁平化设计现已被界面设计的多个领域所使用.随着融合了扁平化设计的Windows8等的发布,许多网站都开始应用扁平化的设计,这一设计风格将在未来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网页设计中扁平化设计的趋势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绿色设计被称为是"工业生产的又一次效率革命",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因此绿色设计也成为近年来现代设计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绿色设计对工业设计而言,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应该体现在设计的思维和原则上。本文论述了"绿色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绿色设计中设计师的职责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得到显著发展,嵌入式软件设计的出现显著提升了计算机软件整体质量,并且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实用性和传播速率.重点对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嵌入式软件设计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设计创意与创新设计对产品设计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师的创意与创新设计能使其设计的工业产品给大众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新奇能给予人很深的印象,此论文谈及了设计的表现基础,同时对一些名师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使大家更加了解到工业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对工业产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论文的学习,使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创意与创新设计,并能在以后的设计中突发其想,做出更多优秀新奇的工业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阐明可持续设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目前婴儿车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结合可持续设计视角下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婴儿车产品设计探究思路,该思路将模块化设计和可持续材料工艺选择相结合。在模块化设计策略、生产制造策略和包装运输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设计实践。通过文章的研究,为未来的可持续产品设计研究以及婴儿车与可持续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并行设计的许多技术问题和智能CAD的主要研究可课题都同设计知识表示与设计过程建模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设计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设计知识表示的设计过程模型,模型包含了设计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如选择、综合与细化。最后,基于该模型,说明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抽象资源到最终产品的递归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感性与理性和谐结合的当代设计文化语境。文章说明了零缺陷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当代设计文化的需要,它显示了巨大的创新意义。最后文章指出实现零缺陷设计的根本方法是关注六西格玛,实施六西格玛设计。  相似文献   

9.
交互设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盛展现了其发展的勃勃生机,尤其在产品设计领域,交互设计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影响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对产品满意度的评价。产品交互设计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交互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令用户满意的交互产品也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交互产品,设计师采用的交互设计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着重点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千差万别。本文主要从交互设计方法中的“基于剧情的设计(scenario-based design)”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为基础,来探讨这些方法在交互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图标设计的识别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图标设计分成语意、语构、语境和语用4个维度,根据设计符号学原理对图标设计与用户研究进行认知、整合上的创新,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图标设计理论模型;分析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过程,以图标代数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表达模型,探讨了语意和语构2个维度的重要性.采用.NET技术在Windows 7平台上构建了一个辅助图标设计过程的计算机原型系统IDAS1.0,其中包括快速设计模块、设计符号学评价模块和知识库模块.基于该系统可以实现图标方案的快速生成,构建设计知识库及获取专家的设计符号学评价,从而提高图标的设计和认知效率,验证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款基于Jpcap 的网络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该软件在Windows平台下开发,采用JAVA语言,使用 Jpcap 获得网卡信息、捕获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该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可以选择并显示网卡信息、发送自定义 UDP数据包、通过PING测试网络连通性。  相似文献   

12.
复杂软件系统的软件网络结点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北阳  吕金虎 《软件学报》2013,24(12):2814-2829
目前一些研究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揭示了软件网络的特性,为人们从系统的角度了解软件的结构提供了方法.但这些研究的一些结论却与软件的实际表现有着较大的差异.分析了软件网络结点的特性,揭示了产生上述差距的部分原因;并提出一种加权软件网络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软件网络结点间的依赖关系;在这个加权软件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软件的实际依赖关系及几个统计特性;分析了各统计特性与软件网络结点影响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软件网络关键结点的概念;同时,在分析各种结点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4 个合理的假设;最后,通过对两款软件的实验来验证这4 个假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周纯英  曾诚  何鹏  张龑 《软件学报》2023,34(6):2509-2525
研究人员将软件系统中的关键类作为理解和维护一个系统的起点,而关键类上的缺陷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识别关键类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常用识别方法是将软件系统抽象为一个类依赖网络,再根据定义好的度量指标和计算规则计算每个节点的重要性得分,如此基于非训练的框架得到的关键类,并没有充分利用软件网络的结构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关键类识别方法.首先,将软件系统抽象为类粒度的软件网络,并利用网络嵌入学习方法node2vec得到类节点的表征向量,再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节点的表征向量转换为具体分值;然后,利用改进的图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考虑类节点之间的依赖方向和权重,进行节点分值的聚合操作;最后,模型输出每个类节点的最终得分并进行降序排序,从而实现关键类的识别.在八个Java开源软件系统上通过与基准方法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前10个候选关键类中,本文所提方法比最先进的方法提升了6.4%的召回率和3.5%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又一方向。讨论了全控制局域网(CAN)网结构,介绍了网络化汽车传感器的设计,给出了设计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结构。详细地讨论了汽车传感器CAN网络接口的设计,结合具体的硬件结构框图和电路图来说明接口软件的实现。该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对网络技术的需求,结合学院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情况,从教学内容安排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了一个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侧重网络基本原理、常用协议分析、网络编程应用,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进行软件系统设计所需的网络知识,并进一步提高软件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异构网络中应用软件的网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山 《计算机应用》1998,18(5):27-30
本文论述了异构网络中应用软件的网络管理。根据当前网络管理中应用软件管理的迫切性,本文从网络计算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异构网络中应用软件的网络管理的设计和实现,设计了软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都容易接受的应用软件MIB,在此应用软件MIB基础上,利用JAVA平台,通过Servlet和JDBC在应用软件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管理网络上应用软件(尤其是分布应用软件)的各种信息,实现了应用软件的初步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建设数字化医院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上的认识不足,重点阐述了医院内网存在的几大风险与问题,提出了较可靠实用的内网安全的管理方案:安装内网安全管理软件,配置一套防火墙、防病毒系统,进行网关防护,防止黑客、病毒等对网络内部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18.
Complex networks are everywhere. A typical example is software network. Basing on analyzing evolutive structure of the software networks, we consider accelerating growth of network as power-law growth, which can be more easily generalized to real systems than linear growth. For accelerating growth via a power law and scale-free state with preferential linking, 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generic property of complex networks. Generally, two scenarios are possible. In one of them, the links are undirected. In the other scenario, the links are directed. We propose two models that can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 power-law growth and scale-free stat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se two scenarios and can simulate much more real systems than existing scale-free network models. Moreover, we use the obtained predictions to fit accelerating growth and the connectivity distribution of software networks describing scale-free structure. The combined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e emergence of a novel set of models that considerably enhance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characterize complex networks, whose applicability reaches far beyond the quoted examples.  相似文献   

19.
高速RFID编码解析服务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编码解析网络特点,总结FID编码解析服务器软件在设计时需要面对的挑战。通过选用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网络编程技术,使用Reactor框架作为网络模块的核心,Dispatch模式进行基于角色的业务分发,实现了一种高速的RFID编码解析服务器软件。  相似文献   

20.
Complex networks are everywhere. A typical example is software network. Basing on analyzing evolutive structure of the software networks, we consider accelerating growth of network as power-law growth, which can be more easily generalized to real systems than linear growth. For accelerating growth via a power law and scale-free state with preferential linking, 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generic property of complex networks. Generally, two scenarios are possible. In one of them, the links are undirected. In the other scenario, the links are directed. We propose two models that can predict the emergence of power-law growth and scale-free stat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se two scenarios and can simulate much more real systems than existing scale-free network models. Moreover, we use the obtained predictions to fit accelerating growth and the connectivity distribution of software networks describing scale-free structure. The combined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e emergence of a novel set of models that considerably enhance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characterize complex networks, whose applicability reaches far beyond the quoted ex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